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纳米复合膜的飞机舷窗幕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085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纳米复合膜的飞机舷窗幕帘,包括底框、顶框、调节旋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倾角调节装置和帘页。底框包括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的底框半齿轮箱、底框第一摇杆槽和底框第一摇杆轴座,设于第二端中部的底框第二摇杆槽和底框第二摇杆轴座;顶框包括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的顶框半齿轮箱、顶框第一摇杆槽和顶框第一摇杆轴座,设于第二端中部的顶框第二摇杆槽和顶框第二摇杆轴座,设于顶框半齿轮箱底面中央的旋钮轴孔;倾角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摇杆轴、第一摇杆、连杆、穿线孔、第二摇杆和第二摇杆轴,第一摇杆轴与第二锥齿轮连接,调节旋钮与第一锥齿轮连接。以及帘页包括纳米复合膜、第一连线孔、底页和第二连线孔。

Aircraft portside curtain with nano-composite fil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ircraft porthole curtain with nano composite film,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frame, a top frame, an adjustment knob, a first bevel gear, a second bevel gear, an inclination adjustment device and a curtain page. The bottom frame includes a bottom frame half-gear box, a first rocker slot of the bottom frame and a first rocker axle seat of the bottom frame, a second rocker slot of the bottom frame and a second rocker axle seat of the bottom frame in the middle of the second end, and a top frame half-gear box, a first rocker slot of the top frame and a first rocker axle seat of the top frame in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end of the top frame, and a second rocker slot of the top frame in the middle of the second end. The tilt adjusting device includes the first rocker shaft, the first rocker, the connecting rod, the piercing hole, the second rocker and the second rocker shaft. The first rocker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evel gear, and the adjusting knob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evel gear. The curtain sheet includes a nanocomposite film, a first connecting hole, a bottom pag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纳米复合膜的飞机舷窗幕帘
本技术属于民用航空内饰
,具体涉及一种含纳米隔热隔光材料的复合膜的飞机舷窗幕帘。
技术介绍
进入21世纪以来,航空产业的国产化步伐越来越快,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也快速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逐步关注民用飞机座舱的环境,其舒适性无疑逐渐成了民用飞机机型众多竞争力的重要一项。在民用飞机座舱这个密闭的环境中,其客舱舷窗位于飞机侧面,用于增加旅客的舒适性,为座舱提供辅助采光,旅客也可通过舷窗观看外面的风景,从而提高旅客乘坐舒适性。目前,飞机舷窗的挡光装置均采用推拉式遮光塑料片,这种窗帘虽然可以挡住自然光,但其要么遮住全部阳光,舱内太暗,要么部分遮住阳光,而未遮住部分又太亮,使旅客的乘坐舒适性大大减弱。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一部分旅客想要休息,而另一部分旅客想打开窗户看窗外的风景,传统的飞机舷窗不能满足每个旅客的乘坐需求。而当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乘务员会要求乘客打开遮阳板,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需要重复劝说乘客打开遮阳板,这也给乘客带来了许多不悦的乘坐体验。通过调研进一步发现,目前的飞机舷窗在遮挡阳光方面主要采用遮阳板,其效果和带给旅客的体验感都较差,而且也无法挡住窗外的阳光所散发出来的热量,这让原本不太好的体验变得更加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含纳米复合膜的飞机舷窗幕帘,克服现有技术中遮阳板装置在遮挡阳光和飞机外部热量的不足,通过对帘页倾斜角度的机械式调节,实现对遮挡阳光强弱和外部热量的控制,以此提高旅客的乘坐舒适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框、顶框、调节旋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倾角调节装置和帘页,所述底框包括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的底框半齿轮箱,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的底框第一摇杆槽,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且垂直于底框第一摇杆槽方向的底框第一摇杆轴座,所述底框第一摇杆轴座的右半部与底框半齿轮箱贯通,设于底框第二端中部的底框第二摇杆槽,设于底框第二端中部且垂直于底框第二摇杆槽的底框第二摇杆轴座;所述顶框包括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的顶框半齿轮箱,与所述底框半齿轮箱形成一个封闭的齿轮箱;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的顶框第一摇杆槽,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且垂直于顶框第一摇杆槽方向的顶框第一摇杆轴座,顶框第一摇杆轴座的右半部与顶框半齿轮箱贯通,设于第二端中部的顶框第二摇杆槽,设于顶框第二端中部且垂直于顶框第二摇杆槽方向的顶框第二摇杆轴座,设于顶框半齿轮箱底面中央的旋钮轴孔;所述倾角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摇杆轴、第一摇杆、连杆、穿线孔、第二摇杆和第二摇杆轴,所述第一摇杆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以及所述帘页包括纳米复合膜、第一连线孔、底页和第二连线孔,所述帘页包括底层和位于所述底层上的所述纳米复合膜,所述纳米复合膜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聚偏二氯乙烯层、纳米隔热层和聚氯乙烯层。优选地,所述底框和所述顶框框架尺寸相同,且均为椭圆形结构,与现有飞机舷窗形状相同,可以刚好嵌入飞机舷窗框架内,所述底框与所述顶框对正后通过强力胶连接,所述底框和飞机内层玻璃之间也通过强力胶连接,这样便可在不破坏飞机现有结构的情况下改善飞机内饰环境。优选地,所述倾角调节装置为双摇杆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可通过调节第一摇杆的转角,来调节连杆的位置,从而调节帘页的倾角,所述帘页的倾角与第一摇杆的转角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数相同,可保证传动比为1,只起到转换方向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线孔用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倾角调节装置的所述穿线孔上,所述第二连线孔通过第二连接件串联起来,并通过绳结使其固定在第二连接件上,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紧固于所述第一摇杆轴和第二摇杆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膜的聚偏二氯乙烯层6~8μm厚、所述纳米隔热层1~2μm厚、以及所述聚氯乙烯层8~10μm厚。本技术为航空飞机舷窗附件的改进,通过幕帘结构的改进,帘页倾角可调节,帘页包括底层和位于底层上的纳米复合膜,纳米复合膜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聚偏二氯乙烯层、纳米隔热层和聚氯乙烯层,复合膜的设置有效提高了舷窗幕帘隔热和遮光性能,较大提高旅客的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框和倾角调节装置以及齿轮传动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倾角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技术的帘页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底框1;顶框2;调节旋钮3;第一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5;倾角调节装置6;帘页7;底框半齿轮箱11;底框第一摇杆轴座12;底框第一摇杆槽13;底框第二摇杆槽14;底框第二摇杆轴座15;顶框半齿轮箱21;旋钮轴孔22;顶框第一摇杆轴座23;顶框第一摇杆槽24;顶框第二摇杆轴座25;顶框第二摇杆槽26;第一摇杆轴61;第一摇杆62;连杆63;穿线孔64;第二摇杆65;第二摇杆轴66;纳米复合膜71;第一连线孔72;底页73;第二连线孔74。具体实施方式为详尽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含纳米复合膜的飞机舷窗幕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底框1、顶框2、调节旋钮3、第一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5、倾角调节装置6和帘页7,底框1包括设于底框1第一端中部的底框半齿轮箱11,设于底框1第一端中部的底框第一摇杆槽13,设于底框1第一端中部且垂直于底框第一摇杆槽13方向的底框第一摇杆轴座12,底框第一摇杆轴座12的右半部与底框半齿轮箱11贯通,设于底框1第二端中部的底框第二摇杆槽14,设于底框1第二端中部且垂直于底框第二摇杆槽14的底框第二摇杆轴座15;顶框2包括设于顶框2第一端中部的顶框半齿轮箱21,与底框半齿轮箱11形成一个封闭的齿轮箱;设于顶框2第一端中部的顶框第一摇杆槽24,设于顶框1第一端中部且垂直于顶框第一摇杆槽24方向的顶框第一摇杆轴座23,顶框第一摇杆轴座23的右半部与顶框半齿轮箱21贯通,设于第二端中部的顶框第二摇杆槽26,设于顶框2第二端中部且垂直于顶框第二摇杆槽26方向的顶框第二摇杆轴座25,设于顶框半齿轮箱21底面中央的旋钮轴孔22;如图4所示,倾角调节装置6包括第一摇杆轴61、第一摇杆62、连杆63、穿线孔64、第二摇杆65和第二摇杆轴66,第一摇杆轴61与第二锥齿轮5连接;调节旋钮3与第一锥齿轮4连接,第一锥齿轮4与第二锥齿轮5啮合;倾角调节装置6为双摇杆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可通过调节第一摇杆62的转角,来调节连杆63的位置,从而调节帘页7的倾角,帘页7的倾角与第一摇杆62的转角相同。如图5所示,帘页7包括纳米复合膜71、第一连线孔72、底页73和第二连线孔74,帘页7包括底层和位于底层上的纳米复合膜71,纳米复合膜71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聚偏二氯乙烯层、纳米隔热层和聚氯乙烯层,第一连线孔72用第一连接件连接在倾角调节装置6的穿线孔64上,第二连线孔74通过第二连接件串联起来,并通过绳结使其固定在第二连接件上,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紧固于第一摇杆轴61和第二摇杆轴66上,纳米复合膜71的聚偏二氯乙烯层6~8μm厚、纳米隔热层1~2μm厚、以及聚氯乙烯层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纳米复合膜的飞机舷窗幕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顶框、调节旋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倾角调节装置和帘页,所述底框包括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的底框半齿轮箱,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的底框第一摇杆槽,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且垂直于底框第一摇杆槽方向的底框第一摇杆轴座,所述底框第一摇杆轴座的右半部与底框半齿轮箱贯通,设于底框第二端中部的底框第二摇杆槽,设于底框第二端中部且垂直于底框第二摇杆槽的底框第二摇杆轴座;所述顶框包括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的顶框半齿轮箱,与所述底框半齿轮箱形成一个封闭的齿轮箱;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的顶框第一摇杆槽,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且垂直于顶框第一摇杆槽方向的顶框第一摇杆轴座,所述顶框第一摇杆轴座的右半部与顶框半齿轮箱贯通,设于第二端中部的顶框第二摇杆槽,设于顶框第二端中部且垂直于顶框第二摇杆槽方向的顶框第二摇杆轴座,设于顶框半齿轮箱底面中央的旋钮轴孔;所述倾角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摇杆轴、第一摇杆、连杆、穿线孔、第二摇杆和第二摇杆轴,所述第一摇杆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以及所述帘页包括纳米复合膜、第一连线孔、底页和第二连线孔,所述帘页包括底层和位于所述底层上的所述纳米复合膜,所述纳米复合膜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聚偏二氯乙烯层、纳米隔热层和聚氯乙烯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纳米复合膜的飞机舷窗幕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顶框、调节旋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倾角调节装置和帘页,所述底框包括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的底框半齿轮箱,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的底框第一摇杆槽,设于底框第一端中部且垂直于底框第一摇杆槽方向的底框第一摇杆轴座,所述底框第一摇杆轴座的右半部与底框半齿轮箱贯通,设于底框第二端中部的底框第二摇杆槽,设于底框第二端中部且垂直于底框第二摇杆槽的底框第二摇杆轴座;所述顶框包括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的顶框半齿轮箱,与所述底框半齿轮箱形成一个封闭的齿轮箱;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的顶框第一摇杆槽,设于顶框第一端中部且垂直于顶框第一摇杆槽方向的顶框第一摇杆轴座,所述顶框第一摇杆轴座的右半部与顶框半齿轮箱贯通,设于第二端中部的顶框第二摇杆槽,设于顶框第二端中部且垂直于顶框第二摇杆槽方向的顶框第二摇杆轴座,设于顶框半齿轮箱底面中央的旋钮轴孔;所述倾角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摇杆轴、第一摇杆、连杆、穿线孔、第二摇杆和第二摇杆轴,所述第一摇杆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田王亚洲李亚健刘波林李上
申请(专利权)人:华质卓越生产力促进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