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348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该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涉及给排水设计领域,包括外墙基层、底漆层、罩面层,所述外墙基层与所述底漆层之间设置有水泥基防水层,所述底漆层与所述罩面层之间设置有憎水型防水层;所述外墙基层和所述憎水型防水层之间设置有多个穿设于所述水泥基防水层和所述底漆层上的纤维管;通过设置憎水型防水层以及聚合物水泥基防水层对外墙基层进行双重的防水保护,并辅以纤维管使得墙体内的潮气可沿着纤维管排放至外界,进一步减小了防水系统的湿度,进一步达到高防水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环境水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包含降水、地下水、空气中湿气、建筑物内产生的蒸汽、室内给排水,环境水在重力、表面张力、气压差、毛细血管、静水压力的作用下,透过混凝土上的细微的毛细管道和孔洞,向内部输送扩散,产生渗漏。同时,钢筋混凝土在流动有压软水溶出性侵蚀、溶解性化学侵蚀、膨胀性化学腐蚀、盐潮解、渗透、结晶、膨胀物理破坏和钢材电化学腐蚀下,建筑寿命缩短,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防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显得至关重要。授权公告号为CN20601592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隔热防水系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水泥基层、处理层、防水涂层、连接层、隔热涂层、细砂层和保护层,所述水泥基层、所述处理层、所述防水涂层、所述连接层、所述隔热涂层、所述细砂层和所述保护层依次连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述防水系统进行防水处理的方式是将防水系统中的一层设置有防水涂层,这种结构在墙体迎水面只设置一道防水措施,在自然水和管道渗水的长期浸泡腐蚀作用下,防水系统容易开裂剥脱,就会导致防水系统破坏而发生渗漏现象,墙体表面在管道渗水的长期侵蚀下会加速老化,而墙体内部的水有无法透出,最终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的防水系统防水性能不佳的问题,具有提高防水性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包括外墙基层、底漆层、罩面层,所述外墙基层与所述底漆层之间设置有水泥基防水层,所述底漆层与所述罩面层之间设置有憎水型防水层;所述外墙基层和所述憎水型防水层之间设置有多个穿设于所述水泥基防水层和所述底漆层上的纤维管。采用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墙会受到管道漏水的浸泡腐蚀,通过憎水型防水层在墙体外部形成永久防水层,并且憎水型防水层具有防水透气特性,又因为外界的水颗粒较大,由于水表面张力的作用,即水分子之间互相拉扯抗衡,因此水分子就不能沿着憎水型防水层向内渗透,进而达到防水性。又由于纤维管内外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使得憎水型防水层与外墙基层之间的小颗粒潮汽分子可以沿着纤维管和憎水型防水层顺利渗透到罩面层的外部,进而使得外墙基层外部的涂层与外界实现不断的气体交换,减小了前提内部的湿度,进而达到了高防水性的效果。同时涂覆聚合物水泥基防水层,对墙体进行双重的防水保护,加强了其防水抗湿能力,避免整体结构发生渗漏现象,进一步达到高防水性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水泥基防水层上设置有网状凹槽,所述底漆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网状凹槽嵌合的网状凸起部。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水泥基防水层表面上开设网状凹槽,以此供底漆层嵌入,以此形成的网状结构作为底层加固,减少防水系统开裂的可能性,进一步达到高防水性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水泥基防水层内设置有形成所述网状凹槽的丝网。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丝网对水泥基防水层预先进行加工处网状凹槽,并辅以丝网作为骨架支撑,从而得到网状结构,直接水泥基防水层与底漆层之间的粘附力;由于各个网状凹槽形状结构相近,以此避免网状结构各部分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防水系统的变形、开裂,进一步的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丝网内形成多个网眼,所述纤维管穿设于所述网眼内。采用上述方案,纤维管的穿设对网状结构不造成影响,同时网状结构又提供给纤维管支撑,避免纤维管发生径向晃动导致整个防水系统发生开裂或损坏,进而增大了防水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防水效果。进一步优选为:若干所述纤维管的外壁包覆有紧固层。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紧固层增大若干纤维管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结构稳定性,避免纤维管发生轴向晃动导致整个防水系统发生开裂或损坏,进而增大了防水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防水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水泥基防水层与所述底漆层间均匀涂覆有伊利石复合涂层。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水泥基防水层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伊利石复合涂层能直接增强水泥基防水层与底漆层之间的粘附力;同时,伊利石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并且能的吸附多种有害重金属及有害气体,在进一步强化防水系统的粘结强度的同时,兼顾环保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漆层为抗碱封闭底漆层,所述伊利石复合涂层与所述底漆层之间均匀涂覆有消泡剂层。采用上述方案,抗碱封底漆可以消除水泥基防水层因水分迁移而引起的泛碱,发花等现象,同时也增加了防水系统的主层与基层的附著力,避免防水系统的开裂和松脱;另外,底漆层是否涂抹均匀且其内部的气泡量,会直接决定整个防水系统的使用寿命,在水泥基防水层和伊利石复合涂层外先涂覆消泡剂层,之后再在消泡剂层上涂覆底漆层,能大幅度降低底漆层内存在气泡的几率,保证各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憎水型防水层和底漆层之间有粘结剂层,所述粘结剂层由硅溶胶构成。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硅溶胶属胶体溶液,因此,当硅溶胶层中的水分蒸发后,胶体粒子牢固地附着在物体表面,使其具有较好的粘结效果,进而增大整个防水系统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避免防水系统发生开裂或产生裂缝,从而保证防水系统的防水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罩面层为机无机杂化光催化罩面涂层。采用上述方案,有机无机杂化光催化罩面涂料具有光催化作用和光自洁特性,在不影响墙体外观的前提下,提高防水系统的耐候性、自清洁,在达到长久反射隔热保温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日常的清洁维护操作;同时,有机无机杂化光催化罩面层能够降解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憎水型防水层以及聚合物水泥基防水层对外墙基层进行双重的防水保护,加强了其防水抗湿能力,避免整体结构发生渗漏现象,进而达到高防水性的效果;2.通过设置纤维管使得墙体内的潮气可沿着纤维管排放至外界,进一步减小了防水系统的湿度,进一步达到高防水性的效果;3.通过在水泥基防水层和底漆层之间形成的网状结构作为底层加固,提高防水系统的抗机械损伤性;4.通过设置消泡剂层大幅度降低底漆层内存在气泡的几率,并辅以粘结剂层和伊利石复合涂层,直接增强保证防水系统内部的紧密粘结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墙基层;2、水泥基防水层;3、伊利石复合涂层;4、消泡剂层;5、底漆层;6、粘结剂层;7、憎水型防水层;8、罩面层;9、纤维管;10、紧固层;11、网状凹槽;12、网状凸起部;13、丝网;14、网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外墙基层1、从内而外依次于外墙基层1上的水泥基防水层2、伊利石复合涂层3、消泡剂层4、底漆层5、粘结剂层6、憎水型防水层7、罩面层8。其中聚合物水泥基防水层2由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均匀涂覆而成,憎水型防水层7由纳米防水涂料均匀涂覆而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墙体会受到管道漏水的浸泡腐蚀,此时通过憎水型防水层7在墙体外部形成永久防水层,同时涂覆聚合物水泥基防水层2,对外墙基层1进行双重的防水保护,加强了其防水抗湿能力,避免整体结构发生渗漏现象,进而达到高防水性的效果。同时,憎水型防水层7具有防水透气特性,因为外界的水颗粒较大,由于水表面张力的作用,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包括外墙基层(1)、底漆层(5)、罩面层(8),其特征是:所述外墙基层(1)与所述底漆层(5)之间设置有水泥基防水层(2),所述底漆层(5)与所述罩面层(8)之间设置有憎水型防水层(7);所述外墙基层(1)和所述憎水型防水层(7)之间设置有多个穿设于所述水泥基防水层(2)和所述底漆层(5)上的纤维管(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包括外墙基层(1)、底漆层(5)、罩面层(8),其特征是:所述外墙基层(1)与所述底漆层(5)之间设置有水泥基防水层(2),所述底漆层(5)与所述罩面层(8)之间设置有憎水型防水层(7);所述外墙基层(1)和所述憎水型防水层(7)之间设置有多个穿设于所述水泥基防水层(2)和所述底漆层(5)上的纤维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泥基防水层(2)上设置有网状凹槽(11),所述底漆层(5)上设置有与所述网状凹槽(11)嵌合的网状凸起部(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泥基防水层(2)内设置有形成所述网状凹槽(11)的丝网(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给排水管道的防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丝网(13)内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楚然陈冬霖梁玉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弘盛优创机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