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组装机及其工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99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装夹具,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且设有用以供底座穿过的通孔的安装部、设于安装部上方的装夹部和设于安装部下方的弹性部;底座固定磁钢弹簧夹和磁钢的相对位置后,安装部将放置在其上的外壳一同向下运动至磁钢弹簧夹与磁钢的外周以完成定子的组装,进而弹性部将安装完成的定子回弹至初始位置,方便下次压装流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工装夹具的定子组装机。上述工装夹具,通过将定子的各个零件预先放置在底座和安装部,不仅能够实现一次性精确固定全部磁钢弹簧夹,而且安装部在弹性部的作用下能够人为压低,从而方便将各个零件均自上而下固定于底座或者安装部,同时弹性部又具有自动复位的作用,提高操作便捷性。

A Stator Assembly Machine and Its Fix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oling fix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mounting part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base and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for the base to pass through, a mounting part which is located above the mounting part and an elastic part under the mounting part; after the base is fixed at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magnetic spring clamp and the magnetic steel, the mounting part will move downward together with the outer shell of the magnetic steel spring clamp to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magnetic steel spring clamp.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assembly of the stator, the elastic part will rebound the installed stator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next pressing process.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stator assembly machine including fixture and fixture. By pre-positioning each part of the stator on the base and the installation part, the fixture can not only fix all the magnet spring clamps accurately at one time, but also artificially depress the installation par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elastic part, so that it is convenient to fix all the parts on the base or the installation part from top to bottom. At the same time, the elastic part has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 reset and improves the operation convenience. Conven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子组装机及其工装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装夹具。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定子组装机,包括上述工装夹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机中定子的组装方式主要采用手工装配,即操作人员在加工完成后的定子零件的外部套上电机的外壳,例如将磁钢弹簧夹以及磁钢放置在机壳的开口处,再通过施加外力使磁钢弹簧夹以及磁钢进入机壳内部,通常采用榔头敲击的方式。此种方式消耗大量人力,且安装精度有效,极易在敲击过程中损坏工件。目前还有一种取代上述人工操作的电机定子装配机,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用于固定定子组件与外壳的上模01和下模02,还包括设于上模01的上方且与上模01同轴设置、用以提供上模01向下运动的动力的气缸03,设于下模02的下方且与下模02同轴设置、用以提供下模02向上运动的动力的气缸二04,以及设于气缸二04的一侧用以将气缸二04连通下模02推至气缸03正下方的气缸一05。在定子的组装过程中,将机壳也即电机的外壳放置在上模01中,将定子的其他零件放置在下模02中,由气缸二04将定子组件推至机壳内,完成一次性安装。但上述电机定子装配机为了完成定子安装的整个流程,采用多个电机共同驱动,除了耗能较多,还增加了设备安装以及使用的复杂性。同时为了在上模01与下模02中预先固定零件,要保证上下模之间具有足够的安装距离,一则利用气缸03或者气缸二04拉大上下模距离,使操作流程更加繁琐,二则扩大上下模之间的固有距离,不可避免要增加气缸二04的行程,而气缸二04的活塞杆越长,越难保证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使得安装精度下降甚至极易损坏定子组件。综上所述,如何在保证安装精度的前提下,简化定子装配机的结构,解决操作繁琐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装夹具,其装置简单且操作便捷,能够提高安装精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工装夹具的定子组装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工装夹具,包括:用以固定全部磁钢弹簧夹和磁钢的相对位置的底座;位于底座上方、设有用以供底座穿过的通孔的安装部,且安装部用以相对于底座靠近和远离;设于安装部的上方用以连接动力设备的装夹部;设于安装部的下方、用以实现安装部复位的弹性部;装夹部在动力设备的作用下将放置于通孔的外缘上的外壳和磁钢压至全部磁钢弹簧夹的外周以完成定子的组装。优选地,装夹部包括分别竖直设于底座两侧的两个光轴以及两端分别与两个光轴滑动连接且用以连接动力设备的滑动板;安装部具体为两端分别与两个光轴滑动连接的安装板;弹性部为多个弹性体,且多个弹性体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优选地,两个光轴均通过直线轴承与安装板和滑动板滑动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设于任一光轴与底座之间的两个导向柱;弹性体的个数具体为两个,两个弹性体分别套设于两个导向柱。优选地,两个弹性体均为弹簧。优选地,通孔处还设有用以对外壳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优选地,定位部具体为对称设置于通孔的外缘的两个凸柱;凸柱均与外壳的下端凸缘配合。优选地,还包括套设于底座的下端用以限制安装板下压时最低位置的限位块。优选地,光轴分别与滑动板和安装板的连接处均套设有止退块和缓冲块。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定子组装机,包括动力设备以及上述工装夹具。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工装夹具,包括底座、设有用以供所述底座穿过的通孔且能够沿所述底座上下移动的安装部,还包括设于安装部的上方用以连接动力设备以便向安装部提供向下运动的运力的装夹部,以及位于安装部的下方用以向安装部提供向上运动的动力的弹性部。所述安装部将放置在其上的外壳一同向下移动,直至将外壳完全压至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磁钢弹簧夹和磁钢的外周,完成定子的组装。上述工装夹具通过底座以及能够套设于底座外周且沿底座外周上下移动的安装部,预先确定定子组件中的零件与外壳之间投影与平面内的相对位置,仅需要安装部与底座之间发生适当的高度变化,即可完成定子的安装。由于零件与外壳均可自上而下放置,且弹性部能够在人为作用下扩大装夹部与安装部和底座之间的距离,免于设置多个气缸。且弹性部依靠自身的弹性形变,将安装部向下移动过程中的势能以及动能转为自身的弹性势能,从而当安装部上施加的向下的里消失后自动将安装部恢复至初始位置,方便下次使用,无需额外耗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机定子装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工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工装夹具在A-A处的俯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工装夹具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4中定子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图4在A-A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6,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机定子装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工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工装夹具在A-A处的俯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工装夹具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4中定子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图4在A-A处的俯视图。请参考图2、图4和图5,本技术所提供的工装夹具,具有底座1、设有用以供底座1穿过的通孔21且能够沿底座1上下移动的安装部,安装部将放置在其上的外壳83一同向下移动,直至将外壳83完全压至放置于底座1上的磁钢弹簧夹81和磁钢82的外周,完成定子的组装;上述工装夹具还包括设于安装部的上方用以连接动力设备,以便向安装部提供向下运动的运力的装夹部,和位于安装部的下方用以向安装部提供向上运动的动力的弹性部,弹性部依靠自身的弹性形变,将安装部向下移动过程中的势能以及动能转为自身的弹性势能,从而当安装部上施加的向下的力消失后,自动将安装部恢复至初始位置,方便下次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外壳83放在安装部上的通孔21的外缘,即将外壳83与通孔21同轴的放置在安装部上,其中外壳83与安装部接触部分的直径大于通孔21的直径,从而保证外壳83在底座1穿过通孔21后,罩住底座1上预先布置的定子组件的零件,使上述零件按照预定的位置准确装入外壳83。由于工装夹具中安装部与底座1之间的同轴度在装置安装时就预先设置好,每次组装定子前只需要将定子组件和外壳83依次自上而下的放置在底座1和安装部的通孔21的外缘,因而安装精度高;定子组装完成后,弹性部将安装部连通定子向上推至初始位置,该过程依靠弹性部自身的形变而产生,不需要额外输入信号或者能量进行控制,既简化了整个工装夹具的操作,又节省了能量。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4,装夹部可包括设于底座1两侧的两个光轴31,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固定全部磁钢弹簧夹(81)和磁钢(82)的相对位置的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用以供所述底座(1)穿过的通孔(21)的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用以相对于所述底座(1)靠近和远离;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上方用以连接动力设备的装夹部;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下方、用以实现所述安装部复位的弹性部;所述装夹部在动力设备的作用下将放置于所述通孔(21)的外缘上的外壳(83)和磁钢(82)压至全部磁钢弹簧夹(81)的外周以完成定子的组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固定全部磁钢弹簧夹(81)和磁钢(82)的相对位置的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用以供所述底座(1)穿过的通孔(21)的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用以相对于所述底座(1)靠近和远离;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上方用以连接动力设备的装夹部;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下方、用以实现所述安装部复位的弹性部;所述装夹部在动力设备的作用下将放置于所述通孔(21)的外缘上的外壳(83)和磁钢(82)压至全部磁钢弹簧夹(81)的外周以完成定子的组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部包括分别竖直设于所述底座(1)两侧的两个光轴(31)以及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光轴(31)滑动连接且用以连接动力设备的滑动板(32);所述安装部具体为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光轴(31)滑动连接的安装板(2);所述弹性部为多个弹性体(4),且多个所述弹性体(4)沿所述安装板(2)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光轴(31)均通过直线轴承(6)与所述安装板(2)和所述滑动板(32)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肇江王泽雄陈如意周奔奔王小路
申请(专利权)人:汇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