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分步预锂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9407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分步预锂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有:提供包括第一预锂化单元、第二预锂化单元和末位预锂化单元至少三个预锂化单元,其中,每个所述预锂化单元包括含锂盐的电解液和用于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进行化成充电的充电模块;将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依次引入所述第一预锂化单元、第二预锂化单元,最后引入所述末位预锂化单元中,并依次没入各所述预锂化单元所含的所述电解液内分别进行浸润处理和通过所述充电模块进行充电处理。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分步预锂化的方法实现分步预锂化,实现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进行均匀补锂和精确补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分步预锂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分步预锂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等。其中手机和笔记本电池已完全被锂离子电池占据,其他种类的电池根本无法达到这些便携式智能设备的严苛要求。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该越来越广,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电极片的性能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部件之一。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现有负极材料的克容量以及压实密度已经到了极限值,因而,硅碳材料的使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热点。与此同时,硅碳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低、膨胀大、长循环会带来材料粉化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电解液、胶的匹配问题始终困扰着相关的科研人员。在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由正极脱嵌并进入负极,然后在放电过程中由负极脱出并进入正极。而在这个过程中正极材料的容量会有5%到15%左右的衰减,这是由于正极片和负极片表面固体电解质膜(SEI膜)的形成,从而消耗了一定量的锂离子。因此降低了电池的容量,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分步预锂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包括第一预锂化单元、第二预锂化单元和末位预锂化单元至少三个预锂化单元,其中,每个所述预锂化单元包括含锂盐的电解液和用于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进行化成充电的充电模块;将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依次引入所述第一预锂化单元、第二预锂化单元,最后引入所述末位预锂化单元中,并依次没入各所述预锂化单元所含的所述电解液内分别进行浸润处理和通过所述充电模块进行充电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分步预锂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包括第一预锂化单元、第二预锂化单元和末位预锂化单元至少三个预锂化单元,其中,每个所述预锂化单元包括含锂盐的电解液和用于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进行化成充电的充电模块;将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依次引入所述第一预锂化单元、第二预锂化单元,最后引入所述末位预锂化单元中,并依次没入各所述预锂化单元所含的所述电解液内分别进行浸润处理和通过所述充电模块进行充电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在所述第一预锂化单元中进行所述浸润处理的条件为:温度35℃~85℃、浸润10s~360s;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在所述第一预锂化单元中进行所述充电处理的充电电流为0.01C~0.5C,充电时间为10s~1200s;和/或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在所述第二预锂化单元中进行所述浸润处理的条件为:温度15℃~30℃、浸润10s~360s;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在所述第二预锂化单元中进行所述充电处理的充电电流为0.01C~0.5C,充电时间为10s~360s;和/或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在所述末位预锂化单元中进行所述浸润处理的条件为:温度15℃~25℃、浸润10s~360s;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在所述末位预锂化单元中进行所述充电处理的充电电流为0.01C~0.5C,充电时间为10s~360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锂化单元所含的所述电解液包括如下组分:闪点高于45℃的第一溶剂和分散于所述第一溶剂中的第一锂盐和第一成膜添加剂,且所述第一锂盐浓度为0.5~1.2mol/L,所述第一成膜添加剂浓度为0.1%wt~6%wt;所述第二预锂化单元包括的所述电解液包括如下组分:闪点高于45℃的第二溶剂和分散于所述第二溶剂中的第二锂盐和第二成膜添加剂,且所述第二锂盐浓度为0.5~1.2mol/L,所述第二成膜添加剂浓度为0.1%wt~6%wt;所述末位预锂化单元包括的所述电解液包括如下组分:末位溶剂和分散于所述末位溶剂中的末位锂盐和末位成膜添加剂,且所述末位锂盐浓度为1.0~1.2mol/L,所述末位成膜添加剂浓度为0.1%wt~6%wt。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包括质量比为0.10:0.90~0.40:0.60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的混合物;所述第一锂盐包括LiPF6、LiPF6、LiTFSI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成膜添加剂包括氟代碳酸乙烯酯、二氟草酸硼酸锂、碳酸亚乙烯酯、1,3-丙烷磺内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溶剂包括质量比为0.10:0.90~0.40:0.60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的混合物;所述第二锂盐包括LiPF6、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成膜添加剂包括氟代碳酸乙烯酯、二氟草酸硼酸锂、碳酸亚乙烯酯、1,3-丙烷磺内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末位溶剂包括质量比为0.10:0.10:0.10:0.70~0.30:0.20:0.30:0.20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的混合物;所述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福赖琪李婕斯
申请(专利权)人: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