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宝春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44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包括:承载板,其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凹槽,所述支撑凹槽内设置有可动支撑板,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平台箱;支撑座,其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箱的顶部,所述支撑座具有至少两个竖直安装面;至少两个连接箱,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面,所述连接箱的一端与所述竖直安装面连接,所述连接箱的另一端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连接箱的内部设置有可动机构并且其两个竖直侧壁设置有平置限位条孔,所述可动机构包括竖直可动板、平置可动板、第一弹簧以及两个第二弹簧;至少两个平置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A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Construction 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construction work, which comprises a bearing plate, a walking wheel arranged at four corners of the lower surface, a supporting groove arranged at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earing plate, a movable supporting plate arranged in the supporting groove, a lifting platform box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earing plate, a support seat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box, and the support groove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box. The bracket has at least two vertical mounting surfaces; at least two connection box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vertical mounting surfac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on box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mounting surface,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on box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the inner part of the connection box is provided with movable mechanism, and the two vertical sidewalls are provided with horizontal limit holes, and the movable mechanism includes vertical movable holes. Moving plate, flat movable plate, first spring and two second springs; at least two flat supporting plates.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not only reasonable in design,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low i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作业平台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绿色作业施工的节能环保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业施工过程中对模板支撑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模板早拆支撑体系,它已经成为加快作业施工进度、保证作业施工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的模板早拆支撑多采用碗扣式、插卡式或门式脚手架作为支撑,工序复杂,需要配件的数量也比较多。现有的模板支撑设备也是越来越先进,更是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作业,但是现有的模板支撑设备还是存在着不足,如支撑多数采用碗扣式、插卡式或门式脚手架作为支撑,工序复杂,并且模板支撑设备不具有高度调节的功能,这就提高了作业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作业施工周期较长,一方面为材料配件的保管带来了不便,不利于现场作业施工,而且在拆卸的过程更是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不便于拆卸。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本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通过在承载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凹槽,支撑凹槽内设置有可动支撑板,并通过升降支撑箱内的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可动支撑板,可将本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向上稳定的顶起,为模型提供更好的支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包括:承载板,其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凹槽,所述支撑凹槽内设置有可动支撑板,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支撑箱;支撑座,其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撑箱的顶部,所述支撑座具有至少两个竖直安装面;至少两个连接箱,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面,所述连接箱的一端与所述竖直安装面连接,所述连接箱的另一端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连接箱的内部设置有可动机构并且其两个竖直侧壁设置有平置限位条孔,所述可动机构包括竖直可动板、平置可动板、第一弹簧以及两个第二弹簧,所述平置可动板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轮,所述竖直可动板设置在所述平置可动板上,并且所述竖直可动板的背向所述贯通孔的表面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连接箱内靠近所述支撑座的内端面连接,并且所述竖直可动板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平置限位条孔内的凸出杆,所述凸出杆通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连接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平置限位条孔;至少两个平置支撑杆,其用于支撑模板,所述平置支撑板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并与所述竖直可动板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中,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液压工作站,所述升降支撑箱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液压工作站的一侧,所述升降支撑箱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所述支撑座的可动顶板,所述升降支撑箱内设置有平置隔板,所述平置隔板将所述升降支撑箱内部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两个第一液压缸,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升降支撑箱的顶部与所述可动顶板连接,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两个倒置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升降支撑箱的底部和所述承载板并延伸至与所述可动支撑板连接,所述液压工作站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缸以及所述第二液压缸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中,所述连接箱的内底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动轮相对应的滑道。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中,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四个所述竖直安装面。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设置为压缩弹簧。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中,所述可动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本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便于移动,对工况的使用条件要求低,适应性强。2、本技术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通用性好,既可以单独的连接一个平置支撑板进行模板的支撑,可以也连接四个平置支撑板进行模块的支撑,并且通过设置的升降支撑箱可以顶升支撑座和连接箱,使用者可根据现场的情况使用本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3、本技术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通过设置的连接箱,连接箱内设置有可动机构,可以方便工人在安装支撑模块的平置支撑杆,并且在工人作业施工进行浇注时,可有效减缓浇注对平置支撑杆产生横向震动以及对连接箱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平置支撑杆在连接箱内的安装余量大。本技术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中支撑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中支撑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中支撑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承载板;2-行走轮;3-支撑凹槽;4-可动支撑板;5-升降支撑箱;6-支撑座;7-连接箱;8-贯通孔;9-平置限位条孔;10-竖直可动板;11-平置可动板;12-第一弹簧;13-第二弹簧;14-滑动轮;15-凸出杆;16-平置支撑板;17-液压工作站;18-可动顶板;19-平置隔板;20-上腔室;21-下腔室;22-第一液压缸;23-第二液压缸;24-滑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包括:承载板1,其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2,所述承载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凹槽3,所述支撑凹槽3内设置有可动支撑板4,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支撑箱5;支撑座6,其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撑箱5的顶部,所述支撑座6具有至少两个竖直安装面;至少两个连接箱7,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面,所述连接箱7的一端与所述竖直安装面连接,所述连接箱7的另一端设置有贯通孔8,所述连接箱7的内部设置有可动机构并且其两个竖直侧壁设置有平置限位条孔9,所述可动机构包括竖直可动板10、平置可动板11、第一弹簧12以及两个第二弹簧13,所述平置可动板11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轮14,所述竖直可动板10设置在所述平置可动板11上,并且所述竖直可动板10的背向所述贯通孔8的表面通过所述第一弹簧12与所述连接箱7内靠近所述支撑座6的内端面连接,并且所述竖直可动板10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平置限位条孔9内的凸出杆15,所述凸出杆15通过所述第二弹簧13与所述连接箱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靠近所述平置限位条孔9;至少两个平置支撑杆16,其用于支撑模板,所述平置支撑板16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8并与所述竖直可动板1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液压工作站17,所述升降支撑箱5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液压工作站17的一侧,所述升降支撑箱的5顶部设置有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其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2),所述承载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凹槽(3),所述支撑凹槽(3)内设置有可动支撑板(4),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支撑箱(5);支撑座(6),其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撑箱(5)的顶部,所述支撑座(6)具有至少两个竖直安装面;至少两个连接箱(7),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面,所述连接箱(7)的一端与所述竖直安装面连接,所述连接箱(7)的另一端设置有贯通孔(8),所述连接箱(7)的内部设置有可动机构并且其两个竖直侧壁设置有平置限位条孔(9),所述可动机构包括竖直可动板(10)、平置可动板(11)、第一弹簧(12)以及两个第二弹簧(13),所述平置可动板(11)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轮(14),所述竖直可动板(10)设置在所述平置可动板(11)上,并且所述竖直可动板(10)的背向所述贯通孔(8)的表面通过所述第一弹簧(12)与所述连接箱(7)内靠近所述支撑座(6)的内端面连接,并且所述竖直可动板(10)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平置限位条孔(9)内的凸出杆(15),所述凸出杆(15)通过所述第二弹簧(13)与所述连接箱(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3)靠近所述平置限位条孔(9);至少两个平置支撑杆(16),其用于支撑模板,所述平置支撑杆(16)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8)并与所述竖直可动板(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作业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其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2),所述承载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凹槽(3),所述支撑凹槽(3)内设置有可动支撑板(4),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支撑箱(5);支撑座(6),其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撑箱(5)的顶部,所述支撑座(6)具有至少两个竖直安装面;至少两个连接箱(7),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面,所述连接箱(7)的一端与所述竖直安装面连接,所述连接箱(7)的另一端设置有贯通孔(8),所述连接箱(7)的内部设置有可动机构并且其两个竖直侧壁设置有平置限位条孔(9),所述可动机构包括竖直可动板(10)、平置可动板(11)、第一弹簧(12)以及两个第二弹簧(13),所述平置可动板(11)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轮(14),所述竖直可动板(10)设置在所述平置可动板(11)上,并且所述竖直可动板(10)的背向所述贯通孔(8)的表面通过所述第一弹簧(12)与所述连接箱(7)内靠近所述支撑座(6)的内端面连接,并且所述竖直可动板(10)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平置限位条孔(9)内的凸出杆(15),所述凸出杆(15)通过所述第二弹簧(13)与所述连接箱(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3)靠近所述平置限位条孔(9);至少两个平置支撑杆(16),其用于支撑模板,所述平置支撑杆(16)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8)并与所述竖直可动板(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春邱月皓赵泽亚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宝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