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62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第一模仁的合模面一侧设置有封胶围合壁,第二模仁上开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和封胶围合壁对应设置,在注塑合模时,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之间形成型腔,封胶围合壁和第二模仁之间形成排气空腔,封胶围合壁将型腔内的熔融塑料隔离在排气空腔外,封胶围合壁的端面和第二模仁之间具有供型腔内的空气通入排气空腔的间隙,排气通道供排气空腔内的空气流动到第二模仁外。封胶围合壁可以阻止熔融的塑料进入排气空腔,型腔内的空气从封胶围合壁和第二模仁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排气空腔,之后空气从排气空腔通过排气通道排到第二模仁外,防止了注塑模具内的困气现象,提高了产品的注塑成型品质。

A mol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l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mould and a secondary mold, wherein a sealing wall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clamping surface of the first mold, and an exhaust passag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mould, and the exhaust passage and the rubber sealing wall are correspondingly arranged. When the injection mold is assembled, a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die and the second die kernels, and an exhaust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sealing glue wall and the second mold. The plastic wall of the cavity is separated from the exhaust cavity,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end face of the sealing wall and the second mold is provided with the clearance of air into the exhaust cavity, and the exhaust passage is used for the air in the exhaust cavity to flow outside the secondary mold. The sealing wall can prevent molten plastic from entering the exhaust cavity, and the air in the cavity enters the exhaust cavity from the gap between the sealing wall and the second mold. After that, the air is discharged from the exhaust cavity through the exhaust channel to the secondary mold, preventing the trapped gas phenomenon in the injection mold, and improving the injection molding qua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业产品通常采用注塑成型工艺,而注塑成型工艺最重要的便是模具的结构,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合模注射热熔状的塑料时,常常会带入空气,热熔状的塑料在模具的型腔内流动时会挤压空气,如不能将空气有效地排出,就会造成困气现象,会影响产品的注塑成型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模具,旨在防止注塑成型时的困气现象,以提高产品的注塑成型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所述第一模仁的合模面上设置有封胶围合壁,所述第二模仁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封胶围合壁对应设置,在注塑合模时,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封胶围合壁和所述第二模仁之间形成排气空腔,所述封胶围合壁将所述型腔内的熔融塑料隔离在所述排气空腔外,所述封胶围合壁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模仁之间具有供所述型腔内的空气通入所述排气空腔的间隙,所述排气通道经所述间隙与所述排气空腔连通,所述排气通道供所述排气空腔内的空气流动到所述第二模仁外。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模仁,所述第三模仁设置在所述第二模仁的远离所述第一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二模仁的靠近所述第三模仁的一侧凹陷形成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导气腔和与所述导气腔连通的导气槽,所述排气通道将所述排气空腔和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导气槽延伸至所述第二模仁的边缘并连通所述导气腔和所述外界。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模仁,所述第三模仁设置在所述第二模仁的远离所述第一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三模仁的靠近所述第二模仁的一侧朝远离所述第二模仁的方向凹陷形成导气腔和与所述导气腔连通的导气槽,所述导气腔与所述排气通道对应并连通,所述导气槽连通所述导气腔并延伸至所述第三模仁的边缘,所述导气槽连通所述导气腔与外界。进一步地,还包括顶杆,所述第二模仁和所述第三模仁均开设有供所述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顶杆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二模仁和所述第三模仁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在对产品进行注塑成型加工时,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合模,熔融的塑料进入到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之间形成的型腔内,封胶围合壁可以阻止熔融的塑料进入到排气空腔中,型腔内的空气从封胶围合壁和第二模仁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排气空腔,之后空气从排气空腔通过排气通道排到第二模仁外,消除了注塑模具型腔内的困气现象,提高了产品的注塑成型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001、产品;1、第一模仁;11、封胶围合壁;12、排气空腔;2、第二模仁;21、排气通道;3、第三模仁;4、顶杆;5、导气腔;6、导气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模具包括:第一模仁1和第二模仁2,第一模仁1的合模面上设置有封胶围合壁11,第二模仁2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21,排气通道21和封胶围合壁11对应设置,在注塑合模时,第一模仁1和第二模仁2之间形成型腔,封胶围合壁11和第二模仁2之间形成排气空腔12,封胶围合壁11将型腔内的熔融塑料隔离在排气空腔12外,封胶围合壁11的端面和第二模仁2之间具有供型腔内的空气通入排气空腔12的间隙,排气通道21经该间隙与排气空腔12连通,排气通道21供排气空腔12内的空气流动到第二模仁2外。在对产品001进行注塑成型加工时,第一模仁1和第二模仁2合模,熔融的塑料进入到第一模仁1和第二模仁2之间形成的型腔内,封胶围合壁11可以阻止熔融的塑料进入到排气空腔12中,型腔内的空气从封胶围合壁11和第二模仁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排气空腔12,之后空气从排气空腔12通过排气通道21排到第二模仁2外,消除了注塑模具型腔内的困气现象,提高了产品001的注塑成型品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仁1上设置有一个封胶围合壁11,封胶围合壁11围合成矩形形状,第二模仁2上设置有一个排气通道21,排气通道21的横截面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模仁1上可以设置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的封胶围合壁11,并且封胶围合壁11围合成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对应的,在第二模仁2上可以设置多个排气通道21,每一个封胶围合壁11可以对应设置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的排气通道21,排气通道21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各个排气通道2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排气通道21可以单独地将对应的排气空腔12内的空气排出到第二模仁2外,也可以最终汇合成一路将所有的排气空腔12内的空气排出到第二模仁2外,当然,也可以可选的将多个排气通道21最终汇合成几路将空气从排气空腔12内排出到第二模仁2外,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封胶围合壁11和排气通道21可以根据注塑加工时的实际困气情况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模具还包括第三模仁3,第三模仁3设置在第二模仁2的远离第一模仁1的一侧,第二模仁2的靠近第三模仁3的一侧凹陷形成连通排气通道21的导气腔5和与导气腔5连通的导气槽6,排气通道21将排气空腔12和导气腔5连通,导气槽6延伸至第二模仁2的边缘并连通导气腔5和外界,导气槽6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导气槽6的横截面也可以呈圆形、矩形、梯形、五边形等,型腔内的空气从排气通道21排出后进入到导气腔5内,进而从导气槽6排出到外界。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气腔5和导气槽6可以设置在第三模仁3的靠近第二模仁2的一侧,具体的,第三模仁3的靠近第二模仁2的一侧朝远离第二模仁2的方向凹陷形成导气腔5和与导气腔5连通的导气槽6,导气腔5与排气通道21对应并连通,导气槽6连通导气腔5并延伸至第三模仁3的边缘,导气槽6连通导气腔5与外界,第三模仁3和第二模仁2接触抵紧时型腔内的空气即可从第三模仁3上的导气腔5和导气槽6排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模仁2上和第三模仁3上可以均开设相互匹配的导气腔5和导气槽6,当第二模仁2和第三模仁3接触抵紧时,第二模仁2和第三模仁3上的导气腔5和导气槽6共同将从排气通道21排出的空气排到模具的外界,如此设置可以节约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模具还包括顶杆4,第二模仁2和第三模仁3之间开设有供顶杆4穿过的通孔,顶杆4穿过通孔将第二模仁2和第三模仁3连接,顶杆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根、两根、三根、四根等,顶杆4和第三模仁3相装配处可以设置有间隙,该间隙和导气腔5连通,因此,通过排气通道21排到导气腔5内的空气可以经过该间隙排出到外界,排出空气的效率更高,因此解决困气现象的效果更好。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所述第一模仁的合模面上设置有封胶围合壁,所述第二模仁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封胶围合壁对应设置,在注塑合模时,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封胶围合壁和所述第二模仁之间形成排气空腔,所述封胶围合壁将所述型腔内的熔融塑料隔离在所述排气空腔外,所述封胶围合壁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模仁之间具有供所述型腔内的空气通入所述排气空腔的间隙,所述排气通道经所述间隙与所述排气空腔连通,所述排气通道供所述排气空腔内的空气流动到所述第二模仁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所述第一模仁的合模面上设置有封胶围合壁,所述第二模仁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封胶围合壁对应设置,在注塑合模时,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封胶围合壁和所述第二模仁之间形成排气空腔,所述封胶围合壁将所述型腔内的熔融塑料隔离在所述排气空腔外,所述封胶围合壁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模仁之间具有供所述型腔内的空气通入所述排气空腔的间隙,所述排气通道经所述间隙与所述排气空腔连通,所述排气通道供所述排气空腔内的空气流动到所述第二模仁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还包括第三模仁,所述第三模仁设置在所述第二模仁的远离所述第一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二模仁的靠近所述第三模仁的一侧凹陷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炉邵状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