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1736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包括尾水排放池,所述尾水排放池的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放管,所述尾水排放池的另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出管,所述纯净水排放管与纯净水排出管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蓄能板,所述第一蓄能板上设有卡接机构,所述第一蓄能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蓄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够将工业尾水中的热量加以回收,对纯净水进行加热以供工业使用,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业废水的温度。

Small Tailrace Energy Storage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处理
,尤其涉及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但是能源利用效率却非常低。我国的工业发展异常迅猛,工厂产生的工业尾水一般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每天排放的尾水非常多。而这些尾水温度较高,直接排放到河流会使河流温度升高,影响植物与生物的成长,并且能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其能够将工业尾水中的热量加以回收,对纯净水进行加热以供工业使用,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业废水的温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包括尾水排放池,所述尾水排放池的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放管,所述尾水排放池的另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出管,所述纯净水排放管与纯净水排出管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蓄能板,所述第一蓄能板上设有卡接机构,所述第一蓄能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蓄能板。优选地,所述第一蓄能板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第一蓄能板内设有第一装置腔,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末端均延伸至第一装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在第一装置腔内弯曲设置,所述出水管位于第一蓄能板外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加热管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贯穿第一装置腔,所述连接管与进水管位于第一蓄能板外的一端侧壁均设有螺纹。优选地,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蓄能板一侧的插条以及设置在另一侧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上方设有锁紧机构。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滑槽上方的圆腔,所述圆腔内设有抵板,所述抵板的下端固定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下端延伸至滑槽内,所述抵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上端贯穿圆腔的内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拉把,所述拉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插条上设有与楔形块相配合的插槽。优选地,所述第二蓄能板内设有第二装置腔,所述第一装置腔与第二装置腔内均填满相变材料,所述第二装置腔内弯曲设有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两端延伸至第二蓄能板的上端,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套。优选地,所述第二蓄能板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设置有多个第一蓄能板,多个第一蓄能板拼接在一起,将尾水排放池上方覆盖住,有效的吸收排放池上蒸汽的热量,对纯净水进行加热。2、设置有第二蓄能板,第二蓄能板拼接在第一蓄能板的下方,能够吸收尾水排放池内的热量用来加热,将尾水热量最大化利用,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尾水的温度,避免流入河流中影响水生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的第一蓄能板与第二蓄能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的第一蓄能板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第一蓄能板、3出水管、4第一螺纹套、5滑槽、6连接管、7第二螺纹套、8第二加热管、9第二蓄能板、10相变材料、11第一加热管、12插条、13拉杆、14拉把、15弹簧、16楔形块、17抵板、18圆腔、19纯净水排放管、20纯净水排出管、21通孔、22尾水排放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包括尾水排放池22,尾水排放池22的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放管19,尾水排放池22的另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出管20,纯净水排放管19与纯净水排出管20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蓄能板2,第一蓄能板2上设有卡接机构,第一蓄能板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蓄能板9。本技术中,第一蓄能板2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进水管1与出水管3,第一蓄能板2内设有第一装置腔,进水管1与出水管3的末端均延伸至第一装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管11,第一加热管11在第一装置腔内弯曲设置,出水管3位于第一蓄能板2外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套4,第一加热管11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管6,连接管6的下端贯穿第一装置腔,连接管6与进水管1位于第一蓄能板2外的一端侧壁均设有螺纹,两个第一蓄能板2进行前后拼接时,只需将第一蓄能板2上的进水管1与另一个第一蓄能板2的第一螺纹套4螺纹连接,但是最前端的第一蓄能板2的进水管1与纯净水排放管19连接,最后方的第一蓄能板2的出水管3通过第一螺纹套4与纯净水排出管20连接。卡接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蓄能板2一侧的插条12以及设置在另一侧的滑槽5,滑槽5的上方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滑槽5上方的圆腔18,圆腔18内设有抵板17,抵板17的下端固定有楔形块16,楔形块16的下端延伸至滑槽5内,抵板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杆13,拉杆13的上端贯穿圆腔18的内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拉把14,拉杆13上套设有弹簧15,插条12上设有与楔形块16相配合的插槽,两个第一蓄能板2进行左右拼接时,只需将左侧第一蓄能板2上的插条12滑入右侧第二蓄能板2的滑槽5内,楔形块16插入插条12上的插槽内进行固定,可将尾水排放池22上方覆盖住,使余热被最大化利用。第二蓄能板9内设有第二装置腔,第一装置腔与第二装置腔内均填满相变材料10,第二装置腔内弯曲设有第二加热管8,第二加热管8的两端延伸至第二蓄能板9的上端,第二加热管8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套7,第二蓄能板9上的第二加热管8通过两个第二螺纹套7与连接管6连接,第二蓄能板9位于池内,第二蓄能板9内的相变材料10能够最大化吸收尾水的热量,对第二加热管8进行加热。第二蓄能板9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21,能够增大与尾水的接触面积。本技术中,两个第一蓄能板2进行前后拼接时,只需将第一蓄能板2上的进水管1与另一个第一蓄能板2的第一螺纹套4螺纹连接,但是最前端的第一蓄能板2的进水管1与纯净水排放管19连接,最后方的第一蓄能板2的出水管3通过第一螺纹套4与纯净水排出管20连接,两个第一蓄能板2进行左右拼接时,只需将左侧第一蓄能板2上的插条12滑入右侧第二蓄能板2的滑槽5内,楔形块16插入插条12上的插槽内进行固定,可将尾水排放池22上方覆盖住,相变材料10能够吸收上方的蒸汽对第一加热管11进行加热,第二蓄能板9上的第二加热管8通过两个第二螺纹套7与连接管6连接,第二蓄能板9位于池内,第二蓄能板9内的相变材料10能够最大化吸收尾水的热量,对第二加热管8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纯净水的加热,第一加热管11与第二加热管8弯曲设置使加热更加充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包括尾水排放池(22),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排放池(22)的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放管(19),所述尾水排放池(22)的另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出管(20),所述纯净水排放管(19)与纯净水排出管(20)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蓄能板(2),所述第一蓄能板(2)上设有卡接机构,所述第一蓄能板(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蓄能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包括尾水排放池(22),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排放池(22)的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放管(19),所述尾水排放池(22)的另一侧内壁设有纯净水排出管(20),所述纯净水排放管(19)与纯净水排出管(20)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蓄能板(2),所述第一蓄能板(2)上设有卡接机构,所述第一蓄能板(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蓄能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能板(2)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进水管(1)与出水管(3),所述第一蓄能板(2)内设有第一装置腔,所述进水管(1)与出水管(3)的末端均延伸至第一装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管(11),所述第一加热管(11)在第一装置腔内弯曲设置,所述出水管(3)位于第一蓄能板(2)外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套(4),所述第一加热管(11)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的下端贯穿第一装置腔,所述连接管(6)与进水管(1)位于第一蓄能板(2)外的一端侧壁均设有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尾水蓄能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俊芳张立利刘垚周劲林青颖郝雅娟韩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政和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