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61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机的调节底座达不到精确调节的目的的问题。本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主体和设置在电机主体上的底座,电机主体的右侧壁与所述的底座铰接,电机主体的左侧壁和底座之间设置有能使电机主体相对于底座倾斜偏心调节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简单,电机主体在底座通过支撑结构可精确调节,使用方便。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Motor Bas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motor bas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tors.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adjusting base of the existing motor can not reach the goal of precise adjustment.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motor base includes the motor main body and the base set on the motor main body. The right side wall of the motor main body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base. A support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eft side wall of the motor main body and the base, which can make the motor main body incline and eccentrically adjust relative to the bas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simple, the main body of the motor can be accurately adjusted through the support structure on the base, and the use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机
,涉及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作为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运用在各种机械加工设备中,电机的动力输出部分采用齿轮组传递,部分采用带传动传递,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传动的有效进行,经常需要进行调节使得传动部位保持稳定的连接;电机在使用中,一般只能调节齿轮组或皮带轮的位置,但这种方式会影响传动件之间的连接精度,导致传动失稳,也有采用可调整位置的电机,对电机进行调节的方式,采用可移动的电机底座,通过螺栓及条件安装孔调节电机底座的位置来调节电机,进而保证传动稳定有效。但这种方式操作较为麻烦,调节精度不可控,对传动精度仍存在较大的不良影响。针对上述这一问题,市场上出现一种调节电机底座,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520624927.2”一种可调节电机底座,其具体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设于第二支撑板的上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通过螺杆连接,螺杆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下方部位套设有第一紧固螺母,螺杆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上方部位套设有第二紧固螺母,螺杆位于第二紧固螺母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的位置设有调节螺母,螺杆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的部位套设有第三紧固螺母,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电机安装孔,第二支撑板上对应电机安装孔的部位设有凹槽。在上述的结构中,结构较为复杂,调节繁琐,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对于螺杆调节时,该螺杆和第一支撑板相对位置改变时,该螺杆和第二支撑板相对倾斜角也会随之改变,但螺杆和第二支撑板是穿设连接,该螺杆和第二支撑板的穿设孔会产生干涉,达不到精确调节的目的,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调节,可使电机主体精确调节的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主体和设置在电机主体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主体的右侧壁与所述的底座铰接,所述的电机主体的左侧壁和底座之间设置有能使电机主体相对于底座倾斜偏心调节的支撑结构。本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通过支撑结构可使电机主体相对于底座精确调节、定位,使用方便。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电机主体的外壁上具有径向设置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贯穿孔,处于贯穿孔下方的底座上设置有铰接座一,所述的铰接座一上转动连接有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的贯穿孔中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一、螺母二,所述的螺母一处于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的螺母二处于支撑板的上方。通过螺母一、螺母二在支撑杆上轴向螺旋移位来调节电机主体在底座上的相对位置,调节方便。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铰接座一上轴向开设有平行于电机主轴方向的铰接孔,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具有垂直弯折的铰接部,所述的支撑杆通过铰接部铰接在所述的铰接孔中。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电机主体在底座上相对位置改变时,该支撑杆在铰接部上相对转动,使电机主体在底座能准确调节。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底座呈扁平板状结构,所述的铰接座一位于底座的侧壁上,所述的底座的后端水平向外延伸有间隔分布的支撑脚一、支撑脚二,所述的底座的前端的中部位置水平向外延伸有支撑脚三,所述的支撑脚一、支撑脚二和支撑脚三上分别固设有橡胶块。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电机主体通过底座连接更加稳定,橡胶块起到减震的效果。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橡胶块呈平放的U型块状结构且该橡胶块上中部位置具有水平分布的卡槽,所述的橡胶块通过卡槽与支撑脚一、支撑脚二和支撑脚三连接固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橡胶块与支撑脚一、支撑脚二和支撑脚三装配连接方便。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铰接座二,所述的电机主体的右侧壁上具有由上往下外倾斜的铰接块,所述的电机主体通过销轴穿过铰接座二、铰接块与底座转动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电机主体的右侧壁与底座铰接结构更加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的优点为:结构设计合理、简单,电机主体在底座通过支撑结构可精确调节,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主体;2、底座;3、支撑板;4、铰接座一;5、支撑杆;6、螺母一;7、螺母二;8、铰接部;9、支撑脚一;10、支撑脚二;11、支撑脚三;12、橡胶块;13、卡槽;14、铰接座二;15、铰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主要由电机主体1和设置在电机主体1上的底座2组成,电机主体1的右侧壁与底座2铰接,实际制造时,该电机主体1的右侧壁与底座2铰接具体实施方式为:底座2上设置有铰接座二14,电机主体1的右侧壁上具有由上往下外倾斜的铰接块15,电机主体1通过销轴穿过铰接座二14、铰接块15与底座2转动连接。电机主体1的左侧壁和底座2之间设置有能使电机主体1相对于底座2倾斜偏心调节的支撑结构。在实际制造时,该支撑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电机主体1的外壁上具有径向设置的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置有贯穿孔,处于贯穿孔下方的底座2上设置有铰接座一4,铰接座一4上转动连接有另一端穿设在贯穿孔中的支撑杆5,支撑杆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一6、螺母二7,螺母一6处于支撑板3的下方,螺母二7处于支撑板3的上方。在实际应用时,该支撑杆5与铰接座一4的具体连接方式为:铰接座一4上轴向开设有平行于电机主轴方向的铰接孔,支撑杆5的下端具有垂直弯折的铰接部8,支撑杆5通过铰接部8铰接在铰接孔中。在实际制造时,该底座2呈扁平板状结构,铰接座一4位于底座2的侧壁上,底座2的后端水平向外延伸有间隔分布的支撑脚一9、支撑脚二10,底座2的前端的中部位置水平向外延伸有支撑脚三11,支撑脚一9、支撑脚二10和支撑脚三11上分别固设有橡胶块12;该橡胶块12与支撑脚一9、支撑脚二10和支撑脚三11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橡胶块12呈平放的U型块状结构且该橡胶块12上中部位置具有水平分布的卡槽13,橡胶块12通过卡槽13与支撑脚一9、支撑脚二10和支撑脚三11连接固定。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主体(1)和设置在电机主体(1)上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主体(1)的右侧壁与所述的底座(2)铰接,所述的电机主体(1)的左侧壁和底座(2)之间设置有能使电机主体(1)相对于底座(2)倾斜偏心调节的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主体(1)和设置在电机主体(1)上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主体(1)的右侧壁与所述的底座(2)铰接,所述的电机主体(1)的左侧壁和底座(2)之间设置有能使电机主体(1)相对于底座(2)倾斜偏心调节的支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电机主体(1)的外壁上具有径向设置的支撑板(3),所述的支撑板(3)上设置有贯穿孔,处于贯穿孔下方的底座(2)上设置有铰接座一(4),所述的铰接座一(4)上转动连接有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的贯穿孔中的支撑杆(5),所述的支撑杆(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一(6)、螺母二(7),所述的螺母一(6)处于支撑板(3)的下方,所述的螺母二(7)处于支撑板(3)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座一(4)上轴向开设有平行于电机主轴方向的铰接孔,所述的支撑杆(5)的下端具有垂直弯折的铰接部(8),所述的支撑杆(5)通过铰接部(8)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华福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鑫诺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