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锁驱动电路、方法和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1805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驱动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枪锁驱动电路、方法和充电系统。所述电路包括:互锁驱动模块,用于接收外部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外部驱动信号向上锁模块发送上锁信号或向解锁模块发送解锁信号;解锁模块,包括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根据解锁信号驱动枪锁解锁;上锁模块,包括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根据所述上锁信号驱动枪锁上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整体成本;利用全控开关互补电路代替继电器,增加了电路的可靠性,避免了驱动信号受到干扰。

Driving Circuit, Method and Charging System of Gun Lock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riving circuit, and provides the driving circuit, method and charging system of gunlock. The circuit includes: an interlocking driving module for receiving external driving signals and sending locking signals or unlocking signals to the unlocking module according to the external driving signals; an unlocking module, including a first fully controlled switch complementary circuit, a first fully controlled switch complementary circuit for unlocking guns according to the unlocking signals; and an upper locking module, including a second fully controlled switch complementary circuit, for unlocking guns according to the unlocking signals. The second fully controlled switch complementary circuit drives the gun lock according to the locking signal. The circuit of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reduces the overall cost, uses the full-controlled switch complementary circuit to replace the relay, increas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ircuit and avoids interference of the driving sig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枪锁驱动电路、方法和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驱动电路
,尤其涉及枪锁驱动电路、方法和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充电安全,在直流充电枪中通常设置枪锁装置。该枪锁装置可以确保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枪一直被锁定在电动汽车上,从而避免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枪头脱离导致的放电和拉弧危险。枪锁工作原理类似继电器,当供给+12V电压时,枪锁上锁;当供给-12V电压时,枪锁解锁;当没有电压供给时枪锁保持上一状态,其中,上锁信号和解锁信号的时长必须在200ms~300ms之间,过短则枪锁无法正常工作,过长则枪锁会因发热烧毁。现阶段,多数充电桩厂家在设计枪锁驱动电路时采用信号级继电器,然而继电器组成的电路一般体积较大,占用PCB板面积大,使得成本增高,而且继电器触点有寿命限制,在带电切换过程中容易受损,增加接触电阻,最终造成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枪锁驱动电路、方法和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面积大,成本高,且采用的信号继电器触点寿命限制,带电切换过程中容易受损,影响驱动电路工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枪锁驱动电路,包括:互锁驱动模块、解锁模块和上锁模块;所述互锁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上锁模块和所述解锁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外部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外部驱动信号向所述上锁模块发送上锁信号或向所述解锁模块发送解锁信号;所述解锁模块,适于与枪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解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解锁;其中,所述解锁模块包括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根据所述解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解锁;所述上锁模块,适于与枪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上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上锁;其中,所述上锁模块包括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根据所述上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上锁。可选的,所述外部驱动信号包括外部解锁驱动信号和外部上锁驱动信号;所述互锁驱动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外部解锁驱动信号和外部上锁驱动信号,向所述解锁模块发送解锁信号;或根据所述外部解锁驱动信号向所述解锁模块发送解锁信号;或根据所述外部上锁驱动信号向所述上锁模块发送上锁信号。可选的,所述互锁驱动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解锁模块连接,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上锁模块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与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与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可选的,所述解锁模块还包括:输入端和第一开关元件;所述解锁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上锁模块还包括:输入端和第二开关元件;所述上锁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可选的,所述枪锁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块的正输出端与所述枪锁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负输出端与所述枪锁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正输出端给所述枪锁的第二控制端输出正电压,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负输出端给所述枪锁的第一控制端输出零电压或负电压时,所述枪锁解锁;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正输出端与所述枪锁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负输出端与所述枪锁的第二控制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正输出端给所述枪锁的第一控制端输出正电压,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负输出端给所述枪锁的第二控制端输出零电压或负电压时,所述枪锁上锁。可选的,所述枪锁驱动电路还包括:信号整形模块;所述互锁驱动模块通过所述信号整形模块分别与所述解锁模块和所述上锁模块连接;所述信号整形模块用于对所述互锁驱动模块输出的解锁信号或上锁信号的波形进行整形,将整形后的所述解锁信号输出给所述解锁模块,或将整形后的所述上锁信号输出给所述上锁模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枪锁驱动方法,适用于包括互锁驱动模块、上锁模块和解锁模块的枪锁驱动电路,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互锁驱动模块接收外部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外部驱动信号向所述解锁模块发送解锁信号或向所述上锁模块发送上锁信号;所述解锁模块根据所述解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解锁;其中,所述解锁模块包括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根据所述解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解锁;或所述上锁模块根据所述上锁信号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枪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互锁驱动模块、解锁模块和上锁模块;所述互锁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上锁模块和所述解锁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外部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外部驱动信号向所述上锁模块发送上锁信号或向所述解锁模块发送解锁信号;所述解锁模块,适于与枪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解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解锁;其中,所述解锁模块包括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根据所述解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解锁;所述上锁模块,适于与枪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上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上锁;其中,所述上锁模块包括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根据所述上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上锁。

【技术特征摘要】
1.枪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互锁驱动模块、解锁模块和上锁模块;所述互锁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上锁模块和所述解锁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外部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外部驱动信号向所述上锁模块发送上锁信号或向所述解锁模块发送解锁信号;所述解锁模块,适于与枪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解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解锁;其中,所述解锁模块包括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根据所述解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解锁;所述上锁模块,适于与枪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上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上锁;其中,所述上锁模块包括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根据所述上锁信号驱动所述枪锁上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驱动信号包括外部解锁驱动信号和外部上锁驱动信号;所述互锁驱动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外部解锁驱动信号和外部上锁驱动信号,向所述解锁模块发送解锁信号;或根据所述外部解锁驱动信号向所述解锁模块发送解锁信号;或根据所述外部上锁驱动信号向所述上锁模块发送上锁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解锁模块连接,所述互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上锁模块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全控开关互补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全控开关互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兴卓付君宇王志东曾奕彰
申请(专利权)人: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