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5235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共模噪声的马达驱动装置。马达驱动装置具有壳体(CASE)、电路板(BD)、电源连接器以及将电路板与壳体进行连接的壳体连接部(LNC)。电源连接器具有正端子(T+)和负端子(T‑),包括与正端子以及基板正连接部(CN+)连接的正线部(LN+)和与负端子以及基板负连接部(CN‑)连接的负线部(LN‑)。电源电路部(PC)具有共模滤波器(CF),共模滤波器具有第一以及第二电容器(C1、C2)。壳体连接部(LNC)具有:包围正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负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任一个并具有导电性的包围部(CL);以及同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之间NDM(CNC)以及壳体的具有导电性的部位(RG)连接的壳体连接线(LN)。

Motor Drive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tor driving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common mode noise. The motor driving device has a case (CASE), a circuit board (BD), a power connector and a shell connecting part (LNC) connecting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case. The power connector has a positive terminal (T+) and a negative terminal (T*), including a positive terminal (LN+) connected with a positive terminal and a positive connection part (CN+) of a substrate, and a negative terminal connected with a negative terminal and a negative connection part (LN*) of a substrate. The power supply circuit unit (PC) has a common mode filter (CF), and the common mode filter has a first and a second capacitor (C1, C2). The shell connecting part (LNC) has at least one conductive enclosure (CL) enclosing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positive part and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negative part, and a shell connecting line (LN) connecting NDM (CNC) between the first capacitor and the second capacitor and the conductive part (RG) of th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共模滤波器的马达驱动装置以及包括具有共模滤波器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
技术介绍
汽车等车辆例如能够具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而作为车载装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产生辅助扭矩,辅助扭矩对通过驾驶员的方向盘操作而产生的转向系统的操作扭矩进行辅助。通过产生辅助扭矩,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够减轻驾驶员的负担。提供辅助扭矩的辅助扭矩机构通过转舵扭矩检测部检测转向系统的转舵扭矩,通过控制部并根据该检测信号产生驱动信号,根据该驱动信号在马达中产生与转舵扭矩相应的辅助扭矩,由此辅助扭矩经由减速机构传递到转向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马达驱动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马达驱动装置的共模滤波器由共模线圈和电容器的组合构成。但是,共模线圈导致共模滤波器大型化。另一方面,不具有共模线圈的共模滤波器虽然能够使马达驱动装置小型化,但是无法充分地降低共模噪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777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共模噪声的马达驱动装置。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以下,为了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概要,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第1方式中,马达驱动装置驱动具有壳体、电路板、电源连接器以及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进行连接的壳体连接部。所述电源连接器具有正端子和负端子,所述电源连接器具有:正线部,所述正线部与所述正端子以及所述电路板的基板正连接部连接;以及负线部,所述负线部与所述负端子以及所述电路板的基板负连接部连接。所述电路板的电源电路部具有共模滤波器,所述共模滤波器具有: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基板正连接部连接;以及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与该第一电容器串联连接,并且与所述基板负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连接部具有:包围部,所述包围部包围所述正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负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任一个,并具有导电性;以及壳体连接线,所述壳体连接线同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以及所述壳体的具有所述导电性的部位连接。所述壳体连接线与所述包围部相互连接。专利技术效果在第1方式中,具有导电性的包围部借助壳体连接线与壳体的具有导电性的部位连接。并且,在第1方式中,包围部包围正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负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任一个。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能够通过具有这样构成的共模滤波器的马达驱动装置降低共模噪声。而且,在第1方式中,由于共模滤波器无需具有共模线圈,因此第1方式能够使具有这样的共模滤波器的马达驱动装置小型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容易地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够对所例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变更。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概略结构例。图2示出了表示马达驱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的1例。图3(A)以及图3(B)分别示出了壳体连接部的概略结构例。图4(A)以及图4(C)分别示出了电路板侧以及壳体侧的3个连接线的连接例,图4(B)示出了图4(A)以及图4(C)的6个部位的配置例,图4(D)示出了构成壳体连接部的壳体连接线以及包围部的配置例,图4(E)以及图4(F)分别示出了壳体连接部的概略结构例。图5示出了马达驱动装置的外观例。图6(A)以及图6(B)分别示出了2个连接线以及壳体连接部的外观例,图6(C)示出了2个连接线以及壳体连接部的配置例。图7(A)以及图7(B)分别示出了不具有图6(B)的壳体连接部以及具有壳体连接部的马达驱动装置的正线侧的噪声电平的说明图的1例。图8(A)以及图8(B)分别示出了不具有图6(B)的壳体连接部以及具有壳体连接部的马达驱动装置的负线侧的噪声电平的说明图的1例。图9(A)示出了马达驱动装置的其他外观例,图9(B)示出了2个连接线以及壳体连接部的其他配置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用于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注意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说明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不当限定。图1示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概略结构例。在图1的例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具有电动助力转向用的电子控制单元(广义地说为“驱动马达的马达驱动装置”)42。具体地说,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具有辅助扭矩机构40,辅助扭矩机构40向从车辆的方向盘(例如转向盘)21至车辆的转舵车轮(例如前轮)29、29的转向系统20提供辅助扭矩(还称作附加扭矩)。在图1的例中,转向系统20借助转向轴22(还称作转向柱)以及万向联轴器23、23将旋转轴24(还称作小齿轮轴、输入轴)与方向盘21连接,借助齿条齿轮机构25将齿条轴26与旋转轴24连接,借助左右的球窝接头52、52、转向横拉杆27、27以及转向节28、28将左右的转舵车轮29、29与齿条轴26的两端连接。齿条齿轮机构25包括:旋转轴24所具有的小齿轮31;以及齿条轴26所具有的齿条32。根据转向系统20,通过由驾驶员转舵方向盘21,能够通过其转舵扭矩并借助齿条齿轮机构25对转舵车轮29、29进行转舵。在图1的例中,辅助扭矩机构40为以下机构:通过转舵扭矩检测部(例如转舵扭矩传感器)41对施加于方向盘21的转向系统20的转舵扭矩进行检测,根据该检测信号(还称作扭矩信号。)在电子控制单元42(广义地说为马达驱动装置)中产生驱动信号,根据该驱动信号在马达43中产生与转舵扭矩相应的辅助扭矩(附加扭矩),将辅助扭矩例如经由蜗轮蜗杆机构等减速机构44(广义地说为传递部)传递到旋转轴24,而且将辅助扭矩从旋转轴24传递到转向系统20的齿条齿轮机构25。马达43(电动马达)例如是无刷马达,通过电子控制单元42检测无刷马达中的转子的旋转角或马达43的旋转角(还称作旋转信号。)。转子例如由永久磁铁构成,电子控制单元42能够通过磁传感器检测永久磁铁(N极以及S极)的动作。马达43代表性地为具有三相U、V、W的马达电源端子的三相马达。电子控制单元42例如由电源电路、检测马达电流(实际电流)的电流传感器、微处理器、FET(场效应管)桥式电路、磁传感器等构成。电子控制单元42不仅能够将扭矩信号作为外部信号输入,例如还能够将车速信号作为外部信号输入。外部设备60例如是CAN(ControllerAreaNetwork)等能够通过车内网络进行通信的其他电子控制单元,但是例如也可以是能够输出相当于车速信号的车速脉冲的车速传感器。在此,外部信号包含扭矩信号等系统侧的信号和车速信号等车体侧的信号(车体信号),车体信号不仅能够包含车速信号、发动机转速等通信信号,还能够包含点火开关的接通/断开信号。电子控制单元42的微处理器能够根据例如扭矩信号、车速信号等对马达43进行矢量控制。被微处理器控制的FET桥式电路例如是向马达43(无刷马达)通入驱动电流(三相交流电流)的逆变电路INV(参照图2),具体地说,例如由图2的FET1、FET2、FET3、FET4、FET5以及FET6构成。这样的电子控制单元42至少根据转舵扭矩(扭矩信号)设定目标电流,优选还考虑通过车速传感器检测出的车速(车速信号、车速脉冲)以及通过磁传感器检测出的转子的旋转角(旋转信号)而设定目标电流。电子控制单元42能够以通过电流传感器检测出的马达电流(实际电流)与目标电流一致的方式对马达43的驱动电流(驱动信号)进行控制。B+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驱动具有三相的马达电源端子的马达,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具有:壳体,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导电性;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电源连接器,外部直流电源连接于该电源连接器;以及壳体连接部,所述壳体连接部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所述电源连接器具有正端子和负端子,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正线部,所述正线部与所述正端子以及所述电路板的基板正连接部连接;以及负线部,所述负线部与所述负端子以及所述电路板的基板负连接部连接,所述电路板具有电源电路部和控制电路部,所述电源电路部具有:共模滤波器,所述共模滤波器与所述基板正连接部以及所述基板负连接部连接;常模滤波器,所述常模滤波器与该共模滤波器连接;以及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与该常模滤波器连接,通过该逆变电路变换为三相电源的逆变器输出端子与所述马达电源端子连接,所述共模滤波器具有: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基板正连接部连接;以及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与该第一电容器串联连接,并且与所述基板负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连接部具有:具有导电性的包围部,所述包围部包围所述正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负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任一个;以及壳体连接线,所述壳体连接线同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以及所述壳体的具有所述导电性的部位连接,所述壳体连接线与所述包围部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30 JP 2016-1929681.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驱动具有三相的马达电源端子的马达,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具有:壳体,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导电性;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电源连接器,外部直流电源连接于该电源连接器;以及壳体连接部,所述壳体连接部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所述电源连接器具有正端子和负端子,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正线部,所述正线部与所述正端子以及所述电路板的基板正连接部连接;以及负线部,所述负线部与所述负端子以及所述电路板的基板负连接部连接,所述电路板具有电源电路部和控制电路部,所述电源电路部具有:共模滤波器,所述共模滤波器与所述基板正连接部以及所述基板负连接部连接;常模滤波器,所述常模滤波器与该共模滤波器连接;以及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与该常模滤波器连接,通过该逆变电路变换为三相电源的逆变器输出端子与所述马达电源端子连接,所述共模滤波器具有: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基板正连接部连接;以及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与该第一电容器串联连接,并且与所述基板负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连接部具有:具有导电性的包围部,所述包围部包围所述正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负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任一个;以及壳体连接线,所述壳体连接线同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以及所述壳体的具有所述导电性的部位连接,所述壳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直树原田一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