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海底松散易碎地层蒸发直冷式取心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36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海底松散易碎地层蒸发直冷式取心钻具,属于海底取心钻具技术领域,该钻具主要包括上接头、出水口、外管、内管接头、毛细孔、嵌入式毛细管、蒸发孔、蒸发腔、蒸发腔底座、扩孔器、钻头及上接头钻井液流道,钻头与蒸发腔底座下端间隙配合,岩心可以顺利进入岩心管中,待岩心充满岩心管,被冷却压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毛细孔和嵌入式毛细管流动至蒸发腔后体积扩大,相变为气体吸收大量的热量,岩心管和岩心冻结在一起,而后制冷剂气体通过蒸发孔返回至钻具外部的压缩机,再次冷却压缩后循环利用,当岩心与岩心管完全冻结在一起后再提钻取出岩心。从而提高海底松散易碎地层岩心采取率。

Evaporative Direct Cooling Coring Drilling Tool for Loose and Fragile Seabed Form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vaporative direct cooling coring drilling tool for seabed loose and fragile formation,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abed coring drilling tool. The drilling tool mainly includes upper joint, outlet, outer tube, inner tube joint, capillary hole, embedded capillary, evaporation hole, evaporation chamber, evaporation chamber base, reamer, drill bit and upper joint drilling fluid flow channel. The drill bit cooperates with the bottom end clearance of evaporation chamber base, and the core can be obtained. In order to enter the core tube smoothly, when the core is filled with the core tube, the cooled and compressed refrigerant liquid flows through the capillary hole and embedded capillary to the evaporation chamber and enlarges its volume, transforms into gas to absorb a large amount of heat, the core tube and the core are frozen together, and then the refrigerant gas returns to the compressor outside the drilling tool through the evaporation hole, and is recycled after cooling and compression. Core and core pipe are completely frozen together and then drilled out. Thus, the core recovery rate of unconsolidated and fragile strata on the seabed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底松散易碎地层蒸发直冷式取心钻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底取心钻具
,特别涉及一种海底松散易碎地层蒸发直冷式取心钻具。
技术介绍
深海海底有着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探索海底奥秘有利于促进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也可以为相关科学家研究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演化历史提供第一手资料。海底岩心采取是探索海底奥秘的重要关键环节,这些深海样品可为科学家对深海资源、深海生物、深海地质演化等重大科学研究问题提供关键信息,目前在海底取心过程中,常遇到松散易碎地层岩心采取率低、岩心不完整、岩心脱落严重等问题。目前海底岩心采取率低、岩心易脱落的主要原因如下:部分地层是松散破碎地层,传统的单动双管钻具内部卡簧处有台阶,岩心易卡堵在台阶处,一旦出现卡堵易造成岩心磨损,并且不利于岩心进入内管,还易出现井下事故。传统的单动双管钻具提取岩心时是靠卡簧夹断岩心然后提取岩心。而对于松散破碎地层,卡簧无法发挥其作用,在提取岩心时岩心脱落造成岩心采取不完整、采取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海底岩心采取率低、岩心不完整、岩心脱落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可靠的用于解决岩心采取率低、岩心不完整、岩心脱落等问题的海底松散易碎地层蒸发直冷式取心钻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海底松散易碎地层蒸发直冷式取心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第一毛细孔、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第二毛细孔、合金条、第一密封圈、止推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密封圈、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第三毛细孔、出水口、毛细孔封堵柱、单向阀、第四毛细孔、毛细孔半圆槽、嵌入式毛细管、第三密封圈、第一蒸发孔、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第二蒸发孔、轴承上接头、外管、轴承支座、轴承护套、螺帽、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第三蒸发孔、蒸发孔封堵柱、内管接头、第四蒸发孔、蒸发孔半圆槽、密封垫、第五蒸发孔、隔热层、蒸发腔、蒸发腔底座、蒸发腔套管、扩孔器、钻头及上接头钻井液流道,所述上接头设置在外管上方且与其同轴,上接头与外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和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开设在上接头外壁上,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和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均沿上接头周向设置;于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及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毛细孔位于上接头内部且沿其径向设置,第一毛细孔的一端与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连通,第一毛细孔的另一端与第二毛细孔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孔位于上接头内部且沿其径向设置,第一蒸发孔的一端与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连通,第一蒸发孔的另一端与第二蒸发孔连通;所述第二毛细孔和第二蒸发孔沿上接头轴向设置在其内部,且对称布置于上接头中心线两侧,并于内管接头处转向各自对应的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连通;所述轴承上接头、内管接头、上接头、第一密封圈、止推轴承及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同轴布置,轴承上接头与内管接头螺纹连接,同时轴承上接头与上接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上接头与轴承上接头之间;所述止推轴承位于上接头与轴承上接头之间并与二者紧密配合;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轴承支座上,同时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分别与轴承上接头、内管接头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轴承支座上,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分别与螺帽、内管接头紧密配合;所述轴承支座设置在上接头上且与其同轴;所述螺帽与上接头螺纹连接;所述内管接头的上端与轴承上接头螺纹连接,内管接头的下端与内管螺纹连接,同时内管接头与上接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及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开设在上接头外壁上,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及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均沿上接头周向设置;所述第三毛细孔和第三蒸发孔位于内管接头内部且沿内管接头径向布置,第三毛细孔一端与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连通,另一端与第四毛细孔连通;所述第四毛细孔沿内管接头轴向设置在其内部;第三蒸发孔一端与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连通,另一端与第四蒸发孔连通;所述第四蒸发孔沿内管接头轴向设置在其内部;所述毛细孔封堵柱设置在第三毛细孔上与其紧密配合;所述蒸发孔封堵柱设置在第三蒸发孔上与其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及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上下两侧,并与内管接头紧密配合;所述毛细孔半圆槽开设在内管接头内部且与其同心设置,毛细孔半圆槽与第四毛细孔连通,同时细孔半圆槽通过密封垫与嵌入式毛细管连通;所述蒸发孔半圆槽开设在内管接头内部且与其同心设置,蒸发孔半圆槽与第四蒸发孔连通,同时蒸发孔半圆槽通过密封垫与第五蒸发孔连通;所述第五蒸发孔与蒸发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位于单向阀上方,出水口沿内管接头径向设置,出水口的水流方向与第四毛细孔及第四蒸发孔的中心所在直线呈垂直布置;所述单向阀与内管接头螺纹配合,单向阀与密封垫、内管接头、蒸发腔底座、蒸发腔套管以及隔热层紧密配合并同轴,所述蒸发腔底座的上部与内管接头螺纹连接,蒸发腔底座的下部与蒸发腔套管螺纹连接,同时蒸发腔底座与钻头间隙配合并同轴,所述蒸发腔套与隔热层、密封垫紧密配合并同轴;所述嵌入式毛细管与蒸发腔连通,嵌入式毛细管嵌入至蒸发腔底座中;所述蒸发腔内部具有呈螺旋形设置的环形槽;所述隔热层设置于蒸发腔套管外侧;所述扩孔器的上部与外管螺纹连接,扩孔器的下部与钻头螺纹连接;所述钻头与蒸发腔底座内径一致,钻头与蒸发腔底座下端间隙配合;所述上接头钻井液流道位于上接头内,上接头钻井液流道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与第一毛细孔及第一蒸发孔的中心线所在平面垂直,且上接头钻井液流道沿上接头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所述合金条设置在上接头外部。进一步,所述第一毛细孔、第二毛细孔、第三毛细孔、第四毛细孔及嵌入式毛细管的直径相等,直径为0.5mm~1.5mm。进一步,所述出水口的内径为5mm~10mm。进一步,所述第一蒸发孔、第二蒸发孔、第三蒸发孔、第四蒸发孔及第五蒸发孔的直径为2mm~4mm。进一步,所述隔热层采用气凝胶隔热材料。进一步,所述隔热层厚度为0.5mm~1.5mm。进一步,所述蒸发腔内部的环形槽螺距为6mm~10mm。进一步,所述钻头与蒸发腔底座下端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2mm。进一步,所述上接头钻井液流道直径为5mm~10mm。进一步,所述上接头钻井液流道与上接头的中心线夹角呈25°~35°。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海底松散易碎地层蒸发直冷式取心钻具在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和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处通过水龙头连接外部冷源,可连续不断的提供大量冷源,以便充分将岩心和岩心管冻结在一起,提高取心率和取心效果。2、本专利技术蒸发腔内部具有呈螺旋形设置的环形槽,螺距为6mm~10mm,螺旋圈数根据设计长度确定,最终要达到整体冻结岩心,以保证顺利提取岩心。3、本专利技术隔热层采用气凝胶隔热材料,设置厚度为0.5mm~1.5mm,保证了在冻结岩心过程中冷量损失少,避免了外管与井壁之间的冻结。4、本专利技术钻头与蒸发腔底座内径一致,配合间隙小保证了岩心顺利进入岩心管不会出现卡堵。5、本专利技术单动机构基于常规单动双管钻具单动机构的原理,成熟可靠、单动效果好。6、本专利技术位于内管接头的半圆环形槽,可缩小内管内壁至外管外壁间的距离,从而减小钻头壁厚,减小钻进过程中破碎面径向尺寸,提高钻进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底松散易碎地层蒸发直冷式取心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第一毛细孔(2)、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第二毛细孔(4)、合金条(5)、第一密封圈(6)、止推轴承(7)、第一圆锥滚子轴承(8)、第二圆锥滚子轴承(9)、第二密封圈(10)、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第三毛细孔(12)、出水口(13)、毛细孔封堵柱(14)、单向阀(15)、第四毛细孔(16)、毛细孔半圆槽(17)、嵌入式毛细管(18)、第三密封圈(19)、第一蒸发孔(20)、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第二蒸发孔(22)、轴承上接头(23)、外管(24)、轴承支座(25)、轴承护套(26)、螺帽(27)、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第三蒸发孔(29)、蒸发孔封堵柱(30)、内管接头(31)、第四蒸发孔(32)、蒸发孔半圆槽(33)、密封垫(34)、第五蒸发孔(35)、隔热层(36)、蒸发腔(37)、蒸发腔底座(38)、蒸发腔套管(39)、扩孔器(40)、钻头(41)及上接头钻井液流道(42),所述上接头(1)设置在外管(24)上方且与其同轴,上接头(1)与外管(2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和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开设在上接头(1)外壁上,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和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均沿上接头(1)周向设置;于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及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9);所述第一毛细孔(2)位于上接头(1)内部且沿其径向设置,第一毛细孔(2)的一端与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连通,第一毛细孔(2)的另一端与第二毛细孔(4)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孔(20)位于上接头(1)内部且沿其径向设置,第一蒸发孔(20)的一端与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连通,第一蒸发孔(20)的另一端与第二蒸发孔(22)连通;所述第二毛细孔(4)和第二蒸发孔(22)沿上接头(1)轴向设置在其内部,且对称布置于上接头(1)中心线两侧,并于内管接头(31)处转向各自对应的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连通;所述轴承上接头(23)、内管接头(31)、上接头(1)、第一密封圈(6)、止推轴承(7)及第一圆锥滚子轴承(8)同轴布置,轴承上接头(23)与内管接头(31)螺纹连接,同时轴承上接头(23)与上接头(1)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6)设置在上接头(1)与轴承上接头(23)之间;所述止推轴承(7)位于上接头(1)与轴承上接头(23)之间并与二者紧密配合;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8)安装在轴承支座(25)上,同时第一圆锥滚子轴承(8)分别与轴承上接头(23)、内管接头(31)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9)安装在轴承支座(25)上,第二圆锥滚子轴承(9)分别与螺帽(27)、内管接头(31)紧密配合;所述轴承支座(25)设置在上接头(1)上且与其同轴;所述螺帽(27)与上接头(1)螺纹连接;所述内管接头(31)的上端与轴承上接头(23)螺纹连接,内管接头(31)的下端与内管螺纹连接,同时内管接头(31)与上接头(1)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及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开设在上接头(1)外壁上,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及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均沿上接头(1)周向设置;所述第三毛细孔(12)和第三蒸发孔(29)位于内管接头(31)内部且沿内管接头(31)径向布置,第三毛细孔(12)一端与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连通,另一端与第四毛细孔(16)连通;所述第四毛细孔(16)沿内管接头(31)轴向设置在其内部;第三蒸发孔(29)一端与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连通,另一端与第四蒸发孔(32)连通;所述第四蒸发孔(32)沿内管接头(31)轴向设置在其内部;所述毛细孔封堵柱(14)设置在第三毛细孔(12)上与其紧密配合;所述蒸发孔封堵柱(30)设置在第三蒸发孔(29)上与其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圈(10)设置在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及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上下两侧,并与内管接头(31)紧密配合;所述毛细孔半圆槽(17)开设在内管接头(31)内部且与其同心设置,毛细孔半圆槽(17)与第四毛细孔(16)连通,同时细孔半圆槽(17)通过密封垫(34)与嵌入式毛细管(18)连通;所述蒸发孔半圆槽(33)开设在内管接头(31)内部且与其同心设置,蒸发孔半圆槽(33)与第四蒸发孔(32)连通,同时蒸发孔半圆槽(33)通过密封垫(34)与第五蒸发孔(35)连通;所述第五蒸发孔(35)与蒸发腔(37)连通;所述出水口(13)位于单向阀(15)上方,出水口(13)沿内管接头(31)径向设置,出水口(13)的水流方向与第四毛细孔(16...

【技术特征摘要】
1.海底松散易碎地层蒸发直冷式取心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第一毛细孔(2)、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第二毛细孔(4)、合金条(5)、第一密封圈(6)、止推轴承(7)、第一圆锥滚子轴承(8)、第二圆锥滚子轴承(9)、第二密封圈(10)、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第三毛细孔(12)、出水口(13)、毛细孔封堵柱(14)、单向阀(15)、第四毛细孔(16)、毛细孔半圆槽(17)、嵌入式毛细管(18)、第三密封圈(19)、第一蒸发孔(20)、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第二蒸发孔(22)、轴承上接头(23)、外管(24)、轴承支座(25)、轴承护套(26)、螺帽(27)、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第三蒸发孔(29)、蒸发孔封堵柱(30)、内管接头(31)、第四蒸发孔(32)、蒸发孔半圆槽(33)、密封垫(34)、第五蒸发孔(35)、隔热层(36)、蒸发腔(37)、蒸发腔底座(38)、蒸发腔套管(39)、扩孔器(40)、钻头(41)及上接头钻井液流道(42),所述上接头(1)设置在外管(24)上方且与其同轴,上接头(1)与外管(2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和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开设在上接头(1)外壁上,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和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均沿上接头(1)周向设置;于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及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9);所述第一毛细孔(2)位于上接头(1)内部且沿其径向设置,第一毛细孔(2)的一端与第一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3)连通,第一毛细孔(2)的另一端与第二毛细孔(4)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孔(20)位于上接头(1)内部且沿其径向设置,第一蒸发孔(20)的一端与第一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1)连通,第一蒸发孔(20)的另一端与第二蒸发孔(22)连通;所述第二毛细孔(4)和第二蒸发孔(22)沿上接头(1)轴向设置在其内部,且对称布置于上接头(1)中心线两侧,并于内管接头(31)处转向各自对应的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连通;所述轴承上接头(23)、内管接头(31)、上接头(1)、第一密封圈(6)、止推轴承(7)及第一圆锥滚子轴承(8)同轴布置,轴承上接头(23)与内管接头(31)螺纹连接,同时轴承上接头(23)与上接头(1)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6)设置在上接头(1)与轴承上接头(23)之间;所述止推轴承(7)位于上接头(1)与轴承上接头(23)之间并与二者紧密配合;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8)安装在轴承支座(25)上,同时第一圆锥滚子轴承(8)分别与轴承上接头(23)、内管接头(31)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9)安装在轴承支座(25)上,第二圆锥滚子轴承(9)分别与螺帽(27)、内管接头(31)紧密配合;所述轴承支座(25)设置在上接头(1)上且与其同轴;所述螺帽(27)与上接头(1)螺纹连接;所述内管接头(31)的上端与轴承上接头(23)螺纹连接,内管接头(31)的下端与内管螺纹连接,同时内管接头(31)与上接头(1)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及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开设在上接头(1)外壁上,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及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均沿上接头(1)周向设置;所述第三毛细孔(12)和第三蒸发孔(29)位于内管接头(31)内部且沿内管接头(31)径向布置,第三毛细孔(12)一端与第二上接头毛细孔环形槽(11)连通,另一端与第四毛细孔(16)连通;所述第四毛细孔(16)沿内管接头(31)轴向设置在其内部;第三蒸发孔(29)一端与第二上接头蒸发孔环形槽(28)连通,另一端与第四蒸发孔(32)连通;所述第四蒸发孔(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枧明黄朝阳廉墨客王茂森博坤杨正龙张广李柯柯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