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除臭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684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菌除臭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选用检验合格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悬浮液体200公斤,存放在生物反应釜中,并加入蛋白胨、酵母膏、氯化铵、乙酸钠、生长素和碳酸氢钠进行浓缩培养得到浸泡液;在浓缩培养时需每天光照、定时至少三次搅拌或充气及酸碱度和光谱监测,之后呈红色悬浮液体,总菌数不低于40亿个/ml,活菌数不低于30亿个/ml时完成培养;步骤二、浸泡,步骤三、晾干。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人研发的制备方式得到的红假单胞菌的存活量极高,使红假单胞菌在纺织材料上附着存活率高,利用单胞菌的杀菌特性能降解某些潜在内衣、内裤内的病菌,消除异味,保证内衣、内裤干爽,穿着舒适。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ntibacterial and Deodorizing Textile Materi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timicrobial and deodorizing textile material, which is prepared by following steps: selecting qualified suspension liquid of Rhodopseudomonas marsh 200 kg, storing in a bioreactor, and adding peptone, yeast extract, ammonium chloride, sodium acetate, auxin and sodium bicarbonate to concentrate and cultivate to obtain soaking solution; daily light and fixing are required for concentrating and cultivating. When stirring or aerating at least three times and monitoring the acidity, alkalinity and spectra, the red suspension liquid is formed,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is not less than 4 billion/ml, and the number of live bacteria is not less than 3 billion/ml, the culture is completed; step 2, soaking, step 3, drying.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preparation method developed by the inventor has a very high survival rate of Rhodopseudomonas, which makes the attached survival rate of Rhodopseudomonas on textile materials high. The bactericidal characteristics of Rhodopseudomonas can degrade some potential bacteria in underwear and underwear, eliminate odor, ensure that underwear and underwear are dry and comfortable to 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除臭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汗液(斑)是汗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每个人全身皮肤表面大约有200万个汗腺,汗水就是从这些汗腺里流出来的,这是正常生活中人体正常代谢的产物。当人体天气炎热或在运动的作用下身体发热,汗孔舒张开始排汗,人体皮肤能进行呼吸,不断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并且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也增加,人体又身穿外衣和鞋子,这样温度越高身体和脚部的汗就越多,而汗水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会产生秽臭,并促使细菌容易繁殖。为了使汗水快速排出,现有的纺织材料虽均设计有吸汗和透气的功效;但由于使用时间长,人体的汗附着在内衣和内裤内会导致细菌的大量繁殖而且产生臭味,特别是对于一些汗液分泌旺盛的人而言,由于细菌繁殖多而快,容易患上多种疾病。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合生物体的纺织材料制备方法,其制作出来的纺织材料能防止有害物质氨和胺的产生,降解某些潜在内衣、内裤内的病菌,使内衣、内裤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保持内衣、内裤清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抗菌除臭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一、浸泡液制备,具体如下:选用检验合格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悬浮液体200公斤,存放在生物反应釜中,并将蛋白胨100g、酵母膏100g、氯化铵100g、乙酸钠2500g、生长素20g和碳酸氢钠4000g加入进行生物反应釜中进行浓缩培养得到浸泡液;在浓缩培养过程中需采用碘钨灯或白炽灯泡光照,光照强度为2000~5000Lx,生物反应釜内的温度为23℃~39℃,并每天定时搅拌或对生物反应釜充气,搅拌或充气次数至少三次,同时,每天酸碱度和光谱监测,酸碱度监测时pH值在7.5-8.5之间,待培养液呈红色悬浮液体,总菌数不低于40亿个/ml,活菌数不低于30亿个/ml时即完成浓缩培养;步骤二、浸泡,步骤一的浸泡液倒入塑料罐中,将纺织材料放入塑料罐中由浸泡液浸泡,在室内常温下按1㎏浸泡液浸泡3—5米纺织材料的比例,浸泡液的温度在20℃~28℃下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8小时,得到浸泡纺织材料;步骤三、晾干,将步骤二的浸泡纺织材料在15℃~30℃室温条件下自然晾干24小时后,转入烘箱内烘烤12小时,烘烤温度为35℃,制得其含水量≤5%,有效活菌含量≥15亿个/克的抗菌除臭纺织材料。在上述步骤二中,纺织材料放入塑料罐前先将检验合格的红螺菌、铁红假丝酵母、掷孢酵母和红酵母属倒入塑料罐中与浸泡液搅拌混合均匀。所述浸泡液浸泡纺织材料的比例为1㎏浸泡液浸泡4米纺织材料的比例。所述纺织材料为纯棉布、棉维混纺布或丝中的一种。在上述步骤一的光谱监测时,先取0.5ml生物反应釜内的液体置于其容积为3ml,直径为1cm的光径比色杯中,再加入2ml蒸馏水至光径比色杯中,以蒸馏水为对照,在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读取波长为660nm、490nm、805nm和860nm处的光吸收值。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除臭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人研发的制备方式得到的红假单胞菌的存活量极高,使红假单胞菌在纺织材料上附着存活率高,而红假单胞菌在以光作能源并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机物作碳源,以硫化氢作供氢体,进行自养性或异养性生长不产氧的一类微生物,利用碳、氮代谢途径和光合作用机制的独特性能抑制纺织材料特别是内衣或内裤的有害物质氨和胺的产生,同时,红假单胞菌内含有抗细菌、抗病毒的物质,此些物质能钝化病原体的致病力以及抑制病原体生长,以降解某些潜在内衣、内裤内的病菌,使内衣、内裤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消除异味,保证内衣、内裤干爽,穿着舒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一种抗菌除臭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一、浸泡液制备,具体如下:选用检验合格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悬浮液体200公斤,存放在生物反应釜中,并将蛋白胨100g、酵母膏100g、氯化铵100g、乙酸钠2500g、生长素20g和碳酸氢钠4000g加入进行生物反应釜中进行浓缩培养得到浸泡液;浓缩培养方法如下:1、搅拌,每天定时搅拌至少三次,搅拌后能帮助沉淀的菌体大部分时间处于上浮状态,确定菌体的光照,以保证菌细胞的良好生长,也是采用充气的方式,充气是往液体内充气使液体达到搅拌的效果;2、光照,每天需要连续光照,光源采用碘钨灯或白炽灯泡,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5000Lx之间;通过光照帮助菌细胞生长;3、调节温度,间隔测量温度,保证生物反应釜内的液体温度在23℃~39℃之间,若温度过低时增大光照强度来升温,温度的监控能保证菌细胞的正常生长繁殖;4、酸碱度监测,每天监测pH值,监测时需保证生物反应釜内的液体的pH值在7.5-8.5之间,监测时时常需采用加酸的方式来降低液体的酸碱度,主要采用醋酸或乳酸,优佳采用的是醋酸;利用每天的酸碱调节监测能延长浓缩液的指数生长期,提高培养基的利用率和单位水体的产量,是不可缺少的手段;5、光谱指标监测,取0.5ml样品置3ml容积,1cm光径比色杯中,加入2ml蒸馏水,以蒸馏水为对照,在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读取660nm、490nm、805nm、860nm波长处光吸收值,再乘5得到以上几个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利用此吸收值可以了解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6、感测测定:每天观看生物反应釜,生物反应釜底部有红色悬浮菌体下沉,振荡后下沉的红色悬浮菌体上浮呈液体状,并有发酵香味,即可进行理化检验,理化检验测得pH值在7.5-8.5,总菌数不低于40亿个/ml,活菌数不低于30亿个/ml时即完成浓缩培养,得到浸泡液;步骤二、浸泡,步骤一的浸泡液倒入塑料罐中,将纺织材料放入塑料罐中由浸泡液浸泡,所述纺织材料为纯棉布、棉维混纺布或丝中的一种,在室内常温下按1㎏浸泡液浸泡3-5米纺织材料的比例,优佳的是1㎏浸泡液浸泡4米纺织材料,浸泡时浸泡液的温度为20℃~28℃,优佳为25℃,浸泡时间为48小时,得到浸泡纺织材料;步骤三、晾干,将步骤二的浸泡纺织材料在15℃~30℃室温条件下挂起自然晾干,24小时后,转入烘箱内烘烤12小时,烘烤温度为35℃,最后取出并检测,测得纺织材料的含水量≤5%,有效活菌含量≥15亿个/克时即为合格的抗菌除臭纺织材料。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除臭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制备浸泡液时,利用本专利技术人研发出来的搅拌、光照、温度监测、酸碱度及光谱指标的监测使培养出来的浸泡液的活性数较高,活菌数占总菌数的80%以上,该浸泡液的各步骤中是缺一不可的,无法分别拆分或删除,只有按照这几步骤才能达高活菌数的浸泡液,则高活菌率的假单胞菌在纺织材料上的附着多,且存活率高,不易脱落,假单胞菌是以光作能源并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机物作碳源,以硫化氢作供氢体,进行自养性或异养性生长不产氧的一类微生物,利用碳、氮代谢途径和光合作用机制的独特性能抑制纺织材料特别是内衣或内裤的有害物质氨和胺的产生,同时,红假单胞菌内含有抗细菌、抗病毒的物质,此些物质能钝化病原体的致病力以及抑制病原体生长,以降解某些潜在内衣、内裤内的病菌,使内衣、内裤中的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除臭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一、浸泡液制备,具体如下:选用检验合格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悬浮液体200公斤,存放在生物反应釜中,并将蛋白胨100g、酵母膏100g、氯化铵100g、乙酸钠2500g、生长素20g和碳酸氢钠4000g加入进行生物反应釜中进行浓缩培养得到浸泡液;在浓缩培养过程中需采用碘钨灯或白炽灯泡光照,光照强度为2000~5000Lx,生物反应釜内的温度为23℃~39℃,并每天定时搅拌或对生物反应釜充气,搅拌或充气次数至少三次,同时,每天酸碱度和光谱监测,酸碱度监测时pH值在7.5‑8.5之间,待培养液呈红色悬浮液体,总菌数不低于40亿个/ml,活菌数不低于30亿个/ml时即完成浓缩培养;步骤二、浸泡,步骤一的浸泡液倒入塑料罐中,将纺织材料放入塑料罐中由浸泡液浸泡,在室内常温下按1㎏浸泡液浸泡3—5米纺织材料的比例,浸泡液的温度在20℃~28℃下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8小时,得到浸泡纺织材料;步骤三、晾干,将步骤二的浸泡纺织材料在15℃~30℃室温条件下自然晾干24小时后,转入烘箱内烘烤12小时,烘烤温度为35℃,制得其含水量≤5%,有效活菌含量≥15亿个/克的抗菌除臭纺织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除臭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一、浸泡液制备,具体如下:选用检验合格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悬浮液体200公斤,存放在生物反应釜中,并将蛋白胨100g、酵母膏100g、氯化铵100g、乙酸钠2500g、生长素20g和碳酸氢钠4000g加入进行生物反应釜中进行浓缩培养得到浸泡液;在浓缩培养过程中需采用碘钨灯或白炽灯泡光照,光照强度为2000~5000Lx,生物反应釜内的温度为23℃~39℃,并每天定时搅拌或对生物反应釜充气,搅拌或充气次数至少三次,同时,每天酸碱度和光谱监测,酸碱度监测时pH值在7.5-8.5之间,待培养液呈红色悬浮液体,总菌数不低于40亿个/ml,活菌数不低于30亿个/ml时即完成浓缩培养;步骤二、浸泡,步骤一的浸泡液倒入塑料罐中,将纺织材料放入塑料罐中由浸泡液浸泡,在室内常温下按1㎏浸泡液浸泡3—5米纺织材料的比例,浸泡液的温度在20℃~28℃下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8小时,得到浸泡纺织材料;步骤三、晾干,将步骤二的浸泡纺织材料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述琦林娟林建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