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97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包括2个射频接头(1)、PCB板(4)和转接件(3),射频接头(1)由内至外包括内接触件(11)、绝缘件(13)、外接触件(12),转接件(3)连接2个射频接头(1)的内接触件(11);所述PCB板(4)包含与所述内接触件(11)贴装结合的内接触区域(41)和与所述外接触件(12)贴装结合的外接触区域(42)。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免焊接、贴装方式,安装方便。

Coplanar Interplate Floating RF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射频同轴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印制板与印制板之间互连的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设备等整机设备的小型化、模块化的趋势,射频模块的信号互连也从传统的平行板间连接发展到共面板间连接。传统的共面板间射频互连技术主要采用半刚性跳线手工焊接互连,组装效率低,一致性较差。现有的技术中,如(CN_102064400_A)专利中所描述的连接器,采用弹性金属跳线实现共面板间连接,但其使用频率很低,难以实现射频信号的传输;如(CN_102044812_B)专利中描述的连接器,采用两个焊接到PCB的插头和插座水平插接,实现射频信号的传输,但是对于PCB板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安装错位,导致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其具有安装方便、性能稳定、安装容隙大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包括2个射频接头1、PCB板4和转接件3,射频接头1由内至外包括内接触件11、绝缘件13、外接触件12;转接件3连接2个射频接头1的内接触件11;PCB板4包含与所述内接触件11贴装结合的内接触区域41和与所述外接触件12贴装结合的外接触区域42。这样可以方便射频接头与PCB板之间的安装,由转接件完成射频信号在2个射频接头之间传输。进一步,内接触件11由上至下包括弹针111、内弹簧112和内导体113;外接触件12由上至下包括接外触体121、外弹簧122和外导体123;弹针111与内接触区域41接触;外触体121与外接触区域41接触;二个内导体113之间通过转接件3连接。这样,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Z轴方向)进一步,内接触区域41的面积大于弹针111的截面积;外接触区域42的面积大于外触体121的截面积。这样,射频接头1可以在PCB板4的接触区域内左右浮动(X、Y轴方向)。进一步,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还包含壳体21,壳体21包含用于将各射频接头1安装在同一共面的开孔211和用于定位射频接头1的内台阶212。由于开孔211、内台阶212的定位基准相同,保证了射频接头1安装的位置精度和一致性。进一步,壳体21包含用于容纳转接件3的空腔213。进一步,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还包含安装在壳体底部的壳盖22,壳盖22上设有用于固定射频接头1的凹槽221,保证固定所有射频接头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免焊接、贴装方式,安装方便。2、本专利技术的射频接头采用浮动结构,与PCB接触区域亦存在浮动,所以可以实现射频电连接器和PCB板间三轴方向浮动。3、本专利技术的射频接头采用同一个壳体进行安装定位,安装精度高,加工便利。4、本专利技术通过转接件3的定制,可以实现各种尺寸的共面板间的互连,降低开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射频电连接器组合后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射频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PCB板的接触区域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外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包括2个射频接头1、PCB板4和转接件3,射频接头1由内至外包括内接触件11、绝缘件13、外接触件12;转接件3连接2个射频接头1的内接触件11;PCB板4包含与所述内接触件11贴装结合的内接触区域41和与所述外接触件12贴装结合的外接触区域42。本实例的射频接头1将左右两块PCB板连接到一起。本实施例中,2个射频接头和1个转接件为一套组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配置若干套组件,如图1所示,是由3套组件组成,共有6个射频接头和3个转接头。图1所示的射频接头排布方式及尺寸仅为一种排布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如图2所示,射频接头1的剖视示意图。主要包括内接触件11,外接触件12和绝缘件13;内接触件11主要包括弹针111、弹簧112和内导体113;外接触件12主要包括接外触体121、弹簧122和外导体123。由于内接触件11和外接触件12均包含弹簧,所以整个射频接头1在Z轴方向存在浮动。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中射频接头的一种实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如图3所示,PCB板与本实施例的接触区域形式,具体尺寸应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调整。PCB板包含内接触区域41和外接触区域42,内接触区域41和弹针111接触,且内接触区域41的面积大于弹针111的截面积;外接触区域42与外接触体121,且外接触区域41的面积大于外接触体121的截面积。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射频接头1可以在PCB板4的接触区域内左右浮动(X、Y轴方向)。转接件3存在多种形式,多种尺寸。通过定制转接件3,可以按照实际使用要求,在射频接头1位置确定后,实现射频接头1间的连通。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多样化和模块化。本实施例所示的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还包含外壳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壳2主要包括壳体21和壳盖22。壳体21上的开孔211和台阶212用于安装射频接头1,空腔213用于容纳转接件3,壳盖22上的凹槽221用于保证固定射频接头1。故壳体的结构形式决定了本实施例的整体尺寸和射频接头1的排布及位置精度。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在组装好后,可通过螺钉5固定到机箱内。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例如射频接头排布不同、射频接头数量不同、壳体法兰不同、壳体尺寸不同等,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包括2个射频接头(1)、PCB板(4)和转接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接头(1)由内至外包括内接触件(11)、绝缘件(13)、外接触件(12),所述转接件(3)连接2个射频接头(1)的内接触件(11);所述PCB板(4)包含与所述内接触件(11)贴装结合的内接触区域(41)和与所述外接触件(12)贴装结合的外接触区域(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包括2个射频接头(1)、PCB板(4)和转接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接头(1)由内至外包括内接触件(11)、绝缘件(13)、外接触件(12),所述转接件(3)连接2个射频接头(1)的内接触件(11);所述PCB板(4)包含与所述内接触件(11)贴装结合的内接触区域(41)和与所述外接触件(12)贴装结合的外接触区域(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触件(11)由上至下包括弹针(111)、内弹簧(112)和内导体(113);外接触件(12)由上至下包括接外触体(121)、外弹簧(122)和外导体(123);弹针(111)与内接触区域(41)接触;外触体(121)与外接触区域(41)接触;二个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苏云匡秀娟杜如民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