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896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2:40
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属于机器人手技术领域,包括基座、三个指段、三个关节轴、电机、多路传动机构、三个簧件、腱绳、绕线筒等。该装置实现了双关节机器人手指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功能。该装置具有末端指段平夹抓取、中部关节耦合抓取、末端指段自适应抓取、末端指段平夹自适应抓取4种抓取模式,仅用一个电机驱动,抓取物体快速,抓取范围大,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物体的抓取;该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控制容易,适合应用在各种需要抓取物体的机器人上。

Finger Device of Gear Driven Pinch Coupled Adaptive Composite Grabbing Robot

The finger device of the gear driven parallel clamp coupling adaptive compound grasping robot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robot hand, including the base, three finger segments, three joint shafts, motor, multi-wa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ree springs, tendon rope, winding drum, etc. The device realizes the functions of finger clamping, coupling and adaptive compound grasping of the two-joint robot. The device has four grasping modes: end-finger flat grasping, middle joint coupling grasping, end-finger adaptive grasping and end-finger flat clamping adaptive grasping. It is driven by only one motor, and can grasp objects with fast speed and wide grasping range, which can adapt to grasping objects of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The device is small in size, compact in structure and easy to control, and is suitable for grasping objects of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On a robot that takes obj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手
,特别涉及一种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的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机器人手部的设计在机器人的制造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优劣将直接决定机器人的实用性能。然而,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仿生灵巧手有着成本高,操作复杂,维修困难等问题,使机器人手难以规模化生产。机器人手负责完成抓取和操作物体。抓取物体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物体需要不同的抓取模式。多指机器人手的抓取模式一般有平行夹持抓取、耦合多关节联动抓取、自适应抓取等。具有多个抓取模式的机器人手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具有两种以上抓取模式的机器人手已经被开发出来,典型的多指机器人手有三种大的类别:1)工业夹持器。工业夹持器在工业流水线抓取物体时经常使用,手指具有平行夹持的功能,这一平行夹持(简称平夹)是在许多场合非常有效的抓取方式,也是在桌面上抓取物体甚至是唯一的抓取方式,对中抓取,抓取位置准确,工业上得到了大量应用。工业夹持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但是,工业夹持器手指中部没有转动关节,难以抓取不同形状、尺寸物体,因此适用范围窄,不利于应用于服务机器人上;2)灵巧手。灵巧手具有较多的关节,每个关节一般均配备一台电机主动驱动,利用较多电机驱动关节;控制复杂、成本昂贵、出力小,这种灵巧手给手势的实现带来了便利,但是成本高和控制难度大影响了应用推广;3)欠驱动手。欠驱动手具有上述两种机器人手的优点,既有带多关节的多个手指,抓取模式得到了扩展,手势较多,同时使用了较少的电机或气缸等驱动器,抓取控制比较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出力大,应用范围比较广,得到了近十余年的热点研究,正在飞速发展。具有平夹自适应抓取的机器人手和具有耦合自适应抓取的欠驱动手被开发出来:1)耦合自适应抓取机器人手能够将耦合与自适应抓取融合起来,先采用耦合抓取模式,当近指段接触物体后再采用自适应抓取模式,实现了又一种较好的复合抓取;已有的一种耦合欠驱动一体化双关节机器人手指装置(中国专利CN101664930B),包括基座、电机、两个指段、两个关节轴、电机、四个连杆和两个簧件等。该装置实现了两关节手指耦合抓取过程与欠驱动自适应抓取过程融合于一体的效果,该装置在碰触物体前采用耦合方式转动,且可实现捏持方式抓取物体,在碰触物体后,又可以采用欠驱动自适应方式转动抓取物体,自动适应所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实现握持方式抓取。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仅具有耦合自适应抓取模式,无法实现平夹自适应抓取。2)平夹自适应抓取机器人手能够将平行夹持与自适应抓取融合起来,先采用平行夹持抓取模式,当近指段接触物体后再采用自适应抓取模式,实现了较好的复合抓取;已有的一种具有双自由度欠驱动手指的五连杆夹持装置,如美国专利US8973958B2,包括五个连杆、弹簧、机械约束。该装置在工作时,开始阶段保持末端指段的姿态进行近关节弯曲动作,之后根据物体的位置可以实现平行捏持或自适应包络握持的功能。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仅具有平夹自适应抓取模式,无法实现耦合自适应抓取。此外,具有耦合自适应与平夹自适应的多抓取模式切换手指已经被设计出来。一种盘齿切换多模式融合自适应机器人手指装置(中国专利CN108481354A),包括两个指段、两个关节、多路传动机构、两个电机、两个簧件和切换机构等,实现双关节平夹与耦合切换的自适应抓取。该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该装置在抓取时,只能够采取平夹自适应抓取模式或者耦合自适应抓取模式;2)该装置不具备平夹与耦合同时存在的抓取模式,需要操作者人为决定或外部传感器根据现场情况酌情选择。3)该装置在实现平夹自适应抓取模式或者耦合自适应抓取模式的切换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个单独的电机来提供动力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该装置将平夹、耦合与自适应三者结合起来,具有末端指段平夹抓取、中部关节耦合抓取、末端指段自适应抓取、末端指段平夹自适应抓取4种抓取模式,抓取模式多,仅用一个电机驱动三个关节,欠驱动效果好,抓取物体快速,抓取范围大,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物体的抓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包括基座、第一指段、第二指段、近关节轴、中关节轴、电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簧件、第二簧件、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电机与基座固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基座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近关节轴活动套设在基座中;所述第一指段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中关节轴活动套设在第一指段中;所述第二指段活动套接在中关节轴上;所述近关节轴的中心线与中关节轴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均分别设置在第一指段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轮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轮相连;通过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一传动轮到第二传动轮的传动为同向且增速的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轮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所述第四传动轮活动套接在中关节轴上,所述第四传动轮与第二指段固接;通过第三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三传动轮到第四传动轮的传动为反向且等速的传动;所述第五传动轮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第五传动轮与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六传动轮相连;通过第四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五传动轮到第六传动轮的传动为同向且等速的传动;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三传动轮固接,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五传动轮固接;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分别与基座固接;所述第一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传动轮、基座;所述第二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五传动轮、基座;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限位块接触,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二限位块接触;其特征在于:该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还包括第三指段、远关节轴、第五传动机构、第七传动轮、第三簧件、腱绳和绕线筒;所述远关节轴活动套设在第二指段中;所述第三指段套固在远关节轴上;所述远关节轴的中心线与中关节轴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传动轮套固在中关节轴上;所述第六传动轮套固在中关节轴上;所述第五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二指段中,所述第四传动轮与第二指段固接,所述第六传动轮与第五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所述第七传动轮套固在远关节轴上;通过第五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六传动轮到第七传动轮的传动为同向且等速的传动;所述腱绳的一端连接第一指段,腱绳缠绕经过绕线筒,所述绕线筒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腱绳的另一端与第三簧件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三簧件的下端连接基座。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性效果:本专利技术装置利用电机、多路传动机构、三个簧件、腱绳、绕线筒等综合实现了双关节机器人手指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功能。该装置将平夹、耦合与自适应三者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包括基座、第一指段、第二指段、近关节轴、中关节轴、电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簧件、第二簧件、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电机与基座固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基座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近关节轴活动套设在基座中;所述第一指段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中关节轴活动套设在第一指段中;所述第二指段活动套接在中关节轴上;所述近关节轴的中心线与中关节轴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均分别设置在第一指段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轮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轮相连;通过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一传动轮到第二传动轮的传动为同向且增速的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轮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所述第四传动轮活动套接在中关节轴上,所述第四传动轮与第二指段固接;通过第三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三传动轮到第四传动轮的传动为反向且等速的传动;所述第五传动轮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第五传动轮与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六传动轮相连;通过第四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五传动轮到第六传动轮的传动为同向且等速的传动;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三传动轮固接,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五传动轮固接;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分别与基座固接;所述第一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传动轮、基座;所述第二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五传动轮、基座;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限位块接触,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二限位块接触;其特征在于:该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还包括第三指段、远关节轴、第五传动机构、第七传动轮、第三簧件、腱绳和绕线筒;所述远关节轴活动套设在第二指段中;所述第三指段套固在远关节轴上;所述远关节轴的中心线与中关节轴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传动轮套固在中关节轴上;所述第六传动轮套固在中关节轴上;所述第五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二指段中,所述第四传动轮与第二指段固接,所述第六传动轮与第五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所述第七传动轮套固在远关节轴上;通过第五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六传动轮到第七传动轮的传动为同向且等速的传动;所述腱绳的一端连接第一指段,腱绳缠绕经过绕线筒,所述绕线筒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腱绳的另一端与第三簧件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三簧件的下端连接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传动平夹耦合自适应复合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包括基座、第一指段、第二指段、近关节轴、中关节轴、电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簧件、第二簧件、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电机与基座固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基座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近关节轴活动套设在基座中;所述第一指段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中关节轴活动套设在第一指段中;所述第二指段活动套接在中关节轴上;所述近关节轴的中心线与中关节轴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均分别设置在第一指段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轮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轮相连;通过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一传动轮到第二传动轮的传动为同向且增速的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轮活动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所述第四传动轮活动套接在中关节轴上,所述第四传动轮与第二指段固接;通过第三传动机构的传动,从第三传动轮到第四传动轮的传动为反向且等速的传动;所述第五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子添张文增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