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151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设有斜导孔的后模仁和具有第一斜顶、第二斜顶的斜顶单元,斜导孔靠近前模仁的一端设置有容纳腔,第一斜顶装于斜导孔内,第一斜顶包括滑槽和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一成型部,第二斜顶装于滑槽内,前模仁、后模仁和第一成型部围成倒扣位,斜导孔远离倒扣位的孔壁朝向容纳腔外设有平行于注塑模具开合模方向的导向面,第二斜顶包括成型端和与导向面邻接的导向端,成型端沿开合模方向朝向后模仁设有位于倒扣位内的第二成型部,当第一斜顶沿斜导孔向前模仁滑动时,导向面控制第二成型部沿开合模方向相对注塑产品的倒扣移动。该注塑模具能实现对具有脱模方向不同的多个的倒扣组合的注塑产品进行成型、脱模。

Injection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jection mould,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die core, a rear die core with an inclined guide hole and an inclined top unit with a first inclined top and a second inclined top. The inclined guide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receptacle at one end near the front die core, the first inclined top is installed in the inclined guide hole, the first inclined top includes a sliding groove and the first forming part located in the receptacle, the second inclined top is installed in the sliding groove, the front die core, the rear die core and the second inclined top are arranged in the sliding groove. The first forming part is surrounded by an inverted position, and the inclined guide hole away from the hole wall of the inverted position is directed toward the accommodation chamber. The second inclined top includes the forming end and the guiding end adjacent to the guiding surface. The forming end is directed toward the rear die Ren alo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forming part is located in the inverted position. When the first inclined top slides along the inclined guide hole to the front die ren, the guiding surface is provided. The surface controls the second forming part to move upside down relative to the injection product alo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irection. The injection mold can realize the moulding and demoulding of injection products with multiple upside-down combinations with different demoulding dire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的设计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来进行,在模具的设计过程中,经常可以碰到产品上会有各种类型的倒扣,使得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倒扣的结构来确定是采用斜顶机构或抽芯机构对倒扣进行成型,以及根据倒扣的结构确定成型出的倒扣与成型元件的之间的脱模方式及脱模方向。然而,现有的斜顶机构或抽芯机构仅能实现成型元件的单一方向脱模,如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斜向的脱模,使得现有的注塑模具仅能实现脱模方向单一的倒扣的成型,导致当存在多个不同脱模方向、不同形状的倒扣结合时,依靠现有的注塑模具是无法完成产品的脱模。如图1所示,注塑产品1包括本体11和垂直于本体11朝外延伸的侧壁12,侧壁12朝向注塑产品1内设置有第一倒扣13,第一倒扣13上设置有沿侧壁1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设置的第二倒扣14。根据该注塑产品1的结构,在进行模具设计时,通常会采用斜顶机构来对其成型。而由注塑产品1的结构可知,在对第一倒扣13进行脱模时,需要斜顶机构的斜顶沿侧壁12的法向朝向注塑产品1内移动来实现第一倒扣13的脱模,而在对第二倒扣14进行脱模时,需要斜顶沿侧壁12的延伸方向朝向注塑产品内移动来实现第二倒扣14的脱模,但由于现有的斜顶无法实现对具有两种脱模方向的倒扣组合进行脱模,使得对注塑产品1的注塑模具进行设计时,会建议客户对注塑模具1进行修改,将第二倒扣14打通(如图2所示),以保证注塑产品1成型后能够脱模。但是,由于需要对注塑产品1进行修改,使得注塑产品的使用和功能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可能需要通过二次注塑来对第二倒扣14进行修补,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对具有多个不同脱模方向、不同形状的倒扣结构结合的注塑产品进行成型、脱模的注塑模具。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仁和斜顶单元,后模仁上设置有斜导孔,斜导孔靠近前模仁的一端设置有容纳腔,斜顶单元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斜导孔内的第一斜顶,第一斜顶靠近前模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成型部,第一成型部位于容纳腔内,第一成型部包括第一成型面和第一成型面连接的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平行于注塑模具的开合模方向,第二成型面与开合模方向相交,前模仁、后模仁、第一成型面和第二成型面围成倒扣位,其中,斜导孔远离第一成型面的孔壁朝向容纳腔外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平行于第一成型面,第一斜顶上还设置有滑槽,滑槽贯穿第一斜顶并朝向第一成型面设置,沿开合模方向,滑槽靠近倒扣位的一端与前模仁之间的距离小于滑槽远离倒扣位的一端与前模仁之间的距离,斜顶单元还包括第二斜顶,第二斜顶沿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内,第二斜顶包括成型端和导向端,成型端包括第三成型面和与第三成型面连接的第四成型面,第三成型面与第一成型面共面,第四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共面,第四成型面沿开合模方向朝向后模仁设置有第二成型部,第二成型部位于倒扣位内,导向端与导向面邻接。由上可见,通过对斜顶单元以及后模仁的结构设计,使得当第一斜顶沿斜导孔滑动将注塑产品顶出时,第一斜顶在斜导孔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一成型部沿水平方向朝向注塑模具内相对注塑产品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成型部与注塑产品的第一倒扣进行脱模,同时,第二斜顶在导向面和滑槽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二成型部沿开合模方向相对注塑产品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成型部与注塑产品的第二倒扣进行脱模。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能够实现在不需要对注塑产品的结构进行改变的情况下,对具有两种脱模方向的倒扣组合的注塑产品进行成型,并保证成型出的倒扣组合能够顺利脱模,使得该注塑模具具有可实现对具有多个不同脱模方向、不同形状的倒扣结构结合的注塑产品进行成型、脱模的优点。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滑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沿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地设置,第二斜顶上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位于限位槽内。由上可见,限位槽用于对第二斜顶的滑动进行限位,避免第二斜顶从滑槽内脱落。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斜顶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朝向滑槽设置,安装孔内安装有限位组件,第二斜顶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多个限位孔沿滑槽的延伸方向分布,限位组件的限位部可沿安装孔的轴线移动至滑槽内,使限位部与多个限位孔中的一个邻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限位组件为弹簧柱塞,弹簧柱塞包括壳体、柱塞和弹簧,壳体安装在安装孔内,壳体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凹槽沿安装孔的轴向延伸地设置,限位部设置在柱塞上,柱塞沿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凹槽内,弹簧安装在凹槽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凹槽、柱塞抵接,弹簧驱动柱塞沿凹槽滑动。由上可见,在注塑产品脱模过程中,当滑槽移动出后模仁时,限位组件能够对第二斜顶进行限位,以避免第二斜顶发生回退而导致第二成型部与注塑产品发生撞击,此外,限位组件还能够在第一斜顶进行复位时对第二斜顶进行限位,以保证第二斜顶能顺利进入后模仁内。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斜导孔的轴线与导向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为5度至12度。进一步的方案是,滑槽的轴线与导向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为70度至85度。由上可见,通过对斜导孔的倾斜角度以及滑槽的倾斜角度的设置,能够保证当第一斜顶将注塑产品顶出并与第一倒扣进行脱模的同时,第二斜顶能够沿开合模方向相对注塑产品滑动,实现第二成型部与成型出的第二倒扣进行脱模。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沿开合模方向,第二斜顶朝向前模仁移动的移动距离与第二成型部的高度之差大于或等于2毫米。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斜顶可相对滑槽滑动的最大距离为:第二斜顶沿开合模方向的移动距离与第一夹角的正弦值的比值。由上可见,对第二斜顶的移动距离以及第二斜顶滑动距离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二成型部与第二倒扣脱模时的可靠性,使第二成型部能够与第二倒扣顺利脱模。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向面上安装有第一耐磨块,第一耐磨块与导向端邻接。由上可见,第一耐磨块能够防止导向面被过度磨损,从而对后模仁进行保护,延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注塑模具的维修、更换成本,且便于注塑模具的维护。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斜顶朝向导向面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耐磨块,第二耐磨块与斜导孔邻接。由上可见,第二耐磨块能够有效降低第一斜顶、后模仁的磨损程度,延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所要成型的注塑产品。图2是现有的为了便于加工而改变结构后的注塑产品的局部视图。图3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后模仁的结构图。图6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第一斜顶的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下的第一斜顶的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第二斜顶的结构图。图11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下的第二斜顶的结构图。图12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第一脱模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第二脱模状态的局部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主要针对本技术注塑模具在现有的一款注塑产品上的应用,但不限于该注塑产品,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仁,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斜导孔,所述斜导孔靠近所述前模仁的一端设置有容纳腔;斜顶单元,所述斜顶单元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斜导孔内的第一斜顶,所述第一斜顶靠近所述前模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成型部包括第一成型面和所述第一成型面连接的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平行于所述注塑模具的开合模方向,所述第二成型面与所述开合模方向相交,所述前模仁、所述后模仁、所述第一成型面和所述第二成型面围成倒扣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孔远离所述第一成型面的孔壁朝向所述容纳腔外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一斜顶上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一斜顶并朝向所述第一成型面设置,沿所述开合模方向,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倒扣位的一端与所述前模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倒扣位的一端与所述前模仁之间的距离;所述斜顶单元还包括第二斜顶,所述第二斜顶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斜顶包括成型端和导向端,所述成型端包括第三成型面和与所述第三成型面连接的第四成型面,所述第三成型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共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共面,所述第四成型面沿所述开合模方向朝向所述后模仁设置有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位于所述倒扣位内,所述导向端与所述导向面邻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仁,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斜导孔,所述斜导孔靠近所述前模仁的一端设置有容纳腔;斜顶单元,所述斜顶单元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斜导孔内的第一斜顶,所述第一斜顶靠近所述前模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成型部包括第一成型面和所述第一成型面连接的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平行于所述注塑模具的开合模方向,所述第二成型面与所述开合模方向相交,所述前模仁、所述后模仁、所述第一成型面和所述第二成型面围成倒扣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孔远离所述第一成型面的孔壁朝向所述容纳腔外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一斜顶上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一斜顶并朝向所述第一成型面设置,沿所述开合模方向,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倒扣位的一端与所述前模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倒扣位的一端与所述前模仁之间的距离;所述斜顶单元还包括第二斜顶,所述第二斜顶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斜顶包括成型端和导向端,所述成型端包括第三成型面和与所述第三成型面连接的第四成型面,所述第三成型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共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共面,所述第四成型面沿所述开合模方向朝向所述后模仁设置有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位于所述倒扣位内,所述导向端与所述导向面邻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地设置;所述第二斜顶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限位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顶上设置有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赖维勇张展隆
申请(专利权)人:三威实业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