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92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锂电池结构,包括电芯主体、外包装、设置在电芯主体侧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布于电芯主体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或卷芯,和充满内部空间的电解液。每个叠芯或卷芯之间分别设有玻璃纤维板进行隔开,叠芯或卷芯包括隔膜、隔膜隔开的正、负错开设置的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与正极片极耳和负极片极耳连接,正极片极耳和负极片极耳分别与正极耳和负极耳焊接。本方案解决了锂电池在众多的安全性测试中锂电池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锂电池温度过高、从而引发锂电池起火的问题。

A Lithium Battery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thium battery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ore body, an outer package,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ears arranged at the side end of the core body,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stacked cores or coils distributed within the core body, and an electrolyte filled with internal space. Each core or reel is separated by fiberglass board. The core or reel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ositive plates and negative plates with diaphragm, diaphragm separati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misalignment. The positive plates and negative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late ears,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late ears are welded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late ears respectively. The scheme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lithium batteries will generate a lot of heat in the interior of lithium batteries in many safety tests, which will cause the temperature of lithium batteries to be too high and cause the lithium batteries to ign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锂电池的安全性是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乘用车等关系到我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领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为了确保锂电池的安全性。如何通过电池结构设计确保锂电池能够通过安全性测试,从而保证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就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针对锂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安全风险,我们在生产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锂电池进行挤压、针刺、短路、过充和过放、高低温等安全性测试。在众多的安全性测试中,模拟锂电池发生内短路和外短路的挤压、针刺和外短路测试是最为常规,也是最难通过的安全性测试。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安全性测试中瞬时电流过大,由于欧姆阻抗等因素使得锂电池内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锂电池温度过高,从而引发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分解燃烧,导致安全事故。为了解决上述安全性问题,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锂电池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锂电池在众多的安全性测试中锂电池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锂电池温度过高、从而引发锂电池起火的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锂电池结构,包括电芯主体、外包装、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侧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布于所述电芯主体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或卷芯,和充满内部空间的电解液。每个所述叠芯或卷芯之间分别设有玻璃纤维板进行隔开,所述叠芯或卷芯包括隔膜、隔膜隔开的正、负错开设置的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与正极片极耳和负极片极耳连接,所述正极片极耳和负极片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焊接。所述外包装为铝塑膜。优选方式一,所述电芯主体外形为矩形,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的同侧端部。所述电芯主体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或卷芯为矩形,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玻璃纤维板均为矩形。优选方式二,所述电芯主体外形为圆柱形,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的相对侧端部。所述电芯主体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为圆柱形,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隔膜、所述玻璃纤维板均为圆片形状,且在圆片的两端设有缺口,方便所述正极片极耳和负极片极耳引出。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解决了锂电池在众多的安全性测试中锂电池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锂电池温度过高、从而引发锂电池起火的问题。在电芯主体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或卷芯之间设置的玻璃纤维板,在电芯进行针刺时,不仅能有效地将每个叠芯或卷芯因短路产生很高的热量进行隔开,使之缓慢散失,减小局部放热太快引发锂电池起火,而且使得叠芯或卷芯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间隙,这样既增加了电解液的保液量,又有利于锂电芯性能更好地发挥。电芯主体外形为矩形的同侧端引出正极耳、负极耳的锂电池,能适合多种电子产品的结构。电芯主体外形为圆柱形的相对侧端引出正极耳、负极耳的锂电池,特别适合两种电子产品,一种是从原一次性干电池升级改造成可充电锂电池的电子产品,另一种是薄型化的电子产品,也就是说圆柱形锂电池可以做得非常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锂电池结构的电芯结构俯视图,图中对局部作了剖面处理;图2为本技术一种锂电池结构的电芯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叠芯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卷芯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叠芯结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芯主体,2-外包装,3-正极耳,4-负极耳,5-叠芯或卷芯,6-玻璃纤维板,7-正极片,8-负极片,9-正极片极耳,10-负极片极耳,11-隔膜,12-圆片,13-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锂电池结构,包括电芯主体1、外包装2、设置在电芯主体1侧端的正极耳3和负极耳4,分布于电芯主体1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或卷芯5,和充满内部空间的电解液(图中未画出)。每个叠芯或卷芯5之间分别设有玻璃纤维板6进行隔开,叠芯或卷芯5包括隔膜11、隔膜11隔开的正、负错开设置的多个正极片7和多个负极片8,正极片7和负极片8分别与正极片极耳9和负极片极耳10连接,正极片极耳9和负极片极耳10分别与正极耳3和负极耳4焊接。外包装2为铝塑膜。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电芯主体1外形为矩形,正极耳3和负极耳4设置在电芯主体1的同侧端部。电芯主体1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为矩形,正极片7和负极片8、玻璃纤维板6均为矩形。如图3所示,叠芯的构造从上至下依次为隔膜11、负极片8、隔膜11、正极片7、隔膜11、负极片8、隔膜11……负极片8、隔膜11,按此规律进行叠置。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卷芯的构造从上至下依次为隔膜11、负极片8、隔膜11、正极片7、隔膜11、负极片8、隔膜11……负极片8、隔膜11,按此规律卷绕在一起。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电芯主体1外形为圆柱形,正极耳3和负极耳4分别设置在电芯主体1的相对侧端部,正极耳3和负极耳4的夹角为180度。电芯主体1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为圆柱形,正极片7和负极片8、隔膜11、玻璃纤维板6均为圆片12形状,且在圆片12的两端设有缺口13,方便正极片极耳9和负极片极耳10引出。具体的每个叠芯构造从上至下依次为隔膜11、负极片8、隔膜11、正极片7、隔膜11、负极片8、隔膜11……负极片8、隔膜11,按此规律进行叠置。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解决了锂电池在众多的安全性测试中锂电池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锂电池温度过高、从而引发锂电池起火的问题。在电芯主体1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或卷芯5之间设置的玻璃纤维板6,在电芯进行针刺时,不仅能有效地将每个叠芯或卷芯5因短路产生很高的热量进行隔开,使之缓慢散失,减小局部放热太快引发锂电池起火,而且使得叠芯或卷芯5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间隙,这样既增加了电解液的保液量,又有利于锂电芯性能更好地发挥。电芯主体1外形为矩形的同侧端引出正极耳3、负极耳4的锂电池,能适合多种电子产品的结构。电芯主体1外形为圆柱形的相对侧端引出正极耳3、负极耳4的锂电池,特别适合两种电子产品,一种是从原一次性干电池升级改造成可充电锂电池的电子产品,另一种是薄型化的电子产品,也就是说圆柱形锂电池可以做得非常薄。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主体、外包装、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侧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布于所述电芯主体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或卷芯,和充满内部空间的电解液;每个所述叠芯或卷芯之间分别设有玻璃纤维板进行隔开,所述叠芯或卷芯包括隔膜、隔膜隔开的正、负错开设置的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与正极片极耳和负极片极耳连接,所述正极片极耳和负极片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主体、外包装、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侧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布于所述电芯主体内部的多个并联的叠芯或卷芯,和充满内部空间的电解液;每个所述叠芯或卷芯之间分别设有玻璃纤维板进行隔开,所述叠芯或卷芯包括隔膜、隔膜隔开的正、负错开设置的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与正极片极耳和负极片极耳连接,所述正极片极耳和负极片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体外形为矩形,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的同侧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艳冰肖名敏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烯谷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