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桅杆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50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桅杆塔,包括:底座、升降平台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刚性链;升降平台组件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内部与刚性链铰接,且适于驱动刚性链做往复运动;刚性链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与升降平台组件固定连接,且适于通过驱动组件对升降平台进行支撑以及带动升降平台进行升降。通过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平台组件以及支撑强度高的刚性链来实现升降,使新型桅杆塔的体积小型化,载重能量提高,便于在狭窄的空间进行升降操作,实用性强。

New Mast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w mast towe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lifting platform component, a driving component and a rigid chain; a fixed connection between one end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component and the base; a driv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side the base and hinged with a rigid hinge, and is suitable for driving a rigid chain to do reciprocating motion; a rigid chain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platform component far from the driving component, and is suitable for driving through it. The moving component supports the lifting platform and drives the lifting platform to lift. Through the up-and-down movement of lifting platform components and rigid chains with high support strength, the new mast tower can be miniaturized in size, increase the load energy, facilitate lifting operation in narrow space, an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桅杆塔
本技术涉及升降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桅杆塔。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升降机逐渐进入工厂的生产当中,随着需要升降的物品重量越来越大,升降机的体型也随之增大,占地空间很大,在一些狭小的空间,不便于操作。如何在解决起重高度以及载重重量的基础上,减小升降机的体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桅杆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桅杆塔,包括:底座、升降平台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刚性链;所述升降平台组件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与所述刚性链铰接,且适于驱动所述刚性链做往复运动;所述刚性链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组件固定连接,且适于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对所述升降平台进行支撑以及带动所述升降平台进行升降。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平台包括载物平台、多个固定件以及多个伸缩件;多个所述固定件分别设置有适于多个所述伸缩件穿过的过孔;多个所述伸缩件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伸缩件另一端与所述载物平台固定连接;以及所述刚性链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伸缩件的内腔与所述载物平台固定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刚性链的数量与所述伸缩件的数量相同。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伸缩件包括多个伸缩杆;多个所述伸缩杆依次进行套设,且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设置有限位块以防止所述伸缩杆在做往复运动时脱落;以及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固定件进行固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桅杆塔还包括适于所述刚性链放置的链盒;所述链盒上设置有适于所述刚性链进行滑动的滑槽。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链盒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以及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滑槽的出口处,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出口处的一端;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适于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刚性链带动所述升降平台组件进行上升时检测所述刚性链远离所述升降平台组件一端离所述出口处的第一距离,且当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上升距离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工作;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适于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刚性链带动所述升降平台组件进行下降时检测所述刚性链远离所述升降平台组件一端离远离所述滑槽出口处的第二距离,且当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降距离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工作。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适于将所述底座与地面进行加固。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桅杆塔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沿所述底座外壁设置;以及所述控制按键适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刚性链做往复运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桅杆塔还包括与所述底座外壁转动连接且适于将所述控制按键盖合的侧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桅杆塔控制装置,所述桅杆塔控制装置适于控制上述的新型桅杆塔进行升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桅杆塔,升降平台组件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内部与刚性链铰接,且适于驱动刚性链做往复运动;刚性链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与升降平台组件固定连接,且适于通过驱动组件对升降平台进行支撑以及带动升降平台进行升降。通过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平台组件以及支撑强度高的刚性链来实现升降,使新型桅杆塔的体积小型化,载重能量提高,便于在狭窄的空间进行升降操作,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桅杆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桅杆塔的剖面图。图中:100-新型桅杆塔;110-底座;120-升降平台组件;121-载物平台;122-固定件;123-伸缩件;1231-伸缩杆;130-驱动组件;140-刚性链;150-链盒;151-滑槽;160-支撑杆;170-控制按键;180-侧盖。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桅杆塔100。新型桅杆塔100包括底座110、升降平台组件120、驱动组件130以及刚性链140。其中,升降平台组件120一端与底座110固定连接;驱动组件130设置于底座110内部与刚性链140铰接,且适于驱动刚性链140做往复运动;刚性链140远离驱动组件130的一端与升降平台组件120固定连接,且适于通过驱动组件130对升降平台进行支撑以及带动升降平台进行升降。通过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平台组件120以及支撑强度高的刚性链140来实现升降,使新型桅杆塔100的体积小型化,载重能量提高,便于在狭窄的空间进行升降操作,实用性强。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平台包括载物平台121、多个固定件122以及多个伸缩件123;多个固定件122分别设置有适于多个伸缩件123穿过的过孔;多个伸缩件123一端与底座110固定连接,且多个伸缩件123另一端与载物平台121固定连接;以及刚性链140远离驱动组件130的一端通过伸缩件123的内腔与载物平台121固定连接。其中,伸缩件123的数量为3个,固定件122的数量为5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数量可以为其他任意数值。刚性链140的数量与伸缩件123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均为3个,三个伸缩件123形成等边三角形,结构稳定性好。请参阅图2,伸缩件123包括多个伸缩杆1231;多个伸缩杆1231依次进行套设,且相邻两个伸缩杆1231设置有限位块以防止伸缩杆1231在做往复运动时脱落;以及相邻两个伸缩杆1231通过固定件122进行固定。其中,伸缩杆1231的数量为5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新型桅杆塔100还包括适于刚性链140放置的链盒150;链盒150上设置有适于刚性链140进行滑动的滑槽151。通过滑槽151,刚性链140上升或下降的阻力减小,节省了驱动组件130的功率。在本实施例中,链盒150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以及第二位置传感器(图未示)。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滑槽151的出口处,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滑槽151远离出口处的一端。其中,第一位置传感器适于驱动组件130通过刚性链140带动升降平台组件120进行上升时检测刚性链140远离升降平台组件120一端离出口处的第一距离,且当第一距离小于等于预设上升距离时控制驱动组件130停止工作;第二位置传感器适于驱动组件130通过刚性链140带动升降平台组件120进行下降时检测刚性链140远离升降平台组件120一端离远离滑槽151出口处的第二距离,且当第二距离小于等于预设下降距离时控制驱动组件130停止工作。确保了刚性链140伸出的距离不会超过伸缩件的最大长度,其中预设上升距离以及预设下降距离分别为升降平台组件120上升到最大高度以及完全收起时得出的。请继续参阅图1,底座110设置有多个支撑杆160;多个支撑杆160与底座110固定连接,且适于将底座110与地面进行加固。将新型桅杆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桅杆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升降平台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刚性链;所述升降平台组件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与所述刚性链铰接,且适于驱动所述刚性链做往复运动;所述刚性链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组件固定连接,且适于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对所述升降平台进行支撑以及带动所述升降平台进行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桅杆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升降平台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刚性链;所述升降平台组件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与所述刚性链铰接,且适于驱动所述刚性链做往复运动;所述刚性链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组件固定连接,且适于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对所述升降平台进行支撑以及带动所述升降平台进行升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桅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包括载物平台、多个固定件以及多个伸缩件;多个所述固定件分别设置有适于多个所述伸缩件穿过的过孔;多个所述伸缩件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伸缩件另一端与所述载物平台固定连接;以及所述刚性链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伸缩件的内腔与所述载物平台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桅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链的数量与所述伸缩件的数量相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桅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多个伸缩杆;多个所述伸缩杆依次进行套设,且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设置有限位块以防止所述伸缩杆在做往复运动时脱落;以及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固定件进行固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桅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桅杆塔还包括适于所述刚性链放置的链盒;所述链盒上设置有适于所述刚性链进行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居才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英孚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