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化综合管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605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化综合管沟,该综合管沟包括强电管沟(1)、弱电管沟(2)和排水管沟(3);所述强电管沟(1)和所述弱电管沟(2)布置于所述排水管沟(3)的两侧,所述综合管沟整体呈T字形,且所述强电管沟(1)、所述弱电管沟(2)和所述排水管沟(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综合管沟敷设于储能式有轨电车轨行区的两线路之间,所述综合管沟的顶部铺设有绿化覆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有轨电车工程管沟分散设置、敷设较深而引起的施工困难、检修困难的问题;并且通过优化管沟结构形式,协调了各类管沟之间的矛盾,同时避免了各类管沟与路基结构、道床、绿化等配套工程产生冲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化综合管沟
本技术属于有轨电车工程综合管沟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化综合管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有轨电车建设发展迅猛,有轨电车作为一种中运量公共交通方案,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便捷出行的有效措施。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无接触网的储能式有轨电车走进公众视野,储能式有轨电车由于其节能环保、无接触网对城市景观影响小等特点受到各大城市的青睐,也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有轨电车工程综合管沟涉及专业多、受制因素多、涵盖范围广,在有限的有轨电车范围以内,极易与路基结构、道床、绿化等配套工程发生冲突,其布置方式也与施工难度、检修难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合理地布置综合管沟对提高施工效率、运营便利性及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有轨电车的建设周期、工程质量同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常规的综合管沟布置形式和施工方法具有难度大、周期长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成为了制约有轨电车建设周期、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轨电车工程对景观绿化有着极高要求,有轨电车轨行区通常需要全面覆盖绿化,使其与城市景观相适应。为保证绿化植被能够正常生长,需保证不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化综合管沟,该综合管沟包括强电管沟(1)、弱电管沟(2)和排水管沟(3),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管沟(1)和所述弱电管沟(2)布置于所述排水管沟(3)的两侧,所述综合管沟整体呈T字形,且所述强电管沟(1)、所述弱电管沟(2)和所述排水管沟(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综合管沟敷设于储能式有轨电车轨行区的两线路之间,所述综合管沟的顶部铺设有绿化覆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化综合管沟,该综合管沟包括强电管沟(1)、弱电管沟(2)和排水管沟(3),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管沟(1)和所述弱电管沟(2)布置于所述排水管沟(3)的两侧,所述综合管沟整体呈T字形,且所述强电管沟(1)、所述弱电管沟(2)和所述排水管沟(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综合管沟敷设于储能式有轨电车轨行区的两线路之间,所述综合管沟的顶部铺设有绿化覆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化综合管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管沟(1)、所述弱电管沟(2)和所述排水管沟(3)的上端都设有盖板,所述强电管沟(1)和所述弱电管沟(2)的盖板均为不透水盖板(11、21),所述排水管沟(3)的盖板为透水盖板(3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化综合管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管沟的不透水盖板(11)和所述弱电管沟的不透水盖板(21)顶部均设有朝向所述排水管沟的透水盖板(31)向下倾斜的顶横向斜坡,所述顶横向斜坡通过将储能式有轨电车轨行区的积水汇集至所述排水管沟(3)上方,并通过透水盖板(31)渗入所述排水管沟(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朱丹缪东周小斌姚应峰肖俊郭文浩严详彬王俊邱海波舒冬占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