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模块及板对板电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7522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模块及板对板电连接装置。板对板电连接装置包含上电路板、设于上电路板的第一互补连接器、下电路板及电连接模块。电连接模块电连接上电路板与下电路板,并包括上板、设于上板用以与第一互补连接器配接的第一连接器、下板、多个支撑导引组件、多个弹性件、电连接单元及柔性电路板。支撑导引组件连接上板与下板,且使上板可相对于下板在板面的平面方向及上下方向浮动。弹性件设置于上板与下板之间,以提供上板弹性支撑力。电连接单元设置于下板以电连接下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一连接器及电连接单元。

Electrical Connection Module and Plate-to-Plate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connection module and a plate-to-plate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The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comprises an upper circuit board, a first complementary connector arranged on the upper circuit board, a lower circuit board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module. The electric connection module electrically connects the upper circuit board and the lower circuit board, and includes the upper board, the first connector, the lower board,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and guiding components, a plurality of elastic parts, an electric connection unit and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rranged on the upper board for mating with the first complementary connector. The support guide assembly connects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plate, and enables the upper plate to float in the plane direction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relative to the lower plate. The elastic me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plate to provide the elastic support force of the upper plate. The electric connection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board to electrically connect the lower circuit board. Th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ly connects the first connector and th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模块及板对板电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模块,特别涉及一种用以连接两个电路板的电连接模块及板对板电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使用柔性电路板与电路板连接的电连接系统,例如美国专利号US7,014,475所揭露的,该案是将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电路板的两面,在柔性电路板的中间设置一个电连接器。另例如美国专利号US6,520,789所揭露的连接系统,是利用柔性电路板连接两电路板的技术,其通过夹压的压力使柔性电路板的电路与上、下电路板的电路直接压接,没有通过连接器连接,此种利用结构性的压块压制使电路板之间形成电性连接的做法,不仅容易有接触不良的问题,且亦较不适用于高速多信号的传输。此外,一般将两个电路板之间板对板的电连接通常是利用两个连接器配接,但是当两个电路板之间的间距过大时,配接的两个连接器的端子需要做的很长,如此端子的阻抗势必会增加,且长端子之间的接触正向力会降低,不利于高速信号的传输。另一种常见的板对板连接方式,是使用一个中间转接连接器来插接两个电路板上的连接器,但是这种构造也会增加三组连接端子之间的阻抗,不利于高速信号的传输。而且上述连接器之间的配接,如果两电路板之间的位置有较大的偏移,要配接的连接器即无法配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补偿两电路板的位置偏差及吸收外在环境外力的电连接模块。于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模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含一上板、一第一连接器、一下板、多个支撑导引组件、多个弹性件、一电连接单元及一柔性电路板。该第一连接器设于该上板。该下板与该上板相间隔地位于该上板的下方。多个所述支撑导引组件连接该上板与该下板,且使该上板可相对于该下板在板面的平面方向及上下方向浮动。多个所述弹性件设置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以提供该上板弹性支撑力。该电连接单元设置于该下板。该柔性电路板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的上连接部,及一电连接于该电连接单元的下连接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板具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导孔,多个所述导孔分别供多个所述支撑导引组件穿设,且每一导孔的孔径大于对应的支撑导引组件的外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支撑导引组件包括一支撑柱及一上限位件,该支撑柱的下端固定于该下板,该支撑柱穿设于对应的导孔且该支撑柱的外径小于该导孔的孔径,该上限位件位于该支撑柱的上端且位于该上板的上方,该上限位件的外径大于对应导孔的孔径,以限制该上板往上的最高位置,多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套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含多个上挡块,多个所述上挡块设于该上板以限制该第一连接器与一互补连接器的配接深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支撑导引组件还包括一锁件以连接该支撑柱与该上限位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板的上表面设有导电迹线,该第一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的上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该导电迹线,通过该导电迹线使该第一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柔性电路板的上连接部设于该上板的上表面,该第一连接器设于该上连接部且与该上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导电迹线,该电连接单元由多个焊接件构成,多个所述焊接件植装于该下板的下表面并与该下板的导电迹线电连接,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该下板的导电迹线,通过该下板的导电迹线使该电连接单元及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设置在该下板的下表面,该电连接单元由多个焊接件构成,多个所述焊接件植装于该下连接部而与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设于该下板的下表面,该电连接模块还包含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设于该下连接部且与该下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导电迹线,该电连接模块还包含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该下板的导电迹线,通过该下板的导电迹线使该第二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其中另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电连接模块的板对板电连接装置。于是,本专利技术板对板电连接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含一上电路板、设于该上电路板的一第一互补连接器、一下电路板及一电连接模块。该电连接模块电连接该上电路板与该下电路板,并包括一上板、一第一连接器、一下板、多个支撑导引组件、多个弹性件、一电连接单元及一柔性电路板。该第一连接器设于该上板,用以与该第一互补连接器配接。该下板与该上板相间隔地位于该上板的下方。多个所述支撑导引组件连接该上板与该下板,且使该上板可相对于该下板在板面的平面方向及上下方向浮动。多个所述弹性件设置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以提供该上板弹性支撑力。该电连接单元设置于该下板以电连接该下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的上连接部,及一电连接于该电连接单元的下连接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板具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导孔,多个所述导孔分别供多个所述支撑导引组件穿设,且每一导孔的孔径大于对应的支撑导引组件的外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支撑导引组件包括一支撑柱及一上限位件,该支撑柱的下端固定于该下板,该支撑柱穿设于对应的导孔且该支撑柱的外径小于该导孔的孔径,该上限位件位于该支撑柱的上端且位于该上板的上方,该上限位件的外径大于对应导孔的孔径,以限制该上板往上的最高位置,多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套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连接模块还包括多个上挡块,多个所述上挡块设于该上板以限制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一互补连接器的配接深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支撑导引组件还包括一锁件以连接该支撑柱与该上限位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电路板及该下电路板各自被固定,且该上电路板被固定的位置能使该上板压缩多个所述弹性件,并使该上板与多个所述上限位件之间形成间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板的上表面设有导电迹线,该第一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的上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该导电迹线,通过该导电迹线使该第一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柔性电路板的上连接部设于该上板的上表面,该第一连接器设于该上连接部且与该上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导电迹线,该电连接单元由多个焊接件构成,多个所述焊接件植装于该下板的下表面并与该下板的导电迹线电连接,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该下板的导电迹线,通过该下板的导电迹线使该电连接单元及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设置在该下板的下表面,该电连接单元由多个焊接件构成,多个所述焊接件植装于该下连接部而与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含设于该下电路板的一第二互补连接器,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设于该下板的下表面,该电连接模块还包括用以与该第二互补连接器配接的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设于该下连接部且与该下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含设于该下电路板的一第二互补连接器,该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导电迹线,该电连接模块还包括用以与该第二互补连接器配接的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该下板的导电迹线,通过该下板的导电迹线使该第二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一互补连接器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模块,包含:一上板;一第一连接器,设于该上板;一下板,与该上板相间隔地位于该上板的下方;多个支撑导引组件,连接该上板与该下板,且使该上板可相对于该下板在板面的平面方向及上下方向浮动;多个弹性件,分别设置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以提供该上板弹性支撑力;一电连接单元,设置于该下板;及一柔性电路板,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的上连接部及一电连接于该电连接单元的下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模块,包含:一上板;一第一连接器,设于该上板;一下板,与该上板相间隔地位于该上板的下方;多个支撑导引组件,连接该上板与该下板,且使该上板可相对于该下板在板面的平面方向及上下方向浮动;多个弹性件,分别设置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以提供该上板弹性支撑力;一电连接单元,设置于该下板;及一柔性电路板,具有一电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的上连接部及一电连接于该电连接单元的下连接部。2.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模块,其中,该上板具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导孔,多个所述导孔分别供多个所述支撑导引组件穿设,且每一导孔的孔径大于对应的支撑导引组件的外径。3.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2所述电连接模块,其中,每一支撑导引组件包括一支撑柱及一上限位件,该支撑柱的下端固定于该下板,该支撑柱穿设于对应的导孔且该支撑柱的外径小于该导孔的孔径,该上限位件位于该支撑柱的上端且位于该上板的上方,该上限位件的外径大于对应导孔的孔径,以限制该上板往上的最高位置,多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套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柱。4.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模块,还包含多个上挡块,多个所述上挡块设于该上板以限制该第一连接器与一互补连接器的配接深度。5.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模块,其中,每一支撑导引组件还包括一锁件以连接该支撑柱与该上限位件。6.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电连接模块,其中,该上板的上表面设有导电迹线,该第一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的上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该导电迹线,通过该导电迹线使该第一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7.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电连接模块,其中,该柔性电路板的上连接部设于该上板的上表面,该第一连接器设于该上连接部且与该上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8.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电连接模块,其中,该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导电迹线,该电连接单元由多个焊接件构成,多个所述焊接件植装于该下板的下表面并与该下板的导电迹线电连接,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该下板的导电迹线,通过该下板的导电迹线使该电连接单元及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9.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电连接模块,其中,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设置在该下板的下表面,该电连接单元由多个焊接件构成,多个所述焊接件植装于该下连接部而与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10.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电连接模块,其中,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设于该下板的下表面,该电连接模块包含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设于该下连接部且与该下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11.如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电连接模块,其中,该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导电迹线,该电连接模块包含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的下连接部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该下板的导电迹线,通过该下板的导电迹线使该第二连接器及该柔性电路板电连接。12.一种板对板电连接装置,包含:一上电路板;一第一互补连接器,设于该上电路板;一下电路板;及一电连接模块,电连接该上电路板与该下电路板,并包括:一上板,一第一连接器,设于该上板,用以与该第一互补连接器配接,一下板,与该上板相间隔地位于该上板的下方,多个支撑导引组件,连接该上板与该下板,且使该上板可相对于该下板在板面的平面方向及上下方向浮动,多个弹性件,设置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湖皎汤玛士·G·普雷摩哈洛德·K·兰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