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137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驾驶室、发动机、脱粒机体、对经过所述脱粒机体处理的物料进行收集的粮箱以及对所述发动机排放尾气进行处理的尾气后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固定在所述脱粒机体与所述驾驶室之间的机架上,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左后侧,或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右后侧以及所述发动机的右上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履带式收获机,将尾气后处理装置安装在脱粒机体左前侧与所述驾驶室之间的空间里,并位于发动机的左上侧和驾驶室的左后侧,这个位置既不阻挡视野,又易于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维修更换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
本技术涉及履带式收获机的尾气后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收获机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及履带式收获机。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关于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有的柴油机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需要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尾气进行后处理,但是在履带式收获机上很难有合适的空间进行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布置,甚至在安装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时候,需要改变整机的布局和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驾驶室、发动机、脱粒机体、对经过所述脱粒机体处理的物料进行收集的粮箱以及对所述发动机排放尾气进行处理的尾气后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固定在所述脱粒机体与所述驾驶室之间的机架上,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左后侧,或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右后侧以及所述发动机的右上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履带式收获机,将尾气后处理装置安装在脱粒机体左前侧与所述驾驶室之间的空间里,并位于发动机的左上侧和驾驶室的左后侧,这个位置既不阻挡视野,又易于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维修更换保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呈直线型结构竖直布置或呈L型结构,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尾部的排气尾管向上延伸后朝向所述驾驶室的左侧弯曲。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尾气后处理装置设置成直线型结构或L型结构,可以根据收获机驾驶室后侧空间以及尾气排放高度的限制来选择合适结构的尾气后处理装置。进一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和颗粒捕捉器,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尾气进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排气口与所述颗粒捕捉器的进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排气尾管连接在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尾气出口上,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和所述颗粒捕捉器依次连接成直线型结构或垂直连接成L型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柴油氧化催化器和颗粒捕捉器作为尾气后处理装置,可以适用于小排量的履带式收获机的尾气后处理需求。进一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颗粒捕捉器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尾气进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排气口与所述颗粒捕捉器的进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颗粒捕捉器的排气口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的进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排气尾管连接在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的尾气出口上;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所述颗粒捕捉器以及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依次连接成直线型结构;或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与所述颗粒捕捉器依次连接成直线型、然后再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垂直连接成L型结构;或所述颗粒捕捉器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依次连接成直线型结构、然后再与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连接成L型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柴油氧化催化器、所述颗粒捕捉器以及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作为尾气后处理装置,可以适用于大排量的履带式收获机的尾气后处理需求。进一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尿素泵罐总成,所述尿素泵罐总成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连接并为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提供尿素;所述发动机的右侧设有对其进行冷却的水箱,所述尿素泵罐总成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与所述粮箱之间的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右上方以及水箱的左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尿素泵罐总成位置的限定,有利于尿素溶液的添加。进一步,还包括燃油喷射系统,所述燃油喷射系统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并为所述发动机提供燃油,所述发动机的右侧设有对其进行冷却的水箱,所述燃油喷射系统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与所述粮箱之间,并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所述水箱的左侧以及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右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燃油喷射系统位置进行限定,整机布局更加合理,方便与发动机的连接,也不影响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安装。进一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外侧包裹有隔热套。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外侧包裹隔热套,消除杂草与颖糠堆积造成着火的隐患。进一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与所述发动机之间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中部连接有一段用于减振的波纹管;所述进气管外包裹有隔热套。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气管中部连接一段用于减振的波纹管,可有效降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使尾气后处理装置不容易损坏,在进气管的外侧包裹隔热套,可有效防火和保温。进一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通过一固定缓震装置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与所述脱粒机体之间;所述固定缓震装置包括环形连接件、连接轴和减震垫,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环形连接件设置,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两侧且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两侧面之间各压接有一减震垫,所述连接轴的至少一端用于与脱粒机体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尾气后处理装置通过一固定缓震装置安装在驾驶室与脱粒机体之间,可有效减缓收获机在运行过程中对尾气后处理装置造成的振动损伤。进一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各个部件之间通过卡箍连接固定,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的排气尾管外侧套设有消声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卡箍将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连接,减少了管道的使用,使整个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稳定;消声器的使用也降低了排气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在履带式收获机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在履带式收获机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在履带式收获机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缓震装置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固定缓震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柴油氧化催化器;2、颗粒捕捉器;3、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4、固定联接架;5、排气尾管;6、固定缓震装置;61、环形连接件;611、连接部;62、连接轴;63、减震垫;64、限位件;7、卡箍;8、防护罩;100、发动机;101、进气管;102、波纹管;200、驾驶室;300、尿素泵罐总成;400、水箱罩;500、燃油喷射系统;600、脱粒机体;601、机体连接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驾驶室200、发动机100、脱粒机体、对经过所述脱粒机体处理的物料进行收集的粮箱以及对所述发动机100排放尾气进行处理的尾气后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固定在所述脱粒机体与所述驾驶室200之间的机架上,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驾驶室200的左后侧,或位于所述驾驶室200的右后侧以及所述发动机100的右上侧。本实施例的履带式收获机,将尾气后处理装置安装在脱粒机体左前侧与所述驾驶室之间的空间里,并位于发动机的左上侧和驾驶室的左后侧,这个位置既不阻挡视野,又易于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维修更换保养。如图1-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驾驶室、发动机、脱粒机体、对经过所述脱粒机体处理的物料进行收集的粮箱以及对所述发动机排放尾气进行处理的尾气后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固定在所述脱粒机体与所述驾驶室之间的机架上,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左后侧以及所述发动机的左上侧,或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右后侧以及所述发动机的右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驾驶室、发动机、脱粒机体、对经过所述脱粒机体处理的物料进行收集的粮箱以及对所述发动机排放尾气进行处理的尾气后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固定在所述脱粒机体与所述驾驶室之间的机架上,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左后侧以及所述发动机的左上侧,或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右后侧以及所述发动机的右上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呈直线型结构竖直布置或呈L型结构,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尾部的排气尾管向上延伸后朝向所述驾驶室的左侧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和颗粒捕捉器,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尾气进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排气口与所述颗粒捕捉器的进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排气尾管连接在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尾气出口上,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和所述颗粒捕捉器依次连接成直线型结构或垂直连接成L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带有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履带式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颗粒捕捉器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尾气进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排气口与所述颗粒捕捉器的进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颗粒捕捉器的排气口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的进气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排气尾管连接在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的尾气出口上;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所述颗粒捕捉器以及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依次连接成直线型结构;或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与所述颗粒捕捉器依次连接成直线型、然后再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垂直连接成L型结构;或所述颗粒捕捉器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依次连接成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松邢永利孙立麟吴连成庞德亮付游张红王树建
申请(专利权)人: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