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减速器总成及采用该主减速器总成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627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及采用该主减速器总成的车辆,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在主减速器主被动锥齿轮传动中,在主减速器总成的主被动锥齿轮传动中,对轴交角处的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和相邻的差速器轴承布置是把轴交角处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孔和相邻的差速器轴承孔集成到一个轴承座上,兼顾在整桥中不同布置,采用八字形挡挡板及八字形油道进行主动锥齿轮轴承的润滑。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卡车、客车和工程车桥无法通过同一油道实现主动锥齿轮轴承润滑的问题,减少了因不同油道设计需新开发的零件种类,主减器在不同桥型间互换性好。解决主减速器布置的过程中,由于受轴交角处轴承座的空间限制,导致齿轮等传动件布置困难、箱体笨重的问题,使主减速器布置更为紧凑。

Main reducer assembly and vehicles using this main reducer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in reducer assembly and a vehicle adopting the main reducer assembly,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 the active and passive bevel gear transmission of the main reducer assembly, in the active and passive bevel gear transmission of the main reducer assembl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guide bearing of the active bevel gear at the diagonal angle of the shaft and the bearing of the adjacent differential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uide bearing hole of the active bevel gear at the intersection angle of the shaft and the adjacent differential bearing. Speed gear bearing holes are integrated into a bearing sea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layout of the whole bridge, the eight-shaped baffle and the eight-shaped oil channel are used to lubricate the active bevel gear bearing.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rucks, buses and engineering axles can not realize the lubrication of active bevel gear bearings through the same oil channel, reduces the types of newly developed parts required for different oil channel designs, and has good interchangeability among different bridge types. In the process of main reducer layout, due to the space limitation of bearing sea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xles, the arrangement of gears and other transmission parts is difficult and the box is bulky, which makes the arrangement of main reducer more comp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减速器总成及采用该主减速器总成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减速器,属于汽车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基于汽车领域产品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在卡车、客车和工程车桥上存在主减速器通用的情况,即卡车、客车、工程车三种不同工况下的齿轮布置在同一主减速器内。由于卡车、客车、工程车桥输入凸缘偏置方式不同,被动锥齿轮旋转方向也不同,导致对主动锥齿轮轴承的润滑需要开发不同的减速器壳或者主动锥齿轮轴承座,主减速器通用性不好。在地碳排放和高效运输的背景下,车桥需要自重轻,主减速比小。但是,常规的主减器布置中,主动锥齿轮由于受轴交角处轴承座的空间限制,只能从主减速器壳体外侧拆装,导致齿廓较大的小速比主动锥齿轮布置困难,减速器壳体轮廓相应增大,壳体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及采用该主减速器总成的车辆,其布置紧凑,使小速比齿轮有足够的装配空间,在无需开发新壳体件和主动锥齿轮轴承座的前提下,可在卡车、客车和工程车上应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其包括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一八字形油道(2)、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第二八字形油道(4)、第三八字形油道(5)、第四八字形油道(6)、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的润滑回路,不开发新减壳和主动锥齿轮轴承座的前提下,在卡车、客车、工程车桥输入凸缘偏置不同以及被动锥齿轮(14)转动方向不同时,均可实现主动锥齿轮轴承(15)和(18)的润滑;通过在轴交角处集成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孔(10)和差速器轴承孔(9)的轴承座(8)与减速器壳(12)通过紧固螺栓(7)的拆装,实现传动件(11)的装配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对轴交角处的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和差速器轴承采用集成的轴承座设置,即将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孔(10)和差速器轴承孔(9)集成在一个轴承座(8)上;润滑回路系统包括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第一八字形油道(2)、第二八字形油道(4)、第三八字形油道(5)、第四八字形油道(6)、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所述第一八字形油道、第二八字形油道、第三八字形油道、第四八字形油道采用一体铸造在减速器壳(12)内;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一八字形油道(2)、第三八字形油道(5)、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第一润滑回路,所述第一八字形油道连通所述第三八字形油道再连通所述回油道,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实现卡车桥和客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15、18)的润滑;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第二八字形油道(4)、第四八字形油道(6)、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的第二润滑回路,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实现工程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的润滑。进一步地,第一八字形油道(2)与第二八字形油道(4)相对被动锥齿轮的轴线方向为对称设置,第三八字形油道(5)与第四八字形油道(6)相对被动锥齿轮的轴线方向为对称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为弧形凸起对称设置在壳体外侧。进一步地,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包围第一八字形油道(2)在壳体上的油道口;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包围第二八字形油道(4)在壳体上的油道口。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8)与减速器壳(12)之间为分体结构并通过紧固螺栓(7)拆装,以进行传动件(11)的装配调整。进一步地,所述八字形挡油板(1)和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采用包络设计,与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在不干涉的前提下,采用小间隙设计。进一步地,所述集油盘(17)压装在减速器壳(12)内,其豁口与出油口对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八字形油道(2)与第二八字形油道(4)相对被动锥齿轮的轴线方向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第三八字形油道(5)与第四八字形油道(6)相对被动锥齿轮的轴线方向在竖直方向上为对称设置。进一步地,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孔(10)和差速器轴承孔(9)采用精加工工艺制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采用上述的一种主减速器总成,所述主减速器总成在卡车或客车或工程车车型之间通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意图包括但不限于:为了突破轴交角处轴承座的空间限制,将轴交角处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孔和相邻的差速器轴承孔集成到一个轴承座上,与减速器壳分体,采用螺栓连接,去掉传统的主动锥齿轮轴承座,通过该集成轴承座的拆装完成主动锥齿轮的装配和调整。为了在不开发新减速器壳和主动锥齿轮轴承座前提下,实现主动锥齿轮轴承在卡车、客车、工程车桥上均得到充分润滑,达到主减速器在不同桥型间通用的目的,将润滑油道一体铸造在减速器壳体内,配合集油盘的使用,实现在不同桥型上的回路润滑。本专利技术突破了常规的减速器布局限制,解决了主减速器在不同桥型间的通用性问题。1)将轴交角处的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孔(10)和差速器轴承孔(9)集成在一个轴承座(8)上;2)通过紧固螺栓(7),将轴承座(8)与减速器壳(12)连接装配,合件精加工两个轴承孔(9)和(10),保证传动件的装配精度;3)通过紧固螺栓(7)的拆装,实现传动件(11)的装配和调整;4)将集油盘(17)压装到减速器壳(12)内,豁口与出油口对正;5)通过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一八字形挡油道(2)、第三八字形油道(5)、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的润滑回路,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在不开发新减壳和主动锥齿轮轴承座的前提下,实现卡车桥和客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15)和(18)的润滑;6)通过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第二八字形挡油道(4)、第四八字形油道(6)、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的润滑回路,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在不开发新减壳和主动锥齿轮轴承座的前提下,实现工程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15)和(18)的润滑。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主减速器总成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功能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向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的A-A向的剖面局部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一种主减速器总成:1)将轴交角处的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孔(10)和差速器轴承孔(9)集成在一个轴承座(8)上;2)通过紧固螺栓(7),将轴承座(8)与减速器壳(12)连接装配,合件精加工两个轴承孔(9)和(10),保证传动件的装配精度;3)通过紧固螺栓(7)的拆装,实现传动件(11)的装配和调整;4)将集油盘(17)压装到减速器壳(12)内,豁口与出油口对正;5)通过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一八字形挡油道(2)、第三八字形油道(5)、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的润滑回路,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在不开发新减壳和主动锥齿轮轴承座的前提下,实现卡车桥和客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15)和(18)的润滑;6)通过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第二八字形挡油道(4)、第四八字形油道(6)、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的润滑回路,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在不开发新减壳和主动锥齿轮轴承座的前提下,实现工程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15)和(18)的润滑。第一八字形油道、第二八字形油道、第三八字形油道、第四八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对轴交角处的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和差速器轴承采用集成的轴承座设置,即将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孔(10)和差速器轴承孔(9)集成在一个轴承座(8)上;润滑回路系统包括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第一八字形油道(2)、第二八字形油道(4)、第三八字形油道(5)、第四八字形油道(6)、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所述第一八字形油道、第二八字形油道、第三八字形油道、第四八字形油道采用一体铸造在减速器壳(12)内;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一八字形油道(2)、第三八字形油道(5)、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第一润滑回路,所述第一八字形油道连通所述第三八字形油道再连通所述回油道,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实现卡车桥和客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15、18)的润滑;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第二八字形油道(4)、第四八字形油道(6)、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的第二润滑回路,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实现工程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的润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对轴交角处的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和差速器轴承采用集成的轴承座设置,即将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孔(10)和差速器轴承孔(9)集成在一个轴承座(8)上;润滑回路系统包括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第一八字形油道(2)、第二八字形油道(4)、第三八字形油道(5)、第四八字形油道(6)、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所述第一八字形油道、第二八字形油道、第三八字形油道、第四八字形油道采用一体铸造在减速器壳(12)内;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一八字形油道(2)、第三八字形油道(5)、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第一润滑回路,所述第一八字形油道连通所述第三八字形油道再连通所述回油道,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实现卡车桥和客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15、18)的润滑;第二八字形挡油板(3)、第二八字形油道(4)、第四八字形油道(6)、回油道(16)和集油盘(17)形成的第二润滑回路,通过被动锥齿轮(14)和差速器壳(13)搅油,实现工程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的润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八字形油道(2)与第二八字形油道(4)相对被动锥齿轮的轴线方向为对称设置,第三八字形油道(5)与第四八字形油道(6)相对被动锥齿轮的轴线方向为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八字形挡油板(1)、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华丁炜琦郭飞航胡煊华苏武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