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器、地面站室外单元及射频前端收发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96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10:13
一种双工器、地面站室外单元及射频前端收发模块,双工器的接收输入口和发射输出口分别连接在双工器的合路输出波导口两侧,接收输入口和发射输出口位于同一平面,合路输出波导口垂直于接收输入口和发射输出口所在平面设置,低噪声下变频器连接接收输入口,上变频功率放大器连接发射输出口,地面站室外单元配置于顶板上,顶板底部对称布置有一对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包括阵列的散热齿以及位于散热齿起始端的风扇,散热齿的末端朝向凸起腔的对侧。通过双工器结构、室外单元的集成化设计、收发模块的散热设计,极大缩小了体积及转动高度,有效实现了卫星通信地面站端的扁平化,为便携化提供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器、地面站室外单元及射频前端收发模块
本专利技术属于卫星通信,涉及卫星通信系统地面站端,尤其与一种双工器、地面站室外单元及射频前端收发模块有关。
技术介绍
在卫星通信系统地面站端,上变频功率放大器BUC和低噪声下变频器LNB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地面端站主要由反射面天线、双工器、上变频功率放大器BUC、低噪声下变频器LNB和室内单元IndoorUnit等五部分组成,具体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该种结构存在体积大,携带不便,结构冗余多等缺陷,并不利于视频前端高度集成化的发展。同时,传统的结构中,射频前端部分,即室外单元OutdoorUnit结构,如图2所示,是由双工器01、上变频功率放大器BUC03、低噪声下变频器LNB02三个分离的部分组成,在装配上温度敏感的LNB02是独立在热耗较大的BUC03之外的,为了满足BUC03的散热又配置了单独的散热结构04,其性能变化主要受外部环境温度影响。这种基本结构及连接方式,过于复杂繁琐,且可从图2中看出,在双工器转动时,整体的转动高度h明显过高,回转半径过大,无法满足卫星通信地面站端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需求。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器的接收输入口(22)和发射输出口(23)分别连接在双工器的合路输出波导口(21)两侧,接收输入口(22)和发射输出口(23)位于同一平面,合路输出波导口(21)垂直于接收输入口(22)和发射输出口(23)所在平面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器的接收输入口(22)和发射输出口(23)分别连接在双工器的合路输出波导口(21)两侧,接收输入口(22)和发射输出口(23)位于同一平面,合路输出波导口(21)垂直于接收输入口(22)和发射输出口(23)所在平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合路输出波导口(21)通过折形接收通路体(24)连接接收输入口(22),合路输出波导口(21)通过折形发射通路体(25)连接发射输出口(23)。3.一种地面站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噪声下变频器(3)、上变频功率放大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低噪声下变频器(3)连接接收输入口(22),上变频功率放大器连接发射输出口(23)。4.一种射频前端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以及设于底板(10)的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站室外单元,地面站室外单元设于底板(10)的腔体内,合路输出波导口(21)下部伸出到腔体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前端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底板(10)一侧设有与腔体连通的凸起腔(17),低噪声下变频器(3)的下部位于腔体内,上部位于凸起腔(17)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前端收发模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良兵郭晓锋董光利左立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