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825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包括顶板总成、底板总成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总成,同时外部通过折棚总成包覆,以连接两个车体实现通过要求;顶板总成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侧护板,以及两端分别与两侧护板铰接,且平行并列设置的至少两连杆结构,侧护板与车体间通过至少两弹簧结构弹性连接。通过对顶板总成的改进实现了整个贯通道更好的补偿效果,在车体运行的过程中,当相邻两车体间发生位移曲线变化时,弹簧结构可对上述变化进行适应;同时,通过连杆结构的设置,可使得两侧护板之间可相对运动,以进行补偿移动,而弹簧结构可在短时间的补偿行为后,实现两侧护板之间的复位,从而实现了整个贯通道的优化。

A Cross-Channel Structure for Rail Transi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ail transit, in particular to a cross-passage structure of rail transit, which comprises a roof assembly, a bottom assembly and two side plate assemblies with relative arrangement, while the outer part is covered by a folding shed assembly to connect two car bodi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assage; the roof assembly includes two side guard plates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two ends are articulated with two side guard plates respectively, an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connecting rods, and the side guard plate is elas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ar body through at least two spring structure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oof assembly, the better compensation effect of the whole through passage can be achieved. When the displacement curve changes between the adjacent two bodies, the spring structure can adapt to the above 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e connecting rod structure,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guard plate can be made to compensate for the movement, while the spring structure can be compensated in a short time. After the compensation action, the reset between the guard plates on both sides is realized, thu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whole through channel is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的贯通道位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将两个车体的客室内部贯通为一体。现有的贯通道大多包括折棚总成、底板总成、顶板总成和侧板总成,在运行的过程中四者的共同配合方可满足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目前,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车辆高速运行时贯通道的通过要求,以及两节车厢之间的拉伸、压缩、侧滚、点头和抬头等极限位移曲线相对的变化要求。鉴于上述设计需求,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车辆在面对位移曲线变化时,能够具有更优的补偿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包括顶板总成、底板总成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总成,四者围设成环状结构,同时外部通过折棚总成包覆,以连接两个车体实现通过要求;所述顶板总成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侧护板,以及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侧护板铰接,且平行并列设置的至少两连杆结构,所述侧护板与车体间通过至少两弹簧结构弹性连接。进一步地,与同一个所述侧护板连接的各所述弹簧结构,通过同一个连接板结构与车体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结构为“工”字型结构,两所述侧护板边缘分别插入所述连杆结构两侧的槽体中,且分别通过转动销结构实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结构在两所述侧护板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段。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段为橡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工”字型结构两侧的槽体结构的底部开设有贯通的螺纹孔,而通过旋入所述螺纹孔以及橡胶结构内的螺钉结构实现所述连杆结构的组装。进一步地,所述侧板总成包括对称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安装板,分别与两所述安装板对接的两第一折板,以及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折板对接的两第二折板;其中,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结构与车体连接;所述安装板与第一折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之间均转动连接,且两所述第二折板之间通过锁具锁紧实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与第一折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之间通过合页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至少包括转动连接板,所述转动连接板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板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具体为,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侧板总成整体的四角位置上设置有供所述转动连接板部分插入的槽体结构,且插入后,所述安装板和转动连接板的重叠部分通过销轴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和转动连接板的重叠处,在所述销轴结构的轴向方向上预留有缝隙余量。进一步地,所述缝隙通过弹性体填充。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板和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座结构,且两所述安装座结构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总成包括与两车体对称转动连接的两侧底板,以及设置于两所述侧底板之上,对二者间缝隙进行覆盖的中间底板;其中,车体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座,通过其上设置的至少一支撑弹簧在车体高度方向上对所述侧底板进行支撑,所述中间底板分别通过至少一个锁紧弹簧与所述支撑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底板底部与所述侧底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块。进一步地,所述折棚总成包括外折棚和内折棚,以及,将所述外折棚固定于车体上的外折棚安装框,和将所述内折棚固定于外折棚安装框上的内折棚安装框;所述外折棚安装框上沿车体高度方向向内延伸有槽体,同时,所述外折棚安装框在所述槽体外侧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伸入位于所述车体上的凹槽结构内,且将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的锁舌伸入所述槽体内,且与所述槽体一侧相抵来对所述突出部进行限制,实现所述外折棚安装框的固定,所述槽体的另一侧壁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内折棚安装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突出与所述凹槽结构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槽结构底部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槽,用于对所述密封结构进行局部包覆。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密封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适应性设置的嵌入槽。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在车体宽度方向上与凹槽结构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对顶板总成的改进实现了整个贯通道更好的补偿效果,在车体运行的过程中,当相邻两车体间发生位移曲线变化时,弹簧结构可对上述变化进行适应;同时,通过连杆结构的设置,使得两侧护板之间可相对运动,以进行补偿移动,而弹簧结构可在短时间的补偿行为后,实现两侧护板之间的复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了整个贯通道的优化,当两节车厢之间发生拉伸、压缩、侧滚、点头和抬头等极限位移曲线变化时,实现更优的补偿;2.通过弹性段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连杆结构对位移的补偿效果,同时降低转动销结构和连杆结构因瞬间受力而造成的损坏;3.作为侧板结构的优化,可在锁具打开后通过安装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之间实现相对转动而打开侧板总成,从而进行维护,整个侧板总成可首先实现预装后再进行安装,操作简单,同时,折叠式的结构可以对移动进行补偿;4.通过对连接结构的改进,设置转动连接板,可使得侧板总成整体与车体之间存在可移动的余量,避免在车体面对曲线位移时因连接处的损坏而造成危险;同时,在安装板和转动连接板的重叠处,在销轴结构的轴向方向上预留缝隙余量,可使得上述移动具有更好的灵活性;5.通过在两安装座结构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可在整个侧板总成与车体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为侧板总成提供复位的力,从而保证整个侧板总成的位置稳定性;6.侧底板因支撑弹簧的设置,而获得弹性支承,使得两车体间在曲线位移时可通过缓冲的效果保证舒适的通过要求;通过锁紧弹簧将中间底板紧密的贴合于侧底板上,避免了因乘客私自对中间底板执行开启动作而带来的危险性,同时也保证了侧底板与中间底板之间的柔性贴合,保证贴合的实时紧密性,避免因缝隙的产生而对人员造成伤害;7.通过在中间底板底部与侧底板之间设置弹性块,可降低中间底板和侧底板之间因碰撞而产生噪音;8.将位于外折棚安装框上的突出部插入车体上的凹槽结构内,通过凹槽结构的限制可实现折棚总成在高度方向上的固定;通过锁舌实现折棚总成在宽度方向上的定位,从而降低整个折棚总成的安装难度,并且保证连接强度;9.通过密封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保证贴合的紧密性,起到密封的作用;另一方面减少噪音的发生,在贴合处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10.通过安装槽对密封结构进行局部包覆,避免密封结构在高度方向上发生窜动,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密封结构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安装槽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凸块,密封结构上有与凸块适应性设置的嵌入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顶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连杆结构的改进示意图;图4为连杆结构中弹性段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顶板总成的侧视图图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包括顶板总成(100)、底板总成(200)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总成(300),四者围设成环状结构,同时外部通过折棚总成(400)包覆,以连接两个车体实现通过要求;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总成(100)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侧护板(110),以及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侧护板(110)铰接,且平行并列设置的至少两连杆结构(120),所述侧护板(110)与车体间通过至少两弹簧结构(130)弹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包括顶板总成(100)、底板总成(200)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总成(300),四者围设成环状结构,同时外部通过折棚总成(400)包覆,以连接两个车体实现通过要求;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总成(100)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侧护板(110),以及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侧护板(110)铰接,且平行并列设置的至少两连杆结构(120),所述侧护板(110)与车体间通过至少两弹簧结构(130)弹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120)在两所述侧护板(110)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段(1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总成(300)包括对称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安装板(310),分别与两所述安装板(310)对接的两第一折板(320),以及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折板(320)对接的两第二折板(330);其中,所述安装板(310)通过连接结构(350)与车体连接;所述安装板(310)与第一折板(320)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折板(320)与第二折板(330)之间均转动连接,且两所述第二折板(330)之间通过锁具(340)锁紧实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50)至少包括转动连接板(351),所述转动连接板(351)一端与所述安装板(3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贯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板(351)一端与所述安装板(310)转动连接,具体为,所述安装板(310)位于所述侧板总成(300)整体的四角位置上设置有供所述转动连接板(351)部分插入的槽体结构,且插入后,所述安装板(310)和转动连接板(351)的重叠部分通过销轴结构(35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中法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百亿达尔轨道客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