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离型膜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666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离型膜及其加工工艺,离型膜包括基材层以及与其相配合的离型层;所述基材层上通过压纹机压制有多个使离型层剥离效果更好的弧形突起;加工工艺包括:S1,选择基材层材料,通过相配合的辊轮压制,使得基材层的表面形成对应的弧状突起结构;S2,在基材层的表面涂布1‑3um厚度的胶水层,并进行半固化;S3,对半固化的基材层进行电晕处理后涂布离型层,进行固化收卷处理以得到所述防水离型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离型膜,其能够通过在离型膜上增加弧形突起,使得在与其它材料进行附合时,其接触面受限,剥离效果更好,并通过加工工艺的限定,使得其符合工业化生产对量的需要,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符合防水材料的特性。

Waterproof separating film and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terproof stripping film and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which comprises a base material layer and a matching stripping layer; a plurality of arc protrusions on the base material layer are pressed by a laminator to make the stripping effect of the stripping layer better;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cludes: S1, selecting the base material layer, and pressing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material layer by matching rollers to form corresponding arc protrusions.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material layer is coated with glue layer with thickness of 1 3 um and semi-cured. In S3, the semi-cured base material layer is corona treated and the ionized layer is coated, and the waterproof ionized film is cured and rolled up to obtain the waterproof ionized fil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aterproof separating film, which can make the contact surface of the film limited and the stripping effect better when it is attached to other materials by adding arc protrusions on the separating film. By limiting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waterproof separating film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proof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离型膜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型膜。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在防水卷材或其它防水情况下的防水离型膜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离型膜又称剥离膜、硅油膜等,是指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将塑料薄膜做等离子处理,或涂氟处理,或涂硅(silicone)离型剂于薄膜材质的表层上,如PET、PE、OPP,等等;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如热融胶、亚克力胶和橡胶系的压感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根据不同所需离型膜离型力,隔离产品胶的粘性不同,离型力相对应调整,使之在剥离时达到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但也因为其用途广,故无法根据实际的使用场合的性能参数进行区分,故其通常情况下其用在防水卷材其它场合时,其剥离效果较差,同时加工工敢复杂,不利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离型膜,其能够通过在离型膜上增加弧形突起,使得在与其它材料进行附合时,其接触面受限,剥离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离型膜的加工工艺,其通过对工艺的简化和限定,得其符合工业化生产对量的需要,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符合防水材料的特性。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防水离型膜,包括:基材层以及与其相配合的离型层;所述基材层上通过压纹机压制有多个使离型层剥离效果更好的弧形突起。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基材层被配置为采用350-500nm厚度的至少三层薄膜粘接或压合以得到。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弧形突起的高度被配置为0.5-2mm,大小被配置为1-5mm。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薄膜被配置为采用BOPP薄膜、PP薄膜、PE薄膜或PET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离型层被配置为采用聚有机硅氧烷层,且其剥离力被配置为3-27g。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基材层的原料按重量配比被配置为包括:石墨烯粉10-15份,TPX20~30份,PP30~65份,茂金属聚乙烯25-35份,EVA15-20份,铝酸酯偶联剂8-10份,石灰水5-8份,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4-9份,甲基丙烯酸乙酯4~8份,聚异丁烯2~5份,聚醚酰亚胺2~5份,酚醛树脂3~6份,聚氨酯4~6份,乙二醇6~9份,抗氧剂2~6份,光稳定剂2~4份,有机改性蒙脱土2-5份,硅油2-5份,聚酯纤维5-9份。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基材层的原料按重量配比被配置为包括:石墨烯粉11份,TPX27份,PP55份,茂金属聚乙烯5份,EVA17份,铝酸酯偶联剂9份,石灰水7份,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乙酯7份,聚异丁烯:4份,聚醚酰亚胺4份,酚醛树脂5份,聚氨酯5份,乙二醇8份,抗氧剂5份,光稳定剂3份,有机改性蒙脱土4份,硅油4份,聚酯纤维8份。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离型层的原料按重量配比被配置为包括:水性氟碳乳液树脂30-50份,硅烷偶联剂25-40份,纳米二氧化钛19-25份,甲基乙烯基MQ高粘度硅树脂30~45份,聚酰亚胺12-18份,氟碳树脂10-18份,聚氨酯丙烯酸酯25~40份、交联剂2-8份,增韧剂3-6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8份,加工改性剂1-5份,分散剂2-6份。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离型层的原料按重量配比被配置为包括:水性氟碳乳液树脂42份,硅烷偶联剂37份,纳米二氧化钛23份,甲基乙烯基MQ高粘度硅树脂38份,聚酰亚胺16份,氟碳树脂14份,聚氨酯丙烯酸酯28份、交联剂6份,增韧剂5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7份,加工改性剂3份,分散剂4份。一种所述防水离型膜的加工工艺,包括:S1,选择基材层材料,通过相配合的辊轮压制,使得基材层的表面形成对应的弧状突起结构;S2,在基材层的表面涂布1-3um厚度的胶水层,并进行半固化;S3,对半固化的基材层进行电晕处理后涂布离型层,进行固化收卷处理以得到所述防水离型膜;其中,在S2中,所述固化温度被控制在70℃至120℃,固化时间10秒钟至1分钟,S3中,基材层材料的输送速度为80m/min,电晕功率为3-3.5kw;在S1中,所述辊轮对基材层进行压制的压力被控制在6-8kg/cm2。优选的是,其中,在S1对基材层材料进行压制之前,还包括:S11,采用热风或加热箱对基材层表面所吸附的水分进行清除;S12,采用相对设置的硅胶辊对基材层表面的灰尘与异物进行清除;S13,采用离子风枪以清除基材层表面所携带的静电;其中,各所述硅胶辊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吸尘装置,其被配置为包括与硅胶辊外表面长度方向相配合的密封罩,以及与其相配合的抽风机;所述密封罩被配置为包括:与抽风机的抽风管相配合,呈矩形或弧形结构的金属罩壳;枢接设置在金属罩壳自由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与硅胶辊外表面及旋转方向相配合的柔性层,所述金属罩壳内设置有与风管进风口相配合,且呈曲面结构的滤风网;所述金属罩壳的内侧壁上粘接设置有曲面结构的柔性吸尘机构。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离型膜,其能够通过在离型膜上增加弧形突起,使得在与其它材料进行附合时,其接触面受限,剥离效果更好。其二,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基材层及离型材的配方及其配比的限定,使得离型膜具有优异的防水性、柔韧性、光整度、清透度、机械强度,以适应不同防水场合对防水离型膜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机械性能参数的不同需要。其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水离型膜的加工工艺,其通过对工艺的简化和限定,得其符合工业化生产对量的需要,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符合防水材料的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材层材料在压制之前通过装置进行处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水离型膜的实现形式,其中包括:基材层以及与其相配合的离型层;所述基材层上通过压纹机压制有多个使离型层剥离效果更好的弧形突起。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将基材层上设置弧形结构的突起,使得其在与其它防水材料附合时接触面受限,其剥离效果更好,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具有特定的适应性,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基材层被配置为采用350-500nm厚度的至少三层薄膜粘接或压合以得到。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多层薄膜的结合,使得基材层的材质柔性性更好,物理结构稳定性更好,厚度满足对防水性材料性能参数要求,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具有特定的适应性,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弧形突起的高度被配置为0.5-2mm,大小被配置为1-5mm。采用这种方案对弧形突起的大小进行限定,以使其符合对防水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以及与其相配合的离型层;所述基材层上通过压纹机压制有多个使离型层剥离效果更好的弧形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以及与其相配合的离型层;所述基材层上通过压纹机压制有多个使离型层剥离效果更好的弧形突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被配置为采用350-500nm厚度的至少三层薄膜粘接或压合以得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突起的高度被配置为0.5-2mm,大小被配置为1-5m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被配置为采用BOPP薄膜、PP薄膜、PE薄膜或PET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离型层被配置为采用聚有机硅氧烷层,且其剥离力被配置为3-27g。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原料按重量配比被配置为包括:石墨烯粉10-15份,TPX20~30份,PP30~65份,茂金属聚乙烯25-35份,EVA15-20份,铝酸酯偶联剂8-10份,石灰水5-8份,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4-9份,甲基丙烯酸乙酯4~8份,聚异丁烯2~5份,聚醚酰亚胺2~5份,酚醛树脂3~6份,聚氨酯4~6份,乙二醇6~9份,抗氧剂2~6份,光稳定剂2~4份,有机改性蒙脱土2-5份,硅油2-5份,聚酯纤维5-9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原料按重量配比被配置为包括:石墨烯粉11份,TPX27份,PP55份,茂金属聚乙烯5份,EVA17份,铝酸酯偶联剂9份,石灰水7份,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乙酯7份,聚异丁烯:4份,聚醚酰亚胺4份,酚醛树脂5份,聚氨酯5份,乙二醇8份,抗氧剂5份,光稳定剂3份,有机改性蒙脱土4份,硅油4份,聚酯纤维8份。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的原料按重量配比被配置为包括:水性氟碳乳液树脂30-50份,硅烷偶联剂25-40份,纳米二氧化钛19-25份,甲基乙烯基MQ高粘度硅树脂30~45份,聚酰亚胺12-18份,氟碳树脂10-18份,聚氨酯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伟叶正举康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群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