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605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45
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其包括走行轨道、模架主体和模板;模架主体包括门架、连接杆、下部纵梁、走行轮、液压千斤顶、上部纵梁、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拱形横梁、竖向支撑梁和支撑调节螺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整体移动模架施工,通过液压千斤顶和支撑调节螺杆可实现模板收支,因此能够大大减小支架、受力梁安装和拆卸的劳动强度。通过一次性拼装成型,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避免了模板的安装和拆除。通过电机驱动模架主体和模板移动,实现连续作业,循环推进浇筑,能够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
本技术属于铁路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连接城市内铁路枢纽间的地下铁路联络线、直径线工程越来越多,并且多采取明挖、暗挖隧道作为主体结构,对于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传统工艺普遍采用满堂红支架系统,拱顶多采用拱形钢梁或弧形模板作为支撑系统,由于在结构封闭后,无法使用吊车等机械设备进行拱形钢梁、模板拆卸,往往只能采用人力进行拆除,且满堂红支架系统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均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劳动强度,造成施工效率的低下。采用整体移动模架施工,通过液压千斤顶和调节螺杆实现模板收支,可大大减小支架、受力梁安装和拆卸的劳动强度。通过一次性拼装成型,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避免了模板的安装和拆除。通过电机驱动模架移动,只需一天即可完成模板收放、行走和支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实现连续作业,循环推进浇筑,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快捷且能够加快主体结构施工速度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包括走行轨道(1)、模架主体和模板(14);其中两条走行轨道(1)平行设置在隧道(15)的底面两侧部位;模架主体包括门架(2)、连接杆(3)、下部纵梁(4)、走行轮(5)、液压千斤顶(6)、上部纵梁(7)、横向支撑杆(8)、竖向支撑杆(9)、拱形横梁(10)、竖向支撑梁(11)和支撑调节螺杆(12);其中多个门架(2)沿隧道(15)的纵向并行设置;多根连接杆(3)连接在相邻门架(2)之间;多个门架(2)上位于同一侧的立柱下端同时连接一根下部纵梁(4);每根下部纵梁(4)的底面上间隔距离安装有多个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包括走行轨道(1)、模架主体和模板(14);其中两条走行轨道(1)平行设置在隧道(15)的底面两侧部位;模架主体包括门架(2)、连接杆(3)、下部纵梁(4)、走行轮(5)、液压千斤顶(6)、上部纵梁(7)、横向支撑杆(8)、竖向支撑杆(9)、拱形横梁(10)、竖向支撑梁(11)和支撑调节螺杆(12);其中多个门架(2)沿隧道(15)的纵向并行设置;多根连接杆(3)连接在相邻门架(2)之间;多个门架(2)上位于同一侧的立柱下端同时连接一根下部纵梁(4);每根下部纵梁(4)的底面上间隔距离安装有多个放置在一根走行轨道(1)上的走行轮(5);每个门架(2)的顶面两侧和中部分别安装一台液压千斤顶(6);多个门架(2)上位于同一列的多台液压千斤顶(6)上安装一根上部纵梁(7);多根横向支撑杆(8)间隔距离安装在三根上部纵梁(7)上;每根横向支撑杆(8)的顶面中部和两侧部位间隔距离安装有多根竖向支撑杆(9),并且位于中部的竖向支撑杆(9)的高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向支撑杆(9)的高度;每根横向支撑杆(8)上多根竖向支撑杆(9)的上端连接一根拱形横梁(10),并且拱形横梁(10)的两端位于门架(2)上立柱的外侧;每根拱形横梁(10)的两端分别与一根竖向支撑梁(11)的上端铰接,并且竖向支撑梁(11)与相近的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烨楠王梓宇高海兵刘健董晓宗李瑞华叶连付张强陈艳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