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60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包括底座、限位杆、顶板、下模胎和防落观测垫,所述底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下模胎,下模胎外侧的底座表面皆安装有环形防漏槽,所述底座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底部的外侧壁上缠绕有触碰传感器,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顶板,顶板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模胎,所述进液口两侧的顶板内部皆设有排气通槽,排气通槽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浮杆,所述浮杆的顶端安装有防落观测垫,防落观测垫内部的边缘位置处皆设有等间距的气体通孔,所述顶板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限位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铸造模具的铸造效果,提高了铸造模具使用时的便利程度,而且避免了铸造液的浪费。

A Casting Mould for Lifting Sproc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sting die for lifting sprocke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limit rod, a top plate, a lower mould tire and a guard observation pad. A lower mould tire is installed at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top of the base, an annular leak-proof groove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base surface of the lower mould tire, a finite position rod is installed at the corner position of the top of the base, and a touch is wound arou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limit rod. The sensor consists of a top plate above the base, an upper die tire at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bottom of the top plate, an exhaust passage groove inside the top pl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intake port, a floating rod at the central position inside the exhaust passage groove, an anti-falling observation pad at the top of the floating rod, an air passage hole with equal spacing at the edge position inside the anti-falling observation pad, and an inner part of the roof plate. Limiting chambers are arranged at the corner 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improves the casting effect of the casting mould, improves the convenience degree of the casting mould in use, but also avoids the waste of the casting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起重链轮
,具体为一种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铸造模具是铸造工艺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很多铸造模具在起重链轮的铸造过程中往往很容易造成铸造液的浪费,还有些铸造模具在使用时一般没有设置合模的指示功能,很容易产生漏泄的现象,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包括底座、限位杆、顶板、下模胎和防落观测垫,所述底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下模胎,下模胎外侧的底座表面皆安装有环形防漏槽,所述底座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底部的外侧壁上缠绕有触碰传感器,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顶板,顶板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模胎,且上模胎与下模胎相互配合,所述上模胎上方的顶板内部设有进液口,且进液口的底端与上模胎相连通,所述进液口内部的顶端安装有防溢盘,防溢盘的内部设有等间距的进液通孔,所述进液口两侧的顶板内部皆设有排气通槽,排气通槽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浮杆,所述浮杆的顶端安装有防落观测垫,防落观测垫内部的边缘位置处皆设有等间距的气体通孔,所述顶板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限位腔,且限位腔与限位杆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底座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固定沉腔。优选的,所述限位腔内部的底端设有环形触碰片,且环形触碰片与触碰传感器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上模胎外侧的顶板底端安装有环形防漏套,且环形防漏套与环形防漏槽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浮杆的长度等于排气通槽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通过在进液口两侧的顶板内部设排气通槽,排气通槽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浮杆,并通过在浮杆的顶端安装防落观测垫,防落观测垫内部的边缘位置处设气体通孔,实现了浇注时的指示功能,从而避免了铸造液的浪费,通过在底座顶端的拐角位置处安装限位杆,限位杆底部的外侧壁上缠绕触碰传感器,并通过在顶板内部的拐角位置处设限位腔,限位腔内部的底端设环形触碰片,实现了铸造模具合模时的提醒功能,从而提高了铸造模具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同时通过在下模胎外侧的底座表面安装环形防漏槽,并通过在上模胎外侧的顶板底端安装环形防漏套,增加了铸造模具合模时的密封程度,从而提高了铸造模具的铸造效果,本技术不仅提高了铸造模具的铸造效果,提高了铸造模具使用时的便利程度,而且避免了铸造液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合模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浮杆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进液口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座;2、限位杆;3、顶板;4、限位腔;5、上模胎;6、排气通槽;7、进液口;8、浮杆;9、环形防漏套;10、环形触碰片;11、触碰传感器;12、环形防漏槽;13、下模胎;14、固定沉腔;15、防落观测垫;16、气体通孔;17、防溢盘;18、进液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包括底座1、限位杆2、顶板3、下模胎13和防落观测垫15,底座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下模胎13,下模胎13外侧的底座1表面皆安装有环形防漏槽12,底座1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限位杆2,限位杆2底部的外侧壁上缠绕有触碰传感器11,该触碰传感器11的型号可为EV345507,底座1的上方设有顶板3,顶板3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模胎5,且上模胎5与下模胎13相互配合,上模胎5外侧的顶板3底端安装有环形防漏套9,且环形防漏套9与环形防漏槽12相互配合,用于防漏工作,上模胎5上方的顶板3内部设有进液口7,且进液口7的底端与上模胎5相连通,进液口7内部的顶端安装有防溢盘17,防溢盘17的内部设有等间距的进液通孔18,进液口7两侧的顶板3内部皆设有排气通槽6,排气通槽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浮杆8,浮杆8的长度等于排气通槽6的长度,便于观察工作,浮杆8的顶端安装有防落观测垫15,防落观测垫15内部的边缘位置处皆设有等间距的气体通孔16,顶板3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限位腔4,且限位腔4与限位杆2相互配合,限位腔4内部的底端设有环形触碰片10,且环形触碰片10与触碰传感器11相互配合,用于指示工作,底座1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固定沉腔14,用于固定工作。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底座1以顶板3进行合模,在合模的过程中通过底座1顶端拐角位置处的限位杆2和限位杆2底部外侧壁上的触碰传感器11分别与顶板3内部拐角位置处的限位腔4和限位腔4内部底端的环形触碰片10相互配合进行限位与合模指示,之后再将铸造液经进液口7与防溢盘17流入上模胎5与下模胎13内部,通过下模胎13外侧底座1表面的环形防漏槽12与上模胎5外侧顶板3底端额环形防漏套9相互配合进行防漏,最后铸造液在加注时气体会沿进液口7两侧顶板3的排气通槽6与防落观测垫15内部边缘位置处的气体通孔16排出,当铸造液到达排气通槽6的液面时会推动排气通槽6内部中心位置处的浮杆8上升,从而带动浮杆8顶端的防落观测垫15上升,这时停止铸造液的加注,以避免铸造液的浪费,完成铸造模具的使用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包括底座(1)、限位杆(2)、顶板(3)、下模胎(13)和防落观测垫(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下模胎(13),下模胎(13)外侧的底座(1)表面皆安装有环形防漏槽(12),所述底座(1)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限位杆(2),限位杆(2)底部的外侧壁上缠绕有触碰传感器(11),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顶板(3),顶板(3)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模胎(5),且上模胎(5)与下模胎(13)相互配合,所述上模胎(5)上方的顶板(3)内部设有进液口(7),且进液口(7)的底端与上模胎(5)相连通,所述进液口(7)内部的顶端安装有防溢盘(17),防溢盘(17)的内部设有等间距的进液通孔(18),所述进液口(7)两侧的顶板(3)内部皆设有排气通槽(6),排气通槽(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浮杆(8),所述浮杆(8)的顶端安装有防落观测垫(15),防落观测垫(15)内部的边缘位置处皆设有等间距的气体通孔(16),所述顶板(3)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限位腔(4),且限位腔(4)与限位杆(2)相互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链轮用铸造模具,包括底座(1)、限位杆(2)、顶板(3)、下模胎(13)和防落观测垫(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下模胎(13),下模胎(13)外侧的底座(1)表面皆安装有环形防漏槽(12),所述底座(1)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限位杆(2),限位杆(2)底部的外侧壁上缠绕有触碰传感器(11),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顶板(3),顶板(3)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模胎(5),且上模胎(5)与下模胎(13)相互配合,所述上模胎(5)上方的顶板(3)内部设有进液口(7),且进液口(7)的底端与上模胎(5)相连通,所述进液口(7)内部的顶端安装有防溢盘(17),防溢盘(17)的内部设有等间距的进液通孔(18),所述进液口(7)两侧的顶板(3)内部皆设有排气通槽(6),排气通槽(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浮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生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市华安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