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51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包括加工平台和输送线,所述加工平台位于输送线的底部,所述加工平台的总数量为六个,六个加工平台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工平台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反面激光去漆站、翻转站、正面激光去漆站、初比剪站、沾助焊剂站、沾锡站、精比剪站、子母工装自动组合站、第一焊盘对位检测站、第二焊盘对位检测站、第一HB焊接站、第二HB焊接站、焊接后检测站、点胶站、UV固化站、子母工装分离站和连接头上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不仅能够减少使用者对工人的经济支出,而且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从而使产品的品质得到了保障。

A Type-C Joint Intelligent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for type_C joint, which comprises a processing platform and a conveyor line. The processing platform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veyor line.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processing platforms is six. Fixed connections are made between the six processing platforms through connectors. The top of the processing platform is sequentially provided with a reverse laser paint removal station, a turning station and a front laser from left to right. Paint removal station, primary ratio shear station, stain flux station, stain tin station, fine ratio shear station, automatic combination station of mother and child tooling, first welding pad alignment detection station, second welding pad alignment detection station, first HB welding station, second HB welding station, post-welding detection station, spot glue station, UV curing station, separation station of mother and child tooling and joint feeding. The intelligent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of Type C joint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utomation degree and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economic expenditure of users on workers, but also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of products, thu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数码产品用数据线
,具体为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Type-C接头是USB接头中的一种,其亮点在于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10Gbps)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最高100W),Type-C双面可插接口最大的特点是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正反面随便插,同时与它配套使用的USB数据线也必须更细和更轻便。现有的Type-C接头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低,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多个工人进行配合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生产效率较低,不方便工人使用,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包括加工平台和输送线,所述加工平台位于输送线的底部,所述加工平台的总数量为六个,六个加工平台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工平台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反面激光去漆站、翻转站、正面激光去漆站、初比剪站、沾助焊剂站、沾锡站、精比剪站、子母工装自动组合站、第一焊盘对位检测站、第二焊盘对位检测站、第一HB焊接站、第二HB焊接站、焊接后检测站、点胶站、UV固化站、子母工装分离站和连接头上料。所述输送线包括工装投入输送线、工装主输送线、工装传送输送线、母工装回流输送线和子工装回流输送线,所述工装投入输送线位于加工平台顶部的左侧,所述工装主输送线位于工装投入输送线的右侧,所述工装传送输送线位于工装主输送线的右侧,所述工装传送输送线与反面激光去漆站相适配,所述母工装回流输送线位于工装传送输送线的右侧,所述子工装回流输送线位于母工装回流输送线的右侧,所述子工装回流输送线与子母工装分离站相适配。优选的,六个加工平台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和滑轮,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垫。优选的,所述加工平台与支撑柱之间的连接关系为螺栓连接。优选的,支撑柱的长度大于滑轮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加工平台的右侧设置有人工取产品工作台,所述人工取产品工作台的高度为六十厘米。优选的,位于右侧五个加工平台的内部均开设有储物腔室,位于右侧五个加工平台的正表面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与储物腔室相适配的柜门。优选的,所述子母工装自动组合站包括子工装和母工装,所述子工装和母工装的正表面均开设有磁铁槽,所述磁铁槽的内腔设置有磁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加工平台、反面激光去漆站、翻转站、正面激光去漆站、初比剪站、沾助焊剂站、沾锡站、精比剪站、子母工装自动组合站、第一焊盘对位检测站、第二焊盘对位检测站、第一HB焊接站、第二HB焊接站、焊接后检测站、点胶站、UV固化站、子母工装分离站、连接头上料、工装投入输送线、工装主输送线、工装传送输送线、母工装回流输送线和子工装回流输送线的配合使用,使得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方便了使用者使用。2、本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只需要五个工人即可满足产能,其中摆线位置两人,收线位置一人,前后检查各一人,该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不仅能够减少使用者对工人的经济支出,而且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从而使产品的品质得到了保障。3、本技术通过支撑柱和滑轮的配合使用,能够对加工平台提供支撑作用,同时工人需移动该生产线时,只需拆卸支撑柱,使得滑轮与地面接触,即可省时省力的移动该生产线,通过储物腔室的设置,增大了工人的储物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加工平台;2、输送线;201、工装投入输送线;202、工装主输送线;203、工装传送输送线;204、母工装回流输送线;205、子工装回流输送线;3、反面激光去漆站;4、正面激光去漆站;5、翻转站;6、初比剪站;7、沾助焊剂站;8、精比剪站;9、沾锡站;10、子母工装自动组合站;11、第一焊盘对位检测站;12、第二焊盘对位检测站;13、人工取产品工作台;14、第一HB焊接站;15、第二HB焊接站;16、焊接后检测站;17、点胶站;18、UV固化站;19、子母工装分离站;20、连接头上料;21、母工装;22、子工装;23、磁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包括加工平台1和输送线2,加工平台1位于输送线2的底部,加工平台1的总数量为六个,六个加工平台1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加工平台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反面激光去漆站3、翻转站5、正面激光去漆站4、初比剪站6、沾助焊剂站7、沾锡站9、精比剪站8、子母工装自动组合站10、第一焊盘对位检测站11、第二焊盘对位检测站12、第一HB焊接站14、第二HB焊接站15、焊接后检测站16、点胶站17、UV固化站18、子母工装分离站19和连接头上料20。输送线2包括工装投入输送线201、工装主输送线202、工装传送输送线203、母工装回流输送线204和子工装回流输送线205,工装投入输送线201位于加工平台1顶部的左侧,工装主输送线202位于工装投入输送线201的右侧,工装传送输送线203位于工装主输送线202的右侧,工装传送输送线203与反面激光去漆站3相适配,母工装回流输送线204位于工装传送输送线203的右侧,子工装回流输送线205位于母工装回流输送线204的右侧,子工装回流输送线205与子母工装分离站19相适配。本技术中:六个加工平台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和滑轮,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垫,通过支撑柱和滑轮的配合使用,能够对加工平台1提供支撑作用,同时工人需移动该生产线时,只需拆卸支撑柱,使得滑轮与地面接触,即可省时省力的移动该生产线。本技术中:加工平台1与支撑柱之间的连接关系为螺栓连接。本技术中:支撑柱的长度大于滑轮的长度。本技术中:加工平台1的右侧设置有人工取产品工作台13,人工取产品工作台13的高度为六十厘米。本技术中:位于右侧五个加工平台1的内部均开设有储物腔室,位于右侧五个加工平台1的正表面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与储物腔室相适配的柜门,通过储物腔室的设置,增大了工人的储物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本技术中:子母工装自动组合站10包括子工装22和母工装21,所述子工装22和母工装22的正表面均开设有磁铁槽23,磁铁槽23的内腔设置有磁铁,一个Type-C接头转入两个子工装和母工装,子工装采用磁铁吸附连Type-C连接头,母工装采用磁铁对吸固定线材。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两个工人位于加工平台1的左侧进行摆线操作,使得产品通过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包括加工平台(1)和输送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平台(1)位于输送线(2)的底部,所述加工平台(1)的总数量为六个,六个加工平台(1)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工平台(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反面激光去漆站(3)、翻转站(5)、正面激光去漆站(4)、初比剪站(6)、沾助焊剂站(7)、沾锡站(9)、精比剪站(8)、子母工装自动组合站(10)、第一焊盘对位检测站(11)、第二焊盘对位检测站(12)、第一HB焊接站(14)、第二HB焊接站(15)、焊接后检测站(16)、点胶站(17)、UV固化站(18)、子母工装分离站(19)和连接头上料(20);所述输送线(2)包括工装投入输送线(201)、工装主输送线(202)、工装传送输送线(203)、母工装回流输送线(204)和子工装回流输送线(205),所述工装投入输送线(201)位于加工平台(1)顶部的左侧,所述工装主输送线(202)位于工装投入输送线(201)的右侧,所述工装传送输送线(203)位于工装主输送线(202)的右侧,所述工装传送输送线(203)与反面激光去漆站(3)相适配,所述母工装回流输送线(204)位于工装传送输送线(203)的右侧,所述子工装回流输送线(205)位于母工装回流输送线(204)的右侧,所述子工装回流输送线(205)与子母工装分离站(19)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ype-C接头智能自动生产线,包括加工平台(1)和输送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平台(1)位于输送线(2)的底部,所述加工平台(1)的总数量为六个,六个加工平台(1)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工平台(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反面激光去漆站(3)、翻转站(5)、正面激光去漆站(4)、初比剪站(6)、沾助焊剂站(7)、沾锡站(9)、精比剪站(8)、子母工装自动组合站(10)、第一焊盘对位检测站(11)、第二焊盘对位检测站(12)、第一HB焊接站(14)、第二HB焊接站(15)、焊接后检测站(16)、点胶站(17)、UV固化站(18)、子母工装分离站(19)和连接头上料(20);所述输送线(2)包括工装投入输送线(201)、工装主输送线(202)、工装传送输送线(203)、母工装回流输送线(204)和子工装回流输送线(205),所述工装投入输送线(201)位于加工平台(1)顶部的左侧,所述工装主输送线(202)位于工装投入输送线(201)的右侧,所述工装传送输送线(203)位于工装主输送线(202)的右侧,所述工装传送输送线(203)与反面激光去漆站(3)相适配,所述母工装回流输送线(204)位于工装传送输送线(203)的右侧,所述子工装回流输送线(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圣平李曾荣侯彦兵郑春凤刘志培谭先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纳声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