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好的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07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好的窑炉,包括中空的炉体、加热装置、传送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驱动电机以及若干个辊棒,辊棒设置在炉体内,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辊棒;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辊棒下方的下加热层,下加热层包括若干个直棒状的第二电热棒以及第三电热棒,第三电热棒的其中一端设置在第一壁面或第二壁面上,并且第二电热棒发热长度L1、炉体的宽度W以及第三电热棒的发热长度L2符合以下关系式:L1≥W>L2;控制装置控制连接加热装置以及传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加热好的窑炉,具有加热均匀且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A Kiln with Good He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好的窑炉
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好的窑炉。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发展,锂电材料的制备也需要用到窑炉,窑炉是用耐火材料堆砌用以烧制制品的设备,通常所使用的窑炉主要有推板炉、辊道炉、回转炉;辊道窑炉通常采用铺设直棒的电加热棒以实现炉体发热的效果,具有节能清洁高效等优点,但是由于从辊道窑炉均布电加热棒,不可避免的使得中部的温度较高而首端与尾端的温度较低,这个温差的存在使得锂电材料的质量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热均匀且产品质量好的加热好的窑炉。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加热好的窑炉,包括中空的炉体、加热装置、传送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炉体包括上料的前端、出料的后端、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连接前端与后端,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相对布置;传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若干个辊棒,辊棒设置在炉体内,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辊棒;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辊棒下方的下加热层,下加热层包括若干个直棒状的第二电热棒以及第三电热棒,第三电热棒的其中一端设置在第一壁面或第二壁面上,并且第二电热棒发热长度L1、炉体的宽度W以及第三电热棒的发热长度L2符合以下关系式:L1≥W>L2;控制装置控制连接加热装置以及传送装置。优选的,若干个第三电热棒均布在传送装置的中部,若干个第二电热棒均布在传送装置的两端;第三电热棒设置在炉体上的一端为电源端,相邻的第三电热棒的电源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上。优选的,还包括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包括总管、抽气主泵以及若干个支管,抽气主泵连接总管,总管通过支管连通炉体,支管设置有阀门,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抽气主泵。优选的,支管与炉体连接的端口设置在第一壁面或第二壁面上。优选的,通风装置还包括若干个抽气支泵,若干个抽气支泵分别连接支管,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抽气支泵。优选的,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辊棒上方的上加热层,上加热层包括若干个U形的第一电热棒,第一电热棒的开口设置在炉体的壁面上。优选的,上加热层包括若干个直棒状的第二电热棒,若干个第一电热棒均布在传送装置的中部,若干个第二电热棒均布在传送装置的两端,第一电热棒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分别设置在炉体的壁面上,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的间距D1、相邻第二电热棒之间的间距D2、第一电热棒与第二电热棒之间的间距D3符合以下关系式:D1≥D3≥D2。优选的,若干个第一电热棒设置在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上,位于第一壁面上的第一电热棒构成第一电热组,位于第二壁面上的第一电热棒构成第二电热组,第一电热组与第二电热组对称。优选的,沿前端到后端的方向,第一电热组与第二电热组的距离依次为D4、D5以及D6,并且符合以下关系式:D4≤D5≥D6。优选的,还包括感温装置,感温装置设置在炉体内部,并且感温装置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加热好的窑炉通过设置中空的炉体、加热装置、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若干个辊棒实现物料的传送;加热装置设置了下加热层,下加热层设置了第二电热棒以及第三电热棒,通过限制发热长度使得L1≥W>L2,将第三电热棒设置在窑炉中部,有效减少窑炉中部位置加热的能力,最终使得窑炉中部的温度与两端的温度一致,使得加热均匀,最终提升产品质量。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加热好的窑炉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图1的B-B视图;图4为图1的C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加热好的窑炉,包括中空的炉体1、加热装置2、传送装置3以及控制装置(图中未标出),炉体1包括上料的前端13、出料的后端14、第一壁面11以及第二壁面12,第一壁面11以及第二壁面12为侧壁面,第一壁面11以及第二壁面12连接前端13与后端14,第一壁面11与第二壁面12相对布置;传送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3以及若干个排成一列的辊棒32,辊棒32设置在炉体1内,驱动电机33传动连接辊棒32,产品放置在辊棒32上经过炉体1加热;加热装置2包括设置在辊棒32下方的下加热层2a,下加热层2a包括若干个直棒状的第二电热棒22以及第三电热棒25,第三电热棒25的其中一端设置在第一壁面11或第二壁面12上,并且第二电热棒22发热长度L1、炉体1的宽度W以及第三电热棒25的发热长度L2符合以下关系式:L1≥W>L2;较佳的是将较短的第三电热棒25设置在中部,使得在第三电热棒25区域的发热量下降,保证在炉体1的中部与两端的温度一致,使得加热均匀,提升产品质量;由控制装置控制连接加热装置2以及传送装置3协调各机构运作保证加热的顺利进行。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若干个第三电热棒25均布在传送装置3的中部,若干个第二电热棒22均布在传送装置3的两端;第三电热棒25设置在炉体1上的一端为电源端251,相邻的第三电热棒25的电源端251分别设置在第一壁面11以及第二壁面12上,通过间隔设置,在保证区域内热量下降的同时,也使得靠近第一壁面11以及第二壁面12的区域温度均匀,不至于出现左侧温度高而右侧温度低的情况。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还包括通风装置4,通风装置4包括总管41、抽气主泵43以及若干个支管42,抽气主泵43连接总管41,总管41通过支管42连通炉体1,支管42设置有阀门421,较佳的是耐腐蚀的插板阀,便于操控且耐用,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抽气主泵43。支管42可均布在所述炉体1上,也可以在炉体1的两端设置的相对密集一些,将带有热量的炉内气体抽走,保证加热均匀。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支管42与炉体1连接的端口422设置在第一壁面11或第二壁面12上,从两侧将带有热量的空气抽走,避免出现上下温差的情况,使得处于中间的产品受热更好;同时若设置了上加热层2b,也可以避开加热区域,更好的进行调节。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通风装置4还包括若干个抽气支泵44,若干个抽气支泵44分别连接支管42,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抽气支泵44,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抽气支泵44,由每一个抽气支泵44结合阀门421单独控制抽气量,例如从炉体1的两端相对中部多抽一部分,使得控制炉内加热均匀,控制更灵活。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加热装置2包括设置在辊棒32上方的上加热层2b,上加热层2b包括若干个U形的第一电热棒21,第一电热棒21的开口设置在炉体1的壁面上,较佳的是将第一电热棒21设置在中部,使得在第一电热棒21的区域的发热量下降,配合下加热层2a,使得产品在竖直范围内温度一致,避免下热上两,进而保证加热均匀。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上加热层2b包括若干个直棒状的第二电热棒22,若干个第一电热棒21均布在传送装置3的中部,若干个第二电热棒22均布在传送装置3的两端,第一电热棒21包括第一端口211以及第二端口212,第一端口211以及第二端口212分别设置在炉体1的壁面上,第一端口211与第二端口212的间距D1、相邻第二电热棒22之间的间距D2、第一电热棒21与第二电热棒22之间的间距D3符合以下关系式:D1≥D3≥D2,从而保证加热条件一致,在加热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再通过第一电热棒2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好的窑炉,包括中空的炉体(1)、加热装置(2)、传送装置(3)以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包括上料的前端(13)、出料的后端(14)、第一壁面(11)以及第二壁面(12),所述第一壁面(11)以及第二壁面(12)连接所述前端(13)与所述后端(14),所述第一壁面(11)与所述第二壁面(12)相对布置;所述传送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3)以及若干个辊棒(32),所述辊棒(32)设置在所述炉体(1)内,所述驱动电机(33)传动连接所述辊棒(32);所述加热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辊棒(32)下方的下加热层(2a),所述下加热层(2a)包括若干个直棒状的第二电热棒(22)以及第三电热棒(25),所述第三电热棒(25)的其中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11)或所述第二壁面(12)上,并且所述第二电热棒(22)发热长度L1、所述炉体(1)的宽度W以及所述第三电热棒(25)的发热长度L2符合以下关系式:L1≥W>L2;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以及所述传送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好的窑炉,包括中空的炉体(1)、加热装置(2)、传送装置(3)以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包括上料的前端(13)、出料的后端(14)、第一壁面(11)以及第二壁面(12),所述第一壁面(11)以及第二壁面(12)连接所述前端(13)与所述后端(14),所述第一壁面(11)与所述第二壁面(12)相对布置;所述传送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3)以及若干个辊棒(32),所述辊棒(32)设置在所述炉体(1)内,所述驱动电机(33)传动连接所述辊棒(32);所述加热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辊棒(32)下方的下加热层(2a),所述下加热层(2a)包括若干个直棒状的第二电热棒(22)以及第三电热棒(25),所述第三电热棒(25)的其中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11)或所述第二壁面(12)上,并且所述第二电热棒(22)发热长度L1、所述炉体(1)的宽度W以及所述第三电热棒(25)的发热长度L2符合以下关系式:L1≥W>L2;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以及所述传送装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好的窑炉,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三电热棒(25)均布在所述传送装置(3)的中部,若干个所述第二电热棒(22)均布在所述传送装置(3)的两端;所述第三电热棒(25)设置在所述炉体(1)上的一端为电源端(251),相邻的所述第三电热棒(25)的电源端(25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11)以及所述第二壁面(1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好的窑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装置(4),所述通风装置(4)包括总管(41)、抽气主泵(43)以及若干个支管(42),所述抽气主泵(43)连接所述总管(41),所述总管(41)通过所述支管(42)连通所述炉体(1),所述支管(42)设置有阀门(421),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抽气主泵(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好的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42)与所述炉体(1)连接的端口(422)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11)或所述第二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映山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森拓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