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技术介绍
在工程实践中,传统的后浇带结构在接缝位置处防水结构的施工较困难,且防水效果不好,经常容易出现渗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要解决传统的后浇带结构存在的混凝土垫层与基础底板之间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渗水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包括有混凝土垫层、底层防水层、自粘防水层、止水带、混凝土底板、止水条和后浇带板;所述混凝土垫层在对应后浇带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凹槽,并且凹槽的侧面为斜面;所述底层防水层铺设在凹槽中,其中底层防水层的两端分别搭设在凹槽两侧的混凝土垫层上;所述自粘防水层覆盖在底层防水层的上方,并且自粘防水层的两端分别超出底层防水层的两端;在底层防水层与自粘防水层之间、位于凹槽斜面位置处铺设有附加防水层;所述止水带沿着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通长铺设,且位于后浇带的中间位置处;在止水带的顶部、沿横向间隔设有凸条;所述混凝土底板有两块,其中每块混凝土底板均包括有板主体和设置在板主体底部的凸出;并且两块混凝土底板的凸出均嵌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包括有混凝土垫层(1)、底层防水层(2)、自粘防水层(3)、止水带(4)、混凝土底板(5)、止水条(6)和后浇带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1)在对应后浇带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凹槽(8),并且凹槽(8)的侧面为斜面;所述底层防水层(2)铺设在凹槽(8)中,其中底层防水层(2)的两端分别搭设在凹槽(8)两侧的混凝土垫层(1)上;所述自粘防水层(3)覆盖在底层防水层(2)的上方,并且自粘防水层(3)的两端分别超出底层防水层(2)的两端;在底层防水层(2)与自粘防水层(3)之间、位于凹槽(8)斜面位置处铺设有附加防水层(9);所述止水带(4)沿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包括有混凝土垫层(1)、底层防水层(2)、自粘防水层(3)、止水带(4)、混凝土底板(5)、止水条(6)和后浇带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1)在对应后浇带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凹槽(8),并且凹槽(8)的侧面为斜面;所述底层防水层(2)铺设在凹槽(8)中,其中底层防水层(2)的两端分别搭设在凹槽(8)两侧的混凝土垫层(1)上;所述自粘防水层(3)覆盖在底层防水层(2)的上方,并且自粘防水层(3)的两端分别超出底层防水层(2)的两端;在底层防水层(2)与自粘防水层(3)之间、位于凹槽(8)斜面位置处铺设有附加防水层(9);所述止水带(4)沿着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通长铺设,且位于后浇带的中间位置处;在止水带(4)的顶部、沿横向间隔设有凸条(10);所述混凝土底板(5)有两块,其中每块混凝土底板(5)均包括有板主体(5.1)和设置在板主体(5.1)底部的凸出(5.2);并且两块混凝土底板(5)的凸出(5.2)均嵌在凹槽(8)中,两块混凝土底板(5)的板主体(5.1)分别位于后浇带板(7)的两侧;所述后浇带板(7)浇筑在两块混凝土底板(5)的凸出(5.2)上,且顶部与板主体(5.1)的顶部平齐;所述止水条(6)有两条、分别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后浇带板(7)与板主体(5.1)的接缝位置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艳,静恩鹏,黄志红,安雄宝,李军,么志建,李慧,罗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