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83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浆纱机,包括经轴上料部分、浆纱部分、湿分绞部分、烘干部分、上蜡部分以及干分绞部分,湿分绞部分包括湿分绞棒,上蜡部分包括蜡槽、上蜡辊及压纱辊,压纱辊的两端通过支撑座与浆纱机机架转动连接,两支撑座相对应固定设置于机架两平行横梁上,经烘干部分的纱片先从上蜡辊上部绕过,再从压纱辊下部绕过,纱片与上蜡辊接触部分高于其与压纱辊接触部分。压纱辊滚动设置,保证纱片与上蜡辊表面的蜡接触面更大、上蜡效果好的同时,有效防止了纱片中各纱线上进一步摩擦出毛羽,防止了压纱辊将纱线外表面的蜡抹掉;同时,三根湿分绞棒更有利于“抹纱”作用,使浆液涂抹均匀,有助于提高烘干效率。

A Siz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xtile technology field, and discloses a siz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warp shaft feeding part, sizing part, wet stranding part, drying part, waxing part and dry stranding part. The wet stranding part includes wet stranding rod, waxing part includes wax trough, waxing roll and yarn pressing roll. The two ends of the yarn pressing roll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izing machine frame through a support seat, and the two support bases are relatively fixed. Set on the two parallel beams of the frame, the yarn of the warp-dried part first passes through the upper part of the wax roller, and then from the lower part of the yarn pressing roller. The contact part between the yarn and the wax roller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 the yarn pressing roller. Rolling setting of pressing roller ensures that the wax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yarn and waxing roller is bigger and waxing effect is good, at the same time, it effectively prevents yarns from further rubbing hairiness in the yarn sheet, prevents the pressing roller from wiping wax off the yarn outer surface; at the same time, three wet parting bars are more conducive to the \wiping\ effect, make the sizing uniform and help to improve dry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浆纱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涉及一种浆纱机。
技术介绍
浆纱机主要包括经轴上料部分、浆纱部分、湿分绞部分、烘干部分、上蜡部分以及干分绞部分,在使用浆纱机的生产过程中,上蜡部分是一道重要工序,为了使浆纱纱片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柔软性,降低织造时的经纱断头率,提高织物质量,纱片上浆烘干后,需进行上蜡;浆纱机的上蜡装置多为在其机体内设置一蜡槽,在蜡槽的上部设置一上蜡辊,纱线由浆纱机的烘房内出来后直接引入上蜡辊,通过与转动的上蜡辊接触以完成上蜡工序,同时,通过上蜡辊后纱片从下绕过压纱辊,保证纱片与上蜡辊表面的蜡接触面更大,上蜡效果更好,但是,纱片从压纱辊的下部绕过,上完蜡的纱片在前进过程中与压纱辊下部的外圆表面滑动摩擦而过,导致纱片中各纱线上容易出现毛羽,且容易将纱线外表面的蜡抹掉,影响了纱线的上蜡质量,进一步导致产生更多毛羽,无法保证经过浆纱机处理后的纱线质量;另外,湿分绞部分的作用是将经过压浆辊后的湿纱在进烘干部分前经湿分绞后分层以初步将毛羽从相邻纱线主干上拉出并贴服纱线毛羽,减少或避免浆纱在烘干过程中并粘在一起,减少浆纱出烘房后的干分绞困难现象,有利于纱线上浆膜完整和提高烘干效率,并减少浆纱毛羽和再生毛羽,还具有很好的“抹纱”作用,使浆液在纱的表面涂抹得更均匀,这样湿浆纱平行进入烘干部分后经过预烘,浆纱的水分被迅速蒸发以提高烘干效率,浆膜很快定型并趋于完整,但目前普遍采用一根湿分绞棒,对于纱线上毛羽的处理效果不好,不能更好地保证纱线上浆膜的完整性,也不利于提高烘干效率以及降低后续干分绞时的分纱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浆纱机,将压纱辊与纱片之间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有效防止了纱片中各纱线上进一步摩擦出毛羽,防止了压纱辊将纱线外表面的蜡抹掉,保证了纱线的上蜡质量,保证经过浆纱机处理后的纱线质量;同时,三根湿分绞棒的配合将纱片分为四层,更有利于将毛羽从相邻纱线主干上拉出并贴服纱线毛羽,进一步减少或避免浆纱在烘干过程中并粘在一起,大大减少纱线在干分绞部分出现干分绞困难的现象,更有利于纱上浆膜完整和提高烘干效率,并减少浆纱毛羽和再生毛羽,提升了“抹纱”作用,使浆液在纱的表面涂抹得更均匀,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浆膜很快定型并趋于完整。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浆纱机,包括经轴上料部分、浆纱部分、湿分绞部分、烘干部分、上蜡部分以及干分绞部分,所述湿分绞部分包括湿分绞棒,所述上蜡部分包括蜡槽、上蜡辊及压纱辊,所述压纱辊的两端通过支撑座与浆纱机机架转动连接,两支撑座相对应地固定设置于机架的两根平行横梁上,经过烘干部分的各纱线组成的纱片先从上蜡辊的上部外圆表面绕过,再从压纱辊的下部外圆表面绕过,且纱片与上蜡辊的接触部分高于纱片与压纱辊的接触部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浆纱机,所述支撑座的上部设置有轴承,所述压纱辊的两端安装于轴承内,实现压纱辊可相对于支撑座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浆纱机,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支撑座的上部,所述轴承座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支撑座的上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浆纱机,所述支撑座通过调节块和调节螺钉与机架的横梁连接,所述调节块为U形结构,U形的调节块从侧向卡在机架的横梁上,其两个侧壁上相对地开设有安装口,支撑座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两个安装口,调节螺钉旋进U形调节块的底壁并顶紧横梁的侧面,实现支撑座与机架的固定连接,同时可相对于机架在竖向和横向进行调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浆纱机,所述压纱辊连接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可带动压纱辊转动,所述压纱辊外圆最低点的线速度方向与纱片出料方向相同,所述压纱辊的转动速度与纱片的运动速度相适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浆纱机,所述湿分绞部分包括三根湿分绞棒,三根湿分绞棒转动设置于浆纱部分与烘干部分之间,从浆纱部分至烘干部分,第二根湿分绞棒的安装高度低于第一根湿分绞棒,第三根湿分绞棒的安装高度高于第一根湿分绞棒,第一根湿分绞棒将从浆纱部分出来的纱片分为上层纱片和下层纱片,第二根湿分绞棒将下层纱片再分为两层纱片,第三根湿分绞棒将上层纱片再分为两层纱片。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压纱辊与纱片之间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保证纱片与上蜡辊表面的蜡接触面更大、上蜡效果好的同时,有效防止了纱片中各纱线上进一步摩擦出毛羽,防止了压纱辊将纱线外表面的蜡抹掉,保证了纱线的上蜡质量,保证经过浆纱机处理后的纱线质量;同时,三根湿分绞棒的配合将纱片分为四层,更有利于将毛羽从相邻纱线主干上拉出并贴服纱线毛羽,进一步减少或避免浆纱在烘干过程中并粘在一起,大大减少纱线在干分绞部分出现干分绞困难的现象,更有利于纱上浆膜完整和提高烘干效率,并减少浆纱毛羽和再生毛羽,提升了“抹纱”作用,使浆液在纱的表面涂抹得更均匀,更有助于提高烘干效率,浆膜很快定型并趋于完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调节块、调节螺钉与支撑座的配合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调节块的俯视图。图中标记:1为浆纱部分,2为湿分绞部分,3为烘干部分,4为上蜡部分,5为蜡槽,6为上蜡辊,7为压纱辊,8为支撑座,9为机架,10为横梁,11为轴承,12为轴承座,13为调节块,14为调节螺钉,15为安装口,16为湿分绞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3所示,一种浆纱机,包括经轴上料部分(图中未示出)、浆纱部分1、湿分绞部分2、烘干部分3、上蜡部分4以及干分绞部分(图中未示出),各部分依次连接设置,经轴上料部分、浆纱部分1、烘干部分3以及干分绞部分均为本领域通用结构,因此文中及附图均未详细表述或表示,湿分绞部分2包括湿分绞棒16,上蜡部分4包括蜡槽5、上蜡辊6及压纱辊7,压纱辊7的两端通过支撑座8与浆纱机机架9转动连接,两支撑座8相对应地固定设置于机架9的两根平行横梁10上,经过烘干部分3的各纱线组成的纱片先从上蜡辊6的上部外圆表面绕过,再从压纱辊7的下部外圆表面绕过,且纱片与上蜡辊6的接触部分高于纱片与压纱辊7的接触部分,具体地,支撑座8的上部设置有轴承11,压纱辊7的两端安装于轴承11内,实现压纱辊7可相对于支撑座8转动,轴承11通过轴承座12设置于支撑座8的上部,轴承座1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支撑座8的上部,如此设置,使得压纱辊7可方便的拆装,以便于后期更换或者维修;压纱辊7连接有一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可带动压纱辊7转动,压纱辊7外圆最低点的线速度方向与纱片出料方向相同,压纱辊7的转动速度与纱片的运动速度相适配,如此设置,进一步保证纱片与压纱辊7之间为滚动摩擦而不存在滑动摩擦。支撑座8通过调节块13和调节螺钉14与机架9的横梁10连接,调节块13为U形结构,U形的调节块13从侧向卡在机架9的横梁10上,其两个侧壁上相对地开设有安装口15,支撑座8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两个安装口15,调节螺钉14旋进U形调节块13的底壁并顶紧横梁10的侧面,实现支撑座8与机架9的固定连接,同时可相对于机架9在竖向和横向进行调节,如此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浆纱机,包括经轴上料部分、浆纱部分(1)、湿分绞部分(2)、烘干部分(3)、上蜡部分(4)以及干分绞部分,所述湿分绞部分(2)包括湿分绞棒(16),所述上蜡部分(4)包括蜡槽(5)、上蜡辊(6)及压纱辊(7),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纱辊(7)的两端通过支撑座(8)与浆纱机机架(9)转动连接,两支撑座(8)相对应地固定设置于机架(9)的两根平行横梁(10)上,经过烘干部分(3)的各纱线组成的纱片先从上蜡辊(6)的上部外圆表面绕过,再从压纱辊(7)的下部外圆表面绕过,且纱片与上蜡辊(6)的接触部分高于纱片与压纱辊(7)的接触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纱机,包括经轴上料部分、浆纱部分(1)、湿分绞部分(2)、烘干部分(3)、上蜡部分(4)以及干分绞部分,所述湿分绞部分(2)包括湿分绞棒(16),所述上蜡部分(4)包括蜡槽(5)、上蜡辊(6)及压纱辊(7),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纱辊(7)的两端通过支撑座(8)与浆纱机机架(9)转动连接,两支撑座(8)相对应地固定设置于机架(9)的两根平行横梁(10)上,经过烘干部分(3)的各纱线组成的纱片先从上蜡辊(6)的上部外圆表面绕过,再从压纱辊(7)的下部外圆表面绕过,且纱片与上蜡辊(6)的接触部分高于纱片与压纱辊(7)的接触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8)的上部设置有轴承(11),所述压纱辊(7)的两端安装于轴承(11)内,实现压纱辊(7)可相对于支撑座(8)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1)通过轴承座(12)设置于支撑座(8)的上部,所述轴承座(1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支撑座(8)的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8)通过调节块(13)和调节螺钉(14)与机架(9)的横梁(10)连接,所述调节块(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世清熊明清毛东军杨远明勾永安李秀芳陈果陈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玉扬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