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57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右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安装U形板,所述安装U形板右侧的内表面插接有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通过稳固螺栓螺纹连接在安装U形板的内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主动齿块和从动齿块起到利用缠绕动力向下移动的作用,设置限位U形板和限位滚轮起到受到牵引将限位结构向下移动的作用,进而在绕丝前不需要穿过较长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在工作前自动向下移动,极大地提升了工作人员工作前安装效率,达到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的效果。

An Intelligent Wire Winder for Medical Cathe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medical catheter wi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The front of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motor,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driving mo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rod, the right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installation U-shaped plate,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stallation U-shaped plate is inserted with a catheter base. The catheter body is connected to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U-shaped plate through a stable bolt thread. The utility model sets active and driven teeth blocks to move downward by winding power, and sets limit U-shaped plates and limit rollers to move the limit structure downward by traction, thus needn't go through a longer limit structure before winding, and automatically moves downward through the limit structure before working. The earth improves the instal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staff before work, and achieve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overall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
本技术涉及绕丝机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
技术介绍
医用导管为了增加其扭推力和抗打折强度,在高分子材料中要加一层不锈钢丝,市场上多数采用编织机编织成网状,对于导管外表面加不锈钢丝对于绕丝机的使用非常重要。随着医用导管的使用越来越多,进而对于医用导管的绕丝机要求也随之提高,现有的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由于不锈钢丝的限位结构较长导致不锈钢丝穿过限位结构非常不便,极大地影响了加工前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右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安装U形板,所述安装U形板右侧的内表面插接有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通过稳固螺栓螺纹连接在安装U形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安装U形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导管本体两侧且对称的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相互靠近一侧的输出端通过夹紧杆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个限位板。优选的,所述底板的正面开设有位于驱动电机右侧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表面上通过导向杆滑动连接有位于转动杆背面的从动齿板,所述从动齿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块,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从动齿板正面的主动转盘,所述主动转盘的外表面通过主动齿块与从动齿块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板的右侧通过结合杆固定连接有位于导管本体正下方的限位U形板,所述限位U形板的内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限位滚轮。优选的,所述导向槽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助滑垫,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耐磨垫。优选的,所述从动齿块的数量不少于九个,所述从动齿块呈矩形阵列,所述从动齿块左侧面的形状为梯形。优选的,所述主动齿块的数量不少于八个,所述主动齿块呈环形阵列,所述主动齿块左侧面的形状为梯形。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和安装U形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导管本体和限位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主动齿块和从动齿块起到利用缠绕动力向下移动的作用,设置限位U形板和限位滚轮起到受到牵引将限位结构向下移动的作用,进而在绕丝前不需要穿过较长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在工作前自动向下移动,极大地提升了工作人员安装效率;2、设置限位板和限位滚轮起到对不锈钢丝的缠绕位置进行限位导向的作用,进而避免了不锈钢丝的位置出现偏移,实现保证缠绕工作稳定进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的从动齿板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驱动电机、3转动杆、4安装U形板、5导管本体、6气缸、7夹板、8限位板、9导向槽、10导向杆、11从动齿板、12从动齿块、13主动转盘、14主动齿块、15限位U形板、16限位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包括底板1,底板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右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转动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安装U形板4,安装U形板4右侧的内表面插接有导管本体5,导管本体5通过稳固螺栓螺纹连接在安装U形板4的内表面上,安装U形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导管本体5两侧且对称的气缸6,两个气缸6相互靠近一侧的输出端通过夹紧杆固定连接有夹板7,导管本体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个限位板8。转动杆3和安装U形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导管本体5和限位板8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设置结构之间较为稳固的焊接和螺纹连接为连接方式极大程度的保证了结构之间的稳固性,进而使结构之间不会出现大幅度晃动的作用,底板1的正面开设有位于驱动电机2右侧的导向槽9,导向槽9的内表面上通过导向杆10滑动连接有位于转动杆3背面的从动齿板11,导向槽9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助滑垫,导向杆10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耐磨垫,设置助滑垫起到提升结构之间相对滑动连贯性的作用,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结构之间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设置耐磨垫起到避免结构之间短时间相对动作使结构严重磨损的情况出现,进而使结构长时间工作不会轻易磨损无法使用。从动齿板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块12,从动齿块12的数量不少于九个,从动齿块12呈矩形阵列,从动齿块12左侧面的形状为梯形,转动杆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从动齿板11正面的主动转盘13,主动转盘13的外表面通过主动齿块14与从动齿块12啮合连接,主动齿块14的数量不少于八个,主动齿块14呈环形阵列,主动齿块14左侧面的形状为梯形,设置较多的齿块起到保证转动稳定的作用,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传动稳定的作用,从动齿板11的右侧通过结合杆固定连接有位于导管本体5正下方的限位U形板15,限位U形板15的内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限位滚轮16,设置传动结构和限位结构起到在安装时使传动结构牵引限位结构向下进行移动限位的作用。本技术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将导管本体5固定在安装U形板4的内表面上,再将不锈钢丝穿过限位滚轮16的背面后缠绕在导管本体5的外表面上,启动驱动电机2使转动杆3进行转动,转动杆3的转动使导管进行缠绕工作,转动杆3的转动使主动齿块14牵引从动齿块12向下运动,从动齿板11向下运动使限位滚轮16向下运动,进而在绕丝前不需要穿过较长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在工作前自动向下移动极大地提升了工作人员工作前安装效率的效果,通过提升安装效率达到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右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安装U形板(4),所述安装U形板(4)右侧的内表面插接有导管本体(5),所述导管本体(5)通过稳固螺栓螺纹连接在安装U形板(4)的内表面上,所述安装U形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导管本体(5)两侧且对称的气缸(6),两个所述气缸(6)相互靠近一侧的输出端通过夹紧杆固定连接有夹板(7),所述导管本体(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个限位板(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右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安装U形板(4),所述安装U形板(4)右侧的内表面插接有导管本体(5),所述导管本体(5)通过稳固螺栓螺纹连接在安装U形板(4)的内表面上,所述安装U形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导管本体(5)两侧且对称的气缸(6),两个所述气缸(6)相互靠近一侧的输出端通过夹紧杆固定连接有夹板(7),所述导管本体(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个限位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医用导管绕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正面开设有位于驱动电机(2)右侧的导向槽(9),所述导向槽(9)的内表面上通过导向杆(10)滑动连接有位于转动杆(3)背面的从动齿板(11),所述从动齿板(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块(12),所述转动杆(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从动齿板(11)正面的主动转盘(13),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晗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智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