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361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嵌GGNMOS和GDPMOS的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包括N阱和P阱,N阱和P阱邻接,N阱内设有第一P+注入区,P阱内设有第一N+注入区,N阱与P阱的交界处嵌设有第二P+注入区和第二N+注入区。基于FDSOI的全介质隔离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GGNMOS与GDPMOS内嵌到SCR路径上,从而提高其静电放电效率,而且具有低触发电压、高维持电压、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等优点,适用于FDSOI器件及电路的静电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静电保护领域,涉及一种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内嵌GGNMOS和GDPMOS的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
技术介绍
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芯片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和性能都得到大幅度的改进。然而,当体硅技术发展到28nm以后,技术复杂度和制造成本大幅提高,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FDSOI)应运而生。在相同的技术节点下,FDSOI技术可有效缩减制造工序,降低芯片功耗,提高产品良率,而且具有较强的抗辐射性能。由于在价格、功耗和性能等方面的优势,FDSOI在物联网等应用中逐渐成为了主流的技术。统计数据表明: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是集成电路失效的最主要原因。由于FDSOI具有全介质隔离的特点,当静电轰击器件时,静电电流无法穿过埋氧层泄放到地端,因而FDSOI器件的静电保护能力比体硅器件差很多。通常而言,通过P阱中注入N+杂质,以及N阱中注入P+杂质,利用横向寄生PNP以及横向寄生NPN结构,实现SCR路径。但是,FDSOI器件的体硅厚度很薄,N+注入和P+注入区都深入埋氧层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阱(11)和P阱(12),所述N阱(11)和P阱(12)邻接,所述N阱(11)内设有第一P+注入区(13),所述P阱(12)内设有第一N+注入区(15),所述N阱(11)与P阱(12)的交界处嵌设有第二P+注入区(17)和第二N+注入区(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阱(11)和P阱(12),所述N阱(11)和P阱(12)邻接,所述N阱(11)内设有第一P+注入区(13),所述P阱(12)内设有第一N+注入区(15),所述N阱(11)与P阱(12)的交界处嵌设有第二P+注入区(17)和第二N+注入区(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注入区(13)、N阱(11)、P阱(12)、第一N+注入区(15)形成PNPN可控硅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多晶硅栅(14),所述第一P+注入区(13)、第一多晶硅栅(14)、第二P+注入区(17)与N阱(11)构成PMOS管,所述PMOS管的栅极、漏极与阳极相连,形成内嵌GDPMOS结构。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多晶硅栅(16),所述第一N+注入区(15)、第二多晶硅栅(16)、第二N+注入区(18)与P阱(12)构成NMOS管,所述NMOS管的栅极、漏极与阴极相连,形成内嵌GGNMOS结构。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FDSOI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条静电泄放路径,第一条静电泄放路径从阳极经第一P+注入区(13)、N阱(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玎谢峰何峰曾庆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