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90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中没有设置预充电装置,这样直接接通设备,很容易使得设备突然过载,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包括导电杆,导电杆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后侧板上,且导电杆固定插设在支撑盒上,支撑盒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内底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了预充电装置,预充电装置的设置,可以提前对输入的电压进行检测,由于预充电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得输入电压和进入设备电压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通过该时间差就可以通过仪器实现对输入电压强度的判断,从而可以保证输入设备中的电压,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从而达到对设备保护的效果。

An Intelligent Precharging Control Device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Power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pre-charging control devic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power system,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re is no pre-charging device in the existing lithium-ion battery power system, so that the equipment can be directly connected, which can easily cause the equipment to suddenly overload and cause equipment damage, including conductive rod, which is fixed on the back side plate of the box body, and the conductive rod is fixed and inserted in the support. On the support box, the support box is fixed on the inner bottom plate of the box body;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by adding the pre-charging device and setting the pre-charging device, the input voltage can be detected ahead of time. Because of the setting of the pre-charging device,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put voltage and the input device voltage can be made, so the input voltag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instrument through the time difference. The judgement of strength can ensure that the voltage in the input equipment is alway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thus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equipment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随着科技的进步,锂离子电池以大容量的形式,运动于城市地铁隧道、高速公路隧道、矿井土方和矿物运输牵引机车动力系统,采用锂离子电池的显著优势是环保和节约成本。但是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中,没有设置预充电装置,这样在直接接通设备时,由于无法提前检查进入设备中的电压强度,因此在电压过大时,很容易使得设备突然过载,造成设备的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中没有设置预充电装置,这样直接接通设备,很容易使得设备突然过载,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固定盒和预充电装置,所述预充电装置设置在固定盒内,且固定盒设置在电池组组件上,所述电池组组件上设置有BCU主体,所述固定盒包括盒体、盒盖、固定螺钉、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所述盒盖卡扣在盒体上,且盒体上开设有下固定螺孔,所述上固定螺孔贯通开设在盒盖上,所述固定螺钉依次贯穿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将盒体和盒盖固定在一起,所述预充电装置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后侧板上,且导电杆固定插设在支撑盒上,所述支撑盒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内底板上,所述导电杆位于支撑盒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杆,所述支撑盒内活动设置有密封板,且密封板的下端中部固定设置有运动板,所述运动板上缠绕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盒的内侧板上和运动板的侧壁上,所述运动板活动插接在支撑盒上,且运动板位于支撑盒外的一段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直齿条,所述直齿条啮合有齿轮,且齿轮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转轴的上端上,且转轴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内底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缠绕连接有钢绳,且钢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块的侧壁上,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且滑动槽开设在盒体的内底板上,所述滑动块通过支撑组件固定设置在滑动槽内,且滑动块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的中线设置在同一平行线上,且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匹配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板的周向固定套设有橡胶套,且橡胶套与支撑盒相互靠近的一侧抵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盒外固定套设有一层密封膜。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筒和支撑弹簧,所述支撑杆活动插接在支撑筒上,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支撑杆上,且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杆的侧壁上和支撑筒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盒上设置有泄压组件。进一步地,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支撑框架和密封块,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设置在支撑盒的外顶板上,且支撑框架横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电磁铁,所述密封块设置在支撑盒内,且支撑盒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活动设置在通孔内,且通孔贯通设置在支撑盒的上板上,所述支撑盒的内顶板上开设有密封槽,且密封槽与密封块匹配设置,所述移动杆上缠绕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移动杆的侧壁上和支撑盒的外顶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和铁块的中线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且电磁铁和铁块匹配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的周向固定套设有密封垫片。进一步地,所述铁块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减震块。(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了预充电装置,预充电装置的设置,可以提前对输入的电压进行检测,由于预充电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得输入电压和进入设备电压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通过该时间差就可以通过仪器实现对输入电压强度的判断,从而可以保证输入设备中的电压,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从而达到对设备保护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盒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盒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预充电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盒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图4中局部放大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盒组件正视图。附图标记如下:电池组组件1、BCU主体2、固定盒3、盒体31、盒盖32、固定螺钉33、上固定螺孔4、下固定螺孔5、预充电装置6、导电杆61、支撑盒62、加热杆63、密封板64、运动板65、直齿条66、齿轮67、第一连接杆68、转轴69、钢绳610、滑动块611、滑动槽612、支撑组件613、第二连接杆614、第三连接杆615、第一触片616、第二触片617、支撑框架618、电磁铁619、铁块620、移动杆621、第一弹簧622、密封槽623、密封块624、通孔625、第二弹簧6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8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固定盒3和预充电装置6,预充电装置6设置在固定盒3内,且固定盒3设置在电池组组件1上,电池组组件1上设置有BCU主体2,固定盒3包括盒体31、盒盖32、固定螺钉33、上固定螺孔4和下固定螺孔5,盒盖32卡扣在盒体31上,且盒体31上开设有下固定螺孔5,上固定螺孔4贯通开设在盒盖32上,固定螺钉33依次贯穿上固定螺孔4和下固定螺孔5将盒体31和盒盖32固定在一起,预充电装置6包括导电杆61,导电杆61固定设置在盒体31的后侧板上,且导电杆61固定插设在支撑盒62上,支撑盒62固定设置在盒体31的内底板上,导电杆61位于支撑盒6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杆63,支撑盒62内活动设置有密封板64,且密封板64的下端中部固定设置有运动板65,运动板65上缠绕设置有第二弹簧626,且第二弹簧626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盒62的内侧板上和运动板65的侧壁上,运动板65活动插接在支撑盒62上,且运动板65位于支撑盒62外的一段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直齿条66,直齿条66啮合有齿轮67,且齿轮6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8,第一连接杆68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转轴69的上端上,且转轴69固定设置在盒体31的内底板上,第一连接杆68上缠绕连接有钢绳610,且钢绳6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块611的侧壁上,滑动块611滑动设置在滑动槽612内,且滑动槽612开设在盒体31的内底板上,滑动块611通过支撑组件613固定设置在滑动槽612内,且滑动块61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614,第二连接杆614的另一端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杆615,两个第三连接杆615远离第二连接杆614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触片616和第二触片617,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了预充电装置6,预充电装置6的设置,可以提前对输入的电压进行检测,由于预充电装置6的设置,可以使得输入电压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固定盒(3)和预充电装置(6),所述预充电装置(6)设置在固定盒(3)内,且固定盒(3)设置在电池组组件(1)上,所述电池组组件(1)上设置有BCU主体(2),所述固定盒(3)包括盒体(31)、盒盖(32)、固定螺钉(33)、上固定螺孔(4)和下固定螺孔(5),所述盒盖(32)卡扣在盒体(31)上,且盒体(31)上开设有下固定螺孔(5),所述上固定螺孔(4)贯通开设在盒盖(32)上,所述固定螺钉(33)依次贯穿上固定螺孔(4)和下固定螺孔(5)将盒体(31)和盒盖(32)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装置(6)包括导电杆(61),所述导电杆(61)固定设置在盒体(31)的后侧板上,且导电杆(61)固定插设在支撑盒(62)上,所述支撑盒(62)固定设置在盒体(31)的内底板上,所述导电杆(61)位于支撑盒(6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杆(63),所述支撑盒(62)内活动设置有密封板(64),且密封板(64)的下端中部固定设置有运动板(65),所述运动板(65)上缠绕设置有第二弹簧(626),且第二弹簧(626)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盒(62)的内侧板上和运动板(65)的侧壁上,所述运动板(65)活动插接在支撑盒(62)上,且运动板(65)位于支撑盒(62)外的一段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直齿条(66),所述直齿条(66)啮合有齿轮(67),且齿轮(6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8),所述第一连接杆(68)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转轴(69)的上端上,且转轴(69)固定设置在盒体(31)的内底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68)上缠绕连接有钢绳(610),且钢绳(6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块(611)的侧壁上,所述滑动块(611)滑动设置在滑动槽(612)内,且滑动槽(612)开设在盒体(31)的内底板上,所述滑动块(611)通过支撑组件(613)固定设置在滑动槽(612)内,且滑动块(61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614),所述第二连接杆(614)的另一端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杆(615),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615)远离第二连接杆(614)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触片(616)和第二触片(6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固定盒(3)和预充电装置(6),所述预充电装置(6)设置在固定盒(3)内,且固定盒(3)设置在电池组组件(1)上,所述电池组组件(1)上设置有BCU主体(2),所述固定盒(3)包括盒体(31)、盒盖(32)、固定螺钉(33)、上固定螺孔(4)和下固定螺孔(5),所述盒盖(32)卡扣在盒体(31)上,且盒体(31)上开设有下固定螺孔(5),所述上固定螺孔(4)贯通开设在盒盖(32)上,所述固定螺钉(33)依次贯穿上固定螺孔(4)和下固定螺孔(5)将盒体(31)和盒盖(32)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装置(6)包括导电杆(61),所述导电杆(61)固定设置在盒体(31)的后侧板上,且导电杆(61)固定插设在支撑盒(62)上,所述支撑盒(62)固定设置在盒体(31)的内底板上,所述导电杆(61)位于支撑盒(6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杆(63),所述支撑盒(62)内活动设置有密封板(64),且密封板(64)的下端中部固定设置有运动板(65),所述运动板(65)上缠绕设置有第二弹簧(626),且第二弹簧(626)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盒(62)的内侧板上和运动板(65)的侧壁上,所述运动板(65)活动插接在支撑盒(62)上,且运动板(65)位于支撑盒(62)外的一段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直齿条(66),所述直齿条(66)啮合有齿轮(67),且齿轮(6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8),所述第一连接杆(68)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转轴(69)的上端上,且转轴(69)固定设置在盒体(31)的内底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68)上缠绕连接有钢绳(610),且钢绳(6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块(611)的侧壁上,所述滑动块(611)滑动设置在滑动槽(612)内,且滑动槽(612)开设在盒体(31)的内底板上,所述滑动块(611)通过支撑组件(613)固定设置在滑动槽(612)内,且滑动块(61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614),所述第二连接杆(614)的另一端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杆(615),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615)远离第二连接杆(614)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触片(616)和第二触片(617)。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明周星星王有锁李鹤强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卓越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