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39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2:25
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釜盖、釜体、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搅拌轴的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下端与搅拌桨叶连接,还包括导流装置,所述釜盖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导流装置穿过安装孔伸入釜体内部;该导流装置包括导流外管、导流内管、连接圆环、转动环、遮挡片、移动杆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设置有导流装置,能够使得引发剂通过导流装置的引流出口同时进入釜内上、中、下三个区域,使引发剂在三个不同区域同时与釜内液体发生聚合反应,从而提升整体的聚合效果,提高聚合反应的速率。

Polymerization reactor for producing silicone modified acrylic emulsion

A polymerizing kettle for producing silicone modified acrylic emulsion comprises a body, which comprises a kettle cover, a kettle body, a stirring shaft and a stirring blade. The upper end of the stirr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and the low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irring blade, and the flow guiding device is also arranged. The pot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n installation hole, and the guiding device extends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kettle body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hol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guide outer pipe, an inner guiding pipe, a connecting ring, a rotary ring, a baffle piece, a moving rod and a one-way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lymerizing reactor for producing silicone modified acrylic emulsion, and has a guiding device, which enables the initiator to enter the three parts of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kettle through the draining outlet of the guiding device, so that the initiator can be located in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reacts with the liquid in the autoclav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olymerization effect and the rate of polyme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
技术介绍
随着乳液聚合理论的不断发展,乳液聚合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乳液聚合是通过引发剂引发,在乳化剂的稳定作用下,在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使乳胶粒子进行自由基加成来得到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方法,目前有机硅化学改性丙烯酸乳液的方法制备硅丙乳液就是通过乳液聚合工艺生产;乳液聚合指单体在乳化剂和机械搅拌作用下,在分散介质中分散成乳状液而进行的聚合反应,它具有聚合速率快,分子量高,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聚合等特点。目前,现有技术中,有机硅化学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引发剂加入时普遍直接从釜体上部加入,引发剂由釜体上部自上而下加入釜体内,然后经由搅拌桨叶搅拌釜内液体,使引发剂与釜内液体发生聚合反应。在此过程中,引发剂会率先与釜内上部的乳液发生聚合反应,然后在搅拌轴的搅拌作用下进入釜内的中部乃至下部,这样就会产生引发剂与釜内的上部发生聚合反应要快于中部乃至下部的现象,尤其是釜内下部的乳液要更晚于上部的乳液发生聚合反应,这种现象就会影响聚合反应整体聚合的效果;此外,引发剂从釜体上部加入釜体内也会影响聚合反应的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设置有导流装置,能够使得引发剂通过导流装置的引流出口同时进入釜内上、中、下三个区域,使引发剂在三个不同区域同时与釜内液体发生聚合反应,从而提升整体的聚合效果,提高聚合反应的速率。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釜盖、釜体、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搅拌轴的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下端与搅拌桨叶连接,还包括导流装置,所述釜盖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导流装置穿过安装孔伸入釜体内部;该导流装置包括导流外管、导流内管、连接圆环、转动环、遮挡片、移动杆和单向阀;该导流外管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导流内管套接在导流外管内,导流外管和导流内管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连接圆环固定连接,导流外管和导流内管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搅拌轴竖直穿过导流内管与其固定连接;与该导流外管的上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圆环开设有引流入口,所述引流入口的上端与单向阀连接,引流入口的下端与空腔连通,单向阀可以防止引发剂液体在引流装置旋转时从引流入口外溢出去;该导流外管外侧壁位于釜盖上方的部分设置有限位槽,导流外管外侧壁位于釜盖下方的部分沿其轴向设置有引流出口,该限位槽于引流出口的上方,该限位槽的一端为引流出口的闭合端,限位槽的另一端为引流出口的打开端;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转动环,该转动环可水平转动地安装在导流外管的内侧壁上,该转动环的位置与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动环的下端设置遮挡片,该遮挡片的结构与引流出口的排布相配合,遮挡片与导流外管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转动环的外侧壁与移动杆的一端连接,该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限位槽,当移动杆位于限位槽的闭合端时,遮挡片遮挡引流出口,引流出口处于闭合状态,当移动杆位于限位槽的打开端时,遮挡片偏离引流出口,引流出口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导流外管外侧壁上设置有卡钩,该卡钩可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且位于限位槽打开端的上方,卡钩的上端与导流外管外侧壁铰接,卡钩的下端可卡住移动杆;卡钩可以防止移动杆在导流装置的旋转下移动从而挡住引流出口。优选地,所述引流出口为两列,两列引流出口对称设置在导流外管上,对称设置的两列引流出口,可以使得引发剂液体同时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扩散,从而更快、更均匀的扩散至釜体内。优选地,所述引流出口为四列,四列引流出口呈十字型设置在导流外管上。优选地,如图和图所示,所述引流出口上安装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所述收缩段的进料端与引流出口连接,收缩段的出料端与喉道的一端连接,喉道的另一端与扩散段的进料端连接,文丘里管是基于文丘里效应是的液体在通过文丘里管道的时候可以进行加速,可以使得引发剂通过文丘里管加速,从而更快速地、更均匀地扩散至釜体内。优选地,所述釜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导流板,每个导流板倾斜向下设置,若干导流板沿竖直方向分布,导流板可以使得其附近的液体自上至下运动,提高搅拌效果。优选地,所述搅拌桨叶为U形,U形结构更利于釜内液体的搅拌效果,从而更利于聚合反应的进行。优选地,所述单向阀的进口端通过快速接头与进料泵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料泵与储料罐连接,进料泵可以更快速的加入引发剂。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时,该技术的导流装置上设置有引流出口,可以使得引发剂从导流装置的内部通过引流出口同时进入釜内上、中、下三个区域,使得引发剂在上、中、下三个区域同时与釜体内液体进行聚合反应,从而提升整体的聚合效果和速率;此外,在引流出口上还设置有文丘里管,配合导流装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能够增强引发剂液体的流速,使得引发剂液体更快速的扩散至釜体内,从而提升搅拌效果和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导流装置的转动环与遮挡片连接示意图;图4为导流装置的文丘里管结构示意图;如图:1-本体,11-釜盖,12-釜体,13-搅拌轴,14-搅拌桨叶,2-导流装置,21-导流外管,212-限位槽,211-引流入口,213-引流出口,22-导流内管,23-连接圆环,24-转动环,25-遮挡片,26-移动杆,27-文丘里管,271-收缩段,272-喉道,273-扩散段,28-卡钩,29-单向阀,3-连接管道,4-导流板,5-进料泵,6-储料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各个构件及位置关系是按一定比例绘制的,但这种位置关系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使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釜盖(11)、釜体(12)、搅拌轴(13)和搅拌桨叶(14),搅拌轴(13)的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下端与搅拌桨叶(14)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装置(2),所述釜盖(11)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导流装置(2)穿过安装孔伸入釜体(12)内部;该导流装置(2)包括导流外管(21)、导流内管(22)、连接圆环(23)、转动环(24)、遮挡片(25)、移动杆(26)和单向阀(29);该导流外管(21)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导流内管(22)套接在导流外管(21)内,导流外管(21)和导流内管(2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连接圆环(23)固定连接,导流外管(21)和导流内管(2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搅拌轴(13)竖直穿过导流内管(22)与其固定连接;与该导流外管(21)的上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圆环(23)开设有引流入口(211),所述引流入口(211)的上端与单向阀(29)连接,引流入口(211)的下端与空腔连通;该导流外管(21)外侧壁位于釜盖(11)上方的部分设置有限位槽(212),导流外管(21)外侧壁位于釜盖(11)下方的部分沿其轴向设置有引流出口(213),该限位槽(212)于引流出口(213)的上方,该限位槽(212)的一端为引流出口(213)的闭合端,限位槽(212)的另一端为引流出口(213)的打开端;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转动环(24),该转动环(24)可水平转动地安装在导流外管(21)的内侧壁上,该转动环(24)的位置与限位槽(2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动环(24)的下端设置遮挡片(25),该遮挡片(25)的结构与引流出口(213)的排布相配合,遮挡片(25)与导流外管(2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转动环(24)的外侧壁与移动杆(26)的一端连接,该移动杆(26)的另一端穿过限位槽(212),当移动杆(26)位于限位槽(212)的闭合端时,遮挡片(25)遮挡引流出口(213),引流出口(213)处于闭合状态,当移动杆(26)位于限位槽(212)的打开端时,遮挡片(25)偏离引流出口(213),引流出口(2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导流外管(21)外侧壁上设置有卡钩(28),该卡钩(28)可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且位于限位槽(212)打开端的上方,卡钩(28)的上端与导流外管(21)外侧壁铰接,卡钩(28)的下端可卡住移动杆(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聚合反应釜,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釜盖(11)、釜体(12)、搅拌轴(13)和搅拌桨叶(14),搅拌轴(13)的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下端与搅拌桨叶(14)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装置(2),所述釜盖(11)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导流装置(2)穿过安装孔伸入釜体(12)内部;该导流装置(2)包括导流外管(21)、导流内管(22)、连接圆环(23)、转动环(24)、遮挡片(25)、移动杆(26)和单向阀(29);该导流外管(21)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导流内管(22)套接在导流外管(21)内,导流外管(21)和导流内管(2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连接圆环(23)固定连接,导流外管(21)和导流内管(2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搅拌轴(13)竖直穿过导流内管(22)与其固定连接;与该导流外管(21)的上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圆环(23)开设有引流入口(211),所述引流入口(211)的上端与单向阀(29)连接,引流入口(211)的下端与空腔连通;该导流外管(21)外侧壁位于釜盖(11)上方的部分设置有限位槽(212),导流外管(21)外侧壁位于釜盖(11)下方的部分沿其轴向设置有引流出口(213),该限位槽(212)于引流出口(213)的上方,该限位槽(212)的一端为引流出口(213)的闭合端,限位槽(212)的另一端为引流出口(213)的打开端;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转动环(24),该转动环(24)可水平转动地安装在导流外管(21)的内侧壁上,该转动环(24)的位置与限位槽(2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动环(24)的下端设置遮挡片(25),该遮挡片(25)的结构与引流出口(213)的排布相配合,遮挡片(25)与导流外管(2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转动环(24)的外侧壁与移动杆(26)的一端连接,该移动杆(26)的另一端穿过限位槽(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新华孙延爱门志凯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东润有机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