荧光微球测试片、其制作方法及制作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2137535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荧光微球测试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原料容置区,将荧光微球溶液滴入原料容置区内自然流平风干形成平铺一层的荧光微球,在所述荧光微球上滴加树脂,盖上盖玻片以使原料容置区形成封装空间内填充满树脂无空隙,固化树脂后剥离盖玻片即可得到荧光微球测试片。该方法中通过使荧光微球溶液滴入原料容置区内自然流平风干形成平铺一层的荧光微球,从而保证了荧光微球在任一纵向排布上不层叠、不堆积,进而可获得较准确的检测结果;通过测量尺来控制最终制得的荧光微球测试片的厚度,从而可根据需求获得不同厚度的荧光微球测试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荧光微球测试片、其制作方法及制作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聚焦内窥镜的性能测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荧光微球测试片、其制作方法及制作组件。
技术介绍
荧光微球测试片在共聚焦内窥镜的集成检测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包括用于纵向分辨率的检验、以及荧光染色细胞的检验等,然而目前的荧光微球测试片的结构包括载玻片、盖玻片及二者之间的荧光微球,这种结构的荧光微球存在一定的缺陷,以检测轴向分辨率为例,一方面由于进行检测时需要沿纵向获得荧光微球的灰度变化,这样需要荧光微球在任一纵向排布上不层叠、不堆积,但现有的荧光微球测试片中荧光微球散乱分布在载玻片与盖玻片中,这样会导致制作符合要求的荧光微球测试片较麻烦;另一方面由于包括盖玻片,而盖玻片的厚度为170um,因此使得整个荧光微球测试片的厚度大于170um,对于工作距小于170um的共聚焦内窥镜,若使用该种结构的荧光微球测试片,则不能使盖玻片覆盖下的荧光微球成像,当然也就不能检测出轴向分辨率。因此,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检测结果准确的荧光微球测试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荧光微球测试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微球测试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平置载玻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测量尺间隔平置在所述载玻片上以形成原料容置区;S2将荧光微球溶液滴入所述步骤S1中的原料容置区,让滴入的所述荧光微球溶液自然流平以使所述荧光微球溶液中的荧光微球平铺成一层;S3风干所述步骤S2中的荧光微球溶液以得到荧光微球;S4在所述步骤S3得到的荧光微球上向所述原料容置区滴加树脂,然后覆上盖玻片,以使所述载玻片、测量尺及盖玻片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填充得无空隙且所述荧光微球被完全包裹;S5固化所述步骤S4中封闭空间内的树脂;S6将所述步骤S5中固化后的树脂上的盖玻片剥离,以形成包含树脂、荧光微球层及载玻片的荧光微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微球测试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平置载玻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测量尺间隔平置在所述载玻片上以形成原料容置区;S2将荧光微球溶液滴入所述步骤S1中的原料容置区,让滴入的所述荧光微球溶液自然流平以使所述荧光微球溶液中的荧光微球平铺成一层;S3风干所述步骤S2中的荧光微球溶液以得到荧光微球;S4在所述步骤S3得到的荧光微球上向所述原料容置区滴加树脂,然后覆上盖玻片,以使所述载玻片、测量尺及盖玻片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填充得无空隙且所述荧光微球被完全包裹;S5固化所述步骤S4中封闭空间内的树脂;S6将所述步骤S5中固化后的树脂上的盖玻片剥离,以形成包含树脂、荧光微球层及载玻片的荧光微球测试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微球测试片用于共聚焦内窥镜的轴向分辨率的测量,则所述步骤S1中的测量尺要选用厚度小于所述共聚焦内窥镜的工作距的测量尺,所述树脂的折射率范围为1.33-1.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步骤S2中的荧光微球溶液的具体方法为:将溶液浓度为0.3%的荧光微球溶液稀释1000-10000倍。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固化的具体方法为:采用均匀的紫外光源沿由载玻片到盖玻片的方向照射所述树脂。5.一种荧光微球测试片,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4任一制作方法制作而成,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勇许瑞冯宇马骁萧
申请(专利权)人:精微视达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