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933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取像装置,取像装置包括透光盖板、显示面板、导光件、发光元件以及影像撷取元件。透光盖板具有与环境介质接触的一表面,且表面具有一显示区。显示面板对应于显示区设置于透光盖板下方。导光件设置于显示面板与透光盖板之间。导光件被区分为第一光传导部、第二光传导部以及光穿透部,显示区与光穿透部在垂直方向上重叠,且第一光传导部与第二光传导部分别位于光穿透部的两相反侧。发光元件设置于导光件的其中一侧,并用以产生进入第一光传导部的感测光束。感测光束在第一光传导部内被传递至光穿透部,以投射到透光盖板的显示区,且感测光束的一部分被表面全反射,以形成由光穿透部进入第二光传导部的一信号光束。影像撷取元件设置于导光件的另一侧,以接收在第二光传导部内被传递的所述信号光束。

Image capt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屏下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光学式生物辨识装置可应用于侦测以及辨识脸部、声音、虹膜、视网膜或指纹。以指纹辨识装置为例,指纹辨识装置目前已被应用于电子产品(如:智能型手机或者平板计算机等)中,以用来辨识使用者的身份。在现有的电子产品中,一般是利用显示面板所产生的光束,作为用来指纹辨识的感测光源。前述的显示面板例如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在现有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指纹辨识装置中,当使用者以手指按压位于最外侧的透光板时,显示面板所产生的光束投射到透光板之后,在透光板与环境介质的交界面(即,透光板的外表面)产生全反射之后,再被影像传感器接收。由于手指具有多条不规则的凸纹与凹纹,当使用者将手指放置在透光件上时,凸纹会接触透光件,但凹纹不会接触透光件。因此,接触透光件的凸纹会破坏光束在透光件内的全反射,而未接触透光件的凹纹则不会影响光束的全反射,从而使影像传感器撷取到的指纹图案具有对应凸纹的暗纹以及对应凹纹的亮纹。随后,通过影像处理器来处理影像传感器所撷取的指纹图案,可进一步判定使用者的身份。然而,在现有的指纹辨识装置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光盖板,其具有与环境介质接触的一表面,其中,所述表面具有一显示区;一显示面板,其对应于所述显示区并设置于所述透光盖板下方;一导光件,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透光盖板之间,其中,所述导光件被区分为一第一光传导部、一第二光传导部以及一光穿透部,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光穿透部在一垂直方向上重叠,且所述第一光传导部与所述第二光传导部分别位于所述光穿透部的两相反侧;一发光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其中一侧,并用以产生进入所述第一光传导部的一感测光束,其中,所述感测光束在所述第一光传导部内被传递至所述光穿透部,以投射到所述透光盖板的所述显示区,且所述感测光束的一部分被所...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9 US 62/574,2221.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光盖板,其具有与环境介质接触的一表面,其中,所述表面具有一显示区;一显示面板,其对应于所述显示区并设置于所述透光盖板下方;一导光件,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透光盖板之间,其中,所述导光件被区分为一第一光传导部、一第二光传导部以及一光穿透部,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光穿透部在一垂直方向上重叠,且所述第一光传导部与所述第二光传导部分别位于所述光穿透部的两相反侧;一发光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其中一侧,并用以产生进入所述第一光传导部的一感测光束,其中,所述感测光束在所述第一光传导部内被传递至所述光穿透部,以投射到所述透光盖板的所述显示区,且所述感测光束的一部分被所述表面全反射,以形成由所述光穿透部进入所述第二光传导部的一信号光束;以及一影像撷取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另一侧,以接收在所述第二光传导部内被传递的所述信号光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包括:一导光本体,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透光盖板;一第一反射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层具有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反射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在所述垂直方向彼此重叠,以至少定义出所述第一光传导部以及所述第二光传导部,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反射层在所述垂直方向彼此重叠,以定义出所述光穿透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折射系数与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折射系数都低于所述导光本体的折射系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折射系数nR、所述导光本体的折射系数nL以及所述感测光束进入所述导光本体的入射角度θ满足下列关系式:θ>sin-1(nL/nR)。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光束为红外光,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都是红外光反射层。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一光学胶,其中,所述光学胶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透光盖板之间,且所述光学胶的一部分填入所述开口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系数、所述导光本体的折射系数以及所述透光盖板的折射系数相同。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一最大宽度W1,所述导光本体的厚度t1,所述导光本体与所述透光盖板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t2,所述透光盖板的厚度t3,以及所述感测光束的入射角度θ满足下列关系式:2(t1+t2+t3)tanθ>W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具有对应于所述光穿透部的一感测范围,且所述感测范围的一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光穿透部的一最大宽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一光束定向元件,所述光束定向元件设置于所述感测光束的光路上,以调整所述感测光束进入所述第一光传导部的一入射角度。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一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用以产生一可见光束,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上,且所述可见光束对所述导光件以及所述透光盖板的透射率大于80%。12.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光盖板,其具有与环境介质接触的一表面,其中,所述表面具有一显示区;一显示面板,其设置于所述透光盖板下方,并对应于所述显示区,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一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结合的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朝向所述透光盖板的一上表面以及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一第一反射层,其设置于所述上表面,并具有一开口;一第二反射层,其设置于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厚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一发光元件,其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骏王炯翰林碧辉李文政
申请(专利权)人: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