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635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包括炼焦炉和斯特林发电机,所述斯特林发电机设有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伸入所述炼焦炉与所述炼焦炉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冷端连接有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焦炉余热高效利用进行发电。

A Stirling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Coke Oven Waste He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ke oven waste heat Stirling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oke oven and a Stirling generator. The Stirling generator is provided with a hot end and a cold end. The hot end extends into the coke oven and the coke oven for heat exchange, and the cold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coo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iciently utilize coke oven waste heat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余热发电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世界第一焦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焦炭产能高达近7亿吨,2016年实际产能4.4亿吨,焦炭产能过剩严重,由于焦化是高能耗、高排放型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很大。2016年焦化行业焦化工序能耗在122kgce(kg标准煤)/t焦炭,其中焦炉的能耗约占工序能耗的70%~80%。根据国内外大中型焦炉热工研究表明,从焦炉炭化室推出的950~1050℃红焦带出的显热(高温余热)占焦炉支出热约37.52%。目前大多数焦化企业(尤其是独立的焦化企业)都采用传统的湿法熄焦技术,即用水直接喷洒红热焦炭的方式进行熄焦,这种熄焦方式不但使红焦携带的显热无法回收,也造成能源严重浪费,而且在熄焦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大气污染非常严重。目前回收红焦显热最为成熟的技术就是干熄焦技术。所谓干熄焦(CDQ),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惰性气体吸热后与水换热生产蒸汽,在通过高温高压蒸汽进行发电。650~700℃的荒煤气带出热(中温余热)占焦炉支出热约33.76%。其中,水分带出的热量占焦炉煤气支出热约51.84%。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先在桥管和集气管喷洒循环氨水与荒煤气直接接触,靠循环氨水大量气化,使荒煤气急剧降温至80~85℃;降温后的荒煤气在初冷器中再用冷却水间接冷却至25℃,氨水经冷却和除焦油后循环使用。在该工艺过程中,荒煤气中所含有的大量热能被冷却氨水带走,冷却后的氨水通过蒸发脱氨后排放,在消耗大量氨水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荒煤气余热资源无法回收而损失掉。因此,荒煤气带出显热的回收,对焦化厂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上升管余热利用是一种有效的生产蒸汽并发电的技术。综述所述,目前的大部分炼焦厂的红焦和荒煤气余热利用不充分,即使是较为先进的干熄焦技术和上升管技术,都需要制取蒸汽,再利用蒸汽轮机朗肯循环发电,其发电效率超不过35%。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开发一种能够利用炼焦工艺中的余热进行高效发电的系统,将不仅有利于炼焦工艺中的余热回收,同时有利于优化炼焦工艺中的能源利用模式和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焦炉余热利用不足和效率不高的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可以实现焦炉余热直接发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包括炼焦炉和斯特林发电机,所述斯特林发电机设有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伸入所述炼焦炉与所述炼焦炉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冷端连接有冷却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斯特林发电机布置在所述炼焦炉的炉壁部分和/或炉顶部分。进一步的,所述斯特林发电机布置在所述炼焦炉的烟气排放烟道中。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为空气冷却装置或水冷装置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冷端与供热循环水回水的管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冷端设有冷却循环模块。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循环模块与烟气低温冷却水的管路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焦炉余热回收吸热模块,所述焦炉余热回收吸热模块布置于所述炼焦炉的炉壁部分或炉顶部分或烟气排放烟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焦炉余热回收吸热模块吸收所述炼焦炉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斯特林发电机为卡诺循环,其发电效率高于利用蒸汽的朗肯循环发电效率;此外,斯特林发电机为外燃机,对烟气工质要求不高,可适应不同安装位置和高温环境,因此可以直接伸入炼焦炉中进行取热,通过直接采用斯特林发电机对焦炉余热进行利用,不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余热利用途径,同时保证了斯特林发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进一步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附图标记说明:1-斯特林发电机,2-焦炉余热回收吸热模块,3-炼焦炉,4-干熄炉,5-烟气排放烟道,6-烟囱,11-冷端,12-热端,P-发电输出,WI-冷却水进入端,WO-冷却水输出端,A-入炉煤,B-红焦,C-焦炭,D-焦炉煤气。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本技术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横向”、“纵向”、“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情况等,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包括炼焦炉3和斯特林发电机1,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设有热端12和冷端11,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布置在所述炼焦炉3的炉壁部分和/或炉顶部分,或布置在所述炼焦炉3的烟气排放烟道5中,所述热端12伸入所述炼焦炉3与所述炼焦炉3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冷端11连接有冷却装置。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包括炼焦炉3,焦炉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和斯特林发电机1,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设有热端12和冷端11,所述焦炉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布置于所述炼焦炉3的炉壁部分或炉顶部分或烟气排放烟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炼焦炉(3)和斯特林发电机(1),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设有热端(12)和冷端(11),所述热端(12)伸入所述炼焦炉(3)与所述炼焦炉(3)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冷端(11)连接有冷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炼焦炉(3)和斯特林发电机(1),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设有热端(12)和冷端(11),所述热端(12)伸入所述炼焦炉(3)与所述炼焦炉(3)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冷端(11)连接有冷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布置在所述炼焦炉(3)的炉壁部分和/或炉顶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布置在所述炼焦炉(3)的烟气排放烟道(5)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空气冷却装置或水冷装置中的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豫森崔华徐波谭智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赫普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