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其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53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包括:端板主体,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具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底部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端板主体底部的表面。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具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底部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端板主体底部的表面。通过隔热件,将端板主体与箱体之间的导热途径阻断,保证电池模组内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过大,而影响电池单体性能的一致性。

A Battery Module Endplate and Its Battery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nd plate of a battery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n end plate main body, the bottom of the end plate main body has a heat insulating part, and the end face of the bottom of the heat insulating part protrude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bottom of the end plate main body.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heat insulating member at the bottom of the end plate body, and the end face of the bottom of the heat insulating member protrudes from the surface at the bottom of the end plate body. The thermal conduction between the main body of the end plate and the box body is blocked by the heat insulator to ensure tha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ll units in the battery module is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so as to prevent the excess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ll units from affecting the consistency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ell un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其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其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由多个电池单体相互堆叠而成,两个端板分别位于电池单体堆叠方向的两头,两个侧板分别位于电池单体的两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单体在充电、放电的过程中将产生热量。靠近电池模组中部的电池单体,热量需要通过侧板传递给端板,端板传递再给电池箱体进行散热;而与端板相邻的电池单体,直接将热量传递给端板,端板传递再给电池箱体进行散热。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距离端板近的电池单体温度偏低,而距离端板远的电池单体温度偏高,从而导致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过大,影响电池单体性能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包括:端板主体,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具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底部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端板主体底部的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隔热件与所述端板主体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隔热件粘贴于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隔热件的第一凹槽,所述隔热件通过过盈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隔热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隔热件通过螺栓与螺纹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的通孔,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固定块的第二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端板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相配合的限位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隔热层。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具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底部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端板主体底部的表面。通过隔热件,将端板主体与箱体之间的导热途径阻断,保证电池模组内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过大,而影响电池单体性能的一致性。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包括两个以上的电池单体以及上述专利技术人提供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所述电池模组端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单体的排列方向的两端。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具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底部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端板主体底部的表面。通过隔热件,将端板主体与箱体之间的导热途径阻断,保证电池模组内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过大,而影响电池模组内电池单体性能的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端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所示的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单体,2、电池模组端板,21、端板主体,211、第一螺纹孔,212、第一凹槽,213、第二凹槽,214、限位凹槽,215、第二螺纹孔,22、隔热件,221、第一通孔,222、固定块,223、第二通孔,224、限位部,3、电池模组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端板2,包括两个以上的电池单体1、两个电池模组端板2以及两个电池模组侧板3,两个电池模组端板2分别位于电池单体1堆叠方向的两头,两个电池模组侧板3分别位于电池单体1的两侧,两个电池模组侧板3与两个电池模组端板2相互搭接并激光焊接固定。电池模组端板2包括端板主体21,端板主体21的底部具有隔热件22,隔热件22底部的端面凸出于端板主体21底部的表面,端板主体2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11,隔热件22具有与第一螺纹孔211相对的第一通孔221。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隔热件22粘贴于端板主体21的底部。端板主体21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211,端板主体21通过第一螺纹孔211与长螺栓的配合,将端板主体21固定在放置电池模组的箱体上,电池单体1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端板主体21两侧与箱体的接触面进行传递。因此,隔热件22设置在箱体与端板主体21的接触面之间,对端板主体21进行隔热。隔热件22相对第一螺纹孔211设置,两个第一螺纹孔211下方均设置有一个隔热件22,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隔热件22为一体成型。此时,隔热件22粘贴于端板主体21的底部,安装于箱体与端板主体21的接触面处,采用常规结构胶进行固定,隔热件22加工效率高,装配便捷,可以不限制隔热件22的结构与形状。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端板主体21的底部设置有容纳隔热件22的第一凹槽212,隔热件22通过过盈配合设置于第一凹槽212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端板主体21的底部加工出适当的第一凹槽212,根据第一凹槽212的形状加工隔热件22,同时设计合理的隔热件22厚度,使得隔热件22底部的端面凸出于端板主体21底部的表面,以保证隔热件22将电池模组端板2与箱体隔开。此时,可以提高隔热件22的装配效率,隔热件22通过过盈配合即可安装在端板主体21的底部。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隔热件22相对第一螺纹孔211设置,两个第一螺纹孔211下方均设置有一个隔热件22,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隔热件22为一体成型。在第三个实施例中,隔热件2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端板主体21的底部。隔热件2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端板主体21的底部,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一种为:端板主体2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柱,隔热件22上设置有螺纹孔,将隔热件22旋在端板主体21的底部;另一种为:端板主体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15,隔热件22上相对设置有第二通孔223,隔热件22通过螺栓与第二螺纹孔215的配合固定在端板主体21的底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都可以将隔热件22固定在端板主体21的底部,且固定稳定,维修拆卸简单。优选的,如图4所示,在第三个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端板主体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15,隔热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包括:端板主体,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具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底部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端板主体底部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包括:端板主体,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具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底部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端板主体底部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与所述端板主体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粘贴于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隔热件的第一凹槽,所述隔热件通过过盈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端板主体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主体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宇游书兵姚已华曹根刘雯雯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