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用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的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55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饲用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的制备及应用,属于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特征是采用特定的酶解工艺对大豆磷脂进行改性,制得转化效率高的溶血磷脂,再对制得的溶血磷脂采用均质乳化、微胶囊包被、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溶血磷脂粉,将制得的微胶囊溶血磷脂粉添加到动物饲料中进行养殖效果评估。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溶血磷脂能够极大地提高乳化性能,所得微胶囊溶血磷脂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和饲用效果。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icroencapsulated Hemolytic Phospholipid Powder for Fee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feeding microcapsule hemolytic phospholipid powder,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eed additives.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that the soybean phospholipids are modified by a specific enzymolysis process, and the lysophospholipids with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are prepared. Then the microemulsion lysophospholipids powder is prepared by homogenizing emulsified, microencapsulated and spray drying processes. The prepared microencapsulated lysophospholipid powder is added to animal feed to evaluate the breeding effect. The lysophosphatide prepared by the inven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mulsifying performance, and the obtained microcapsule lysophosphatide powder has good antioxidant effect and feed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饲用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的制备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的制备及在饲料中应用,可促进养殖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提高生产性能,属于饲料添加剂

技术介绍
大豆磷脂虽具有乳化性,但因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低,在饲料中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将大豆磷脂改性成溶血磷脂,可大大提高其对油脂的乳化性能和水中分散性,促进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降低料肉比,提高经济效益。目前磷脂改性方法采用化学改性和酶改性,化学改性由于化学残留存在安全问题;酶改性由于工艺不完善导致转化效率低。另外目前市面上的溶血磷脂均为载体吸附型产品,由于溶血磷脂制备过程中含有解离下来的具不饱和双键结构的脂肪酸,很容易氧化,而简单的载体吸附不能防止氧化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目前大豆磷脂酶改性工艺及克服吸附型溶血磷脂容易氧化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过实践优化完善的酶解工艺,使溶血磷脂转化效率高;再对制备的溶血磷脂采用微胶囊包被形式,能很好地解决氧化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一.溶血磷脂的制备1、酶解工艺溶血磷脂的生产工艺流程见说明书附图图1。2.制备过程磅秤称取一定量的合格磷脂油,经加热40~50℃左右泵入具搅拌装置的磷脂酶解罐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磷脂重量的0.1%~1.0%磷脂酶、3.0%~4.0%的水,450~600r.p.m高速搅拌,使磷脂酶、水能均匀分散到浓缩磷脂中,搅拌均匀1~2h后,再调速为150~200r/min,酶解反应罐具有夹层水加热系统,温度控制在55℃~60℃,搅拌反应12h~24h,反应使磷脂的酸价为55~60mgKOH/g,反应结束后,在真空度-0.09MPa,温度为65~75℃条件下,脱水干燥2~4h,制得水分含量≤1.0%产物,然后在真空度-0.09MPa,温度为80~85℃的条件下对磷脂酶进行灭活5min,再经冷却后达55℃以下,以防止磷脂高温放出后产生氧化褐变,即可制得磷脂酰胆碱含量达≥3.0%的溶血磷脂产品。二.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的制备1、生产工艺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的生产工艺流程见说明书附图图2。2、制备方法微胶囊溶血磷脂粉选用大米糖浆7%、麦芽糊精30%和酪蛋白10%为壁材,以大豆油15%、棕榈油10%、富含MCT的椰子油8%、富含亚麻酸的亚麻籽油5%、含EPA、DHA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3%等饲用油脂为芯材,以10%溶血磷脂为乳化剂,2%二氧化硅为分散剂,通热蒸汽溶解;先过滤以防堵住均质机,再用均质机均质2次,均质压力为350bar;然后通过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70~190℃,出风温度为80~100℃;过60目筛,制得含油率不低于50%的微胶囊溶血磷脂粉。该微胶囊产品的水分含量1~2%,易溶于水,流散性好、包埋率85~95%,不易氧化。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更佳的乳化效果:将采用本专利技术酶解工艺制得的溶血磷脂按1%、3%、15%的比例溶解于豆油,再倒入1∶1的水,获得以下乳化结果:①1%的溶血磷脂添加已能起到部分乳化效果;②与普通磷脂及改性磷脂比较,随着溶血磷脂添加量增加,油水界面越来越模糊,乳化效果越好,乳化效果对比图见说明书附图图3。2.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将采用本专利技术微胶囊工艺制备的溶血磷脂粉样品放置在恒温62℃避光保存进行氧化实验,每隔6天取样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获得以下抗氧化性结果:时间2017081920170825201708312017090620170912201709182017092420170930天数16121824303642酸价1.011.180.980.950.970.950.940.98过氧化值-3.733.773.766.4320.1647.0450.19附图说明图1为溶血磷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2为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生产工艺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不同磷脂的乳化效果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微胶囊溶血磷脂粉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将磷脂经改性后制备成微胶囊溶血磷脂粉,以一定比例添加到饲料中饲喂肉鸡,观察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360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适应饲养至8天,从第9天开始饲喂试验饲料。试验分为7-21天和21-42天两个阶段。试验肉鸡进行常规饲养管理。试验饲料组成见表1和表2。表17-21天肉鸡饲料配方单位:公斤表221-42天肉鸡饲料配方单位:公斤表3生长性能的数据统计注:同肩标数字间无明显差异。小写字母表示P<0.05,大字母表示P<0.01。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阶段(7-21天)仍以对照组的体重和增重明显(p<0.01)。实验各组以LD组体重较其他组重、增重也多(p<0.01);而LA、LC组的体重和增重较少;第二阶段(21-42天)至42天出栏,各组的出栏体重呈现明显差异。以LA、LD组较重(p<0.01),超过科宝500的生产标准;LB组的周增重超过LA、LD组(p<0.05),说明,LB组的后期生长状况较好;仍以LC组体重较轻,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表明:添加磷脂、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的饲料对肉鸡的体增重具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实施例二.溶血磷脂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溶血磷脂与豆油在仔猪教槽保育料中的饲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溶血磷脂在采食量、日增重、抗腹泻、毛色、溶水性、制粒产量、配方成本方面明显优于豆油组。表4仔猪饲料中添加溶血磷脂与豆油的对比试验表5饲粮中添加溶血磷脂和未添加对制粒的影响项目不加溶血磷脂0.5%-1.0%溶血磷脂对比颗粒硬度3.51.5-57.14%制粒产量9.1吨/小时10吨/小时+9.89%环模寿命7400吨/个8300吨/个+12.16%实施例三.微胶囊溶血磷脂粉在乳仔猪饲料中的应用在教槽保育料中添加微胶囊溶血磷脂粉后,乳仔猪的采食量、日增重、抗腹泻效果、毛色明显优于豆油组。表6乳仔猪饲粮中添加微胶囊溶血磷脂粉与豆油的对比试验项目品名8%膨化大豆+2%豆油8%膨化大豆+1%豆油+2%微胶囊溶血磷脂粉比豆油提高断奶日龄2727——试验天数断奶后5天断奶后5天——始重8.13kg8.15kg——末重8.77kg8.91kg——日均采食量195g217g+11.3%日增重128g152g+18.8%料肉比1.521.43-5.9%拉稀头数51-80%毛色比较+1+2+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饲用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的制备及应用,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溶血磷脂制备①在磷脂酶解罐中的添加占磷脂重量的0.1%~1.0%的磷脂酶②酶解反应温度55℃~60℃,搅拌转速150~200r/min,反应时间12h~24h③脱水干燥真空度‑0.09MPa,温度65~75℃,脱水时间2~4h④磷脂酶灭活温度80~85℃,时间5min,再冷却到5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用微胶囊溶血磷脂粉的制备及应用,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溶血磷脂制备①在磷脂酶解罐中的添加占磷脂重量的0.1%~1.0%的磷脂酶②酶解反应温度55℃~60℃,搅拌转速150~200r/min,反应时间12h~24h③脱水干燥真空度-0.09MPa,温度65~75℃,脱水时间2~4h④磷脂酶灭活温度80~85℃,时间5min,再冷却到55℃以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朝阳练海明吴永辉钟焕均张玲史群会冯镜宇高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百美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