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83315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还包括设置于充电桩本体上用于供外部设备充电的充电组件、以及滑动封盖于充电组件上的滑盖组件。这样,通过在充电桩本体上设有充电组件,从而可实现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此外,通过设置滑盖组件,从而可将滑盖组件封盖于充电组件上,进而避免了充电组件裸露在外,降低了在充电过程中引发触电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充电桩装置的安全性能。

Charging Pi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桩装置
本技术属于充电桩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充电桩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器人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机器人已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机器人常见的动力来源都是内部装置的可充电电池提供,当电池电量较低时需要进行充电,目前机器人充电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操作充电,即将机器人移动到电源处,接上充电口充电,充满后再人工分离;另一种是自主充电,利用配套的充电桩,机器人进行自主充电。然而,市场上充电桩上的充电座的导电部分都是直接裸露在外,容易被触碰到,造成触电及其他危险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由于导电体裸露在外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用于供外部设备充电的充电组件,所述充电桩装置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充电组件裸露在外的滑盖组件,所述滑盖组件滑动封盖于所述充电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支撑框,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支撑轴,安装于所述支撑框上;导电组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轴上;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框上,且用于当所述滑盖组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滑盖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接触并带动所述驱动组件移动,以驱动所述导电组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使得所述导电组件与所述外部设备接触;以及,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滑盖组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控制所述导电组件处于电性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导电组件与所述外部设备接触并电性导通。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上的连接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的导电触头、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并套设于所述支撑轴上的连接块,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接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支板、以及用于弹性推动所述连接块绕所述支撑轴转动以使所述导电触头复位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板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支撑轴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套设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牵引绳另一端设有用于当所述滑盖组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与所述驱动组件接触并带动所述驱动组件移动的挡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滑盖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上的滑轨、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的滑板、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滑板上的滑盖,所述滑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牵引绳穿过并与所述挡位结构相互配合的挡环,所述滑盖组件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滑板反向滑动以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一端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复位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连杆组件以及拉簧,所述连杆组件一端与所述滑板铰接,所述连杆组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铰接,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一端与所述滑板铰接,所述第一拉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铰接,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或者所述第二拉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盖组件还包括若干用于限制所述滑板滑动行程的限位挡块,各所述限位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上并分布于所述滑板的两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桩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充电桩装置,通过在充电桩本体上设有充电组件,这样,当充电组件与电极组件接触时,从而可实现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此外,通过设置滑盖组件,从而可将滑盖组件封盖于充电组件上,进而避免了充电组件裸露在外,降低了在充电过程中引发触电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充电桩装置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电极组件与充电组件连接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充电桩装置滑盖组件处于封闭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充电组件及滑盖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滑板与驱动组件的连接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滑盖组件滑动至指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电极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出的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充电桩本体;2-充电组件;21-支撑框;22-支撑轴;23-导电组件;24-驱动组件;25-控制器;231-连接板;232-导电触头;233-连接块;234-支板;235-扭簧;241-牵引绳;242-挡位结构;3-滑盖组件;31-滑轨;32-滑板;33-挡环;34-连杆组件;341-第一拉杆;342-第二拉杆;343-拉簧;35-限位挡块;4-电极组件;41-固定架;42-壳体;43-导通组件;431-导电片;432-支柱;433-压簧;434-压板;5-伸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1,在该充电桩本体1上设有充电组件2,该充电组件2可供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在该充电组件2上设有一滑盖组件3,该滑盖组件3滑动封盖于上述充电组件2上。这样,通过在充电桩本体1上设有充电组件2,从而可实现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此外,通过设置滑盖组件3,从而可将滑盖组件3封盖于充电组件2上,进而避免了充电组件2裸露在外,降低了由于接触到充电组件2引发触电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充电桩装置的安全性能。在本技术中,当需要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时,此时,外部设备推动滑盖组件3朝向充电桩本体1方向滑动,裸露出充电组件2,使得该充电组件2与上述电极组件4电性连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充电;当外部设备电充满后,此时,外部设备与上述滑盖组件3相分离,此时滑盖组件3会沿原始路径返回,将充电组件2封盖,保证避免上述充电组件2裸露在外。优选地,上述外部设备可以为机器人,又或者其他移动设备,此处不作唯一限定。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桩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充电组件2包括支撑框21和支撑轴22,该支撑框21安装于上述充电桩本体1上,该支撑轴22安装于上述支撑框21上,在该支撑框21上还设有导电组件23和驱动组件24,该导电组件23转动安装于上述支撑轴22上,此外,上述充电组件2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用于供外部设备充电的充电组件,所述充电桩装置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充电组件裸露在外的滑盖组件,所述滑盖组件滑动封盖于所述充电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用于供外部设备充电的充电组件,所述充电桩装置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充电组件裸露在外的滑盖组件,所述滑盖组件滑动封盖于所述充电组件上。2.如权利要求1述的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支撑框,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支撑轴,安装于所述支撑框上;导电组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轴上;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框上,且用于当所述滑盖组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滑盖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接触并带动所述驱动组件移动,以驱动所述导电组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使得所述导电组件与所述外部设备接触;以及,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滑盖组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控制所述导电组件处于电性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导电组件与所述外部设备接触并电性导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上的连接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的导电触头、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并套设于所述支撑轴上的连接块,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接块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支板、以及用于弹性推动所述连接块绕所述支撑轴转动以使所述导电触头复位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板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支撑轴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泽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