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8213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采用四氧化三铁的有机前躯体乙酰丙酮铁(Fe(acac)3)与有机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配制的纺丝液,经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再经过低温煅烧原位形成四氧化三铁/聚乙烯吡咯烷酮(Fe3O4/PVP)纤维。该方法避免共沉淀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粒径分布不均,纺丝液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调整静电纺丝参数、煅烧温度、前驱体用量,可制备不同四氧化三铁含量和磁性能的纳米磁性纤维,该磁性纳米纤维可作为载药磁性布等在生物医疗领域中使用。

In-situ preparation of ferrous oxide magnetic nanofiber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n-situ preparation of ferrous oxide magnetic nanofibers. The nanofibers are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with the spinning solution of iron acetylacetonate (Fe (acac) 3), an organic precursor of ferrous oxide,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and then in-situ formed by calcining at low temperature into ferric oxide/polyvinylpyrrolidone (Fe3O4/PVP) fibers. By adjusting the parameters of electrospinning,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amount of precursor, nano-magnetic fibers with different ferric tetroxide content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can be prepared. The magnetic nanofibers can be used as drug-loaded magnetic cloth in biomedical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纤维材料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氧化铁在自然界中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几种为磁铁矿(Fe3O4),磁赤铁矿(γ-Fe2O3)和赤铁矿(α-Fe2O3)。Fe3O4因具有较强的磁性,尤其是达到纳米尺寸的Fe3O4具有超顺磁性,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特殊的磁学效应,广泛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磁保健、磁记录材料中,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磁性纳米材料被用作各种抗癌药物的载体,形成一种磁靶向给药系统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是一种常用的水溶性聚合物,且易溶于乙醇和异丙醇。广泛应用于食品、OTC药品、伤口敷料、化妆品等领域。同时也是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常用的聚合物基体。静电纺丝在药物释放领域与常规药物递送系统相比,其具有比表面积高、载药量高、制作成本低、有机溶剂残留少等特点,目前PVP纤维膜已广泛应用于载药领域。磁性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的磁性材料,它兼具纺织纤维特性和磁性的功能,传统的磁性纳米纤维可采用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制备并分散好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并进行均匀混合后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磁性纳米纤维。但该方法制备流程较长,且前期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粒径分布不均,且制得的纤维直径分布变得不均匀,Fe3O4在纤维内部团聚现象严重。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采用四氧化三铁的有机前躯体乙酰丙酮铁(Fe(acac)3)与有机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配制的纺丝液,经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再经过低温煅烧原位形成四氧化三铁/聚乙烯吡咯烷酮(Fe3O4/PVP)纤维。该方法避免共沉淀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粒径分布不均,纺丝液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调整静电纺丝参数、煅烧温度、前驱体用量,可制备不同四氧化三铁含量和磁性能的纳米磁性纤维,该磁性纳米纤维可作为载药磁性布等在生物医疗领域中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配制纺丝液,称取一定量的Fe(acac)3和PVP,溶于乙醇溶剂中,磁力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前驱纺丝液;步骤S2,静电纺丝,将混合均匀的前驱纺丝液在静电纺丝装置中纺出均匀的复合纳米纤维,并干燥去除溶剂,得到纳米纤维;步骤S3,低温原位煅烧,将收集的纳米纤维在低温条件下煅烧一定时间,得到所需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为:静电纺丝,将混合均匀的纺丝前驱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注射器,通过注射泵来控制流速,高压直流发生器与喷丝头相连,采用收集器与负极相连作为纳米纤维收集装置,设置收集器与喷丝头之间的距离,收集复合纳米纤维一段时间,并干燥去除溶剂。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前驱纺丝液中纺丝液Fe(acac)3和PVP的浓度比为(4~7):12,混合搅拌时间为12~24h。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注射泵流速控制在0.2~0.5mL/h,高压直流发生器电压控制在10~20kV之间,设置收集器与喷丝头之间的距离为10~15cm。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低温原位煅烧的温度控制在230~280℃,煅烧时间控制在1~4h,避免PVP被分解。采用低温煅烧技术,PVP聚合物基体并没有分解,产物是聚合物基体含有四氧化三铁颗粒的纤维,PVP应用上仍作为载体。Fe(acac)3分解生成Fe3O4也正好在低温,高温则生成Fe2O3,不具有磁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制备磁性纳米纤维的技术可以避免传统磁性纤维制备技术中初期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粒径分布不均和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制备出的磁性纳米纤维中四氧化三铁的分布非常均匀。2、因采用四氧化三铁前驱体直接配制成纺丝液,纺丝再煅烧,不再需要传统磁性纳米纤维制备中因磁性纳米颗粒团聚、混合不均所要求的分散时间,因此大大缩短了磁性纳米纤维的制备时间。3、采用在PVP聚合物分解温度以下的低温煅烧,同时聚合物包裹生成的四氧化三铁,避免了PVP的分解和四氧化三铁的氧化。4、通过控制静电纺丝注射泵流速、高压直流发生器电压、喷丝头与接收器的距离等参数,实现对磁性纳米纤维直径的控制。5、通过对低温煅烧时间的控制,因煅烧时间越长,粒子粒径越大,可实现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粒径的控制。6、通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超顺磁性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传统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制备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实施案例一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SEM);图4为实施案例一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透射电镜照片(TEM);图5为实施案例一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磁滞回线(VSM);图6为实施案例四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XRD谱图;图7为不同温度煅烧乙酰丙酮铁的产物XRD图谱;图8为PVP在空气中的TG曲线;图9为Fe(acac)3在空气中的热重曲线(TG);图10为PVP/Fe3O4磁性纳米纤维的FTIR图谱。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具体操作:取0.5gFe(acac)3和1.2gPVP(5:12),溶于20mL乙醇溶剂中,磁力搅拌18h,将混合均匀的纺丝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注射器,控制流速为0.5mL/h,高压直流发生器电压为15kV,针头到接收器的距离为15cm,此条件下静电纺丝15h,将所制得的纳米纤维膜干燥处理。原位煅烧温度控制在245℃,煅烧时间为1h。如图3-制得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到复合材料整体为纤维形貌,纤维直径大约为120nm,纤维表面光滑。如图4-制得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透射电镜照片,图中显示Fe3O4纳米粒子在纤维中分布均匀,并且沿轴向排列,粒径约为5~10nm,同时a中纤维表面可见Fe3O4颗粒。如图5-制得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磁滞回线,Fe3O4/PVP磁性纳米纤维的饱和磁化强度约为17emu/g,显示出很好磁性和超顺磁性。实施案例二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为:Fe(acac)3和PVP的用量分别为0.4g和1.2g(1:3);磁力搅拌12h,静电纺丝设备注射器流速为0.5mL/h,高压直流发生器电压为10kV,针头到接收器的距离为10cm,此条件下静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配制纺丝液,称取一定量的Fe(acac)3和PVP,溶于乙醇溶剂中,磁力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前驱纺丝液;步骤S2,静电纺丝,将混合均匀的前驱纺丝液在静电纺丝装置中纺出均匀的复合纳米纤维,并干燥去除溶剂,得到纳米纤维;步骤S3,低温原位煅烧,将收集的纳米纤维在低温条件下煅烧一定时间,得到所需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配制纺丝液,称取一定量的Fe(acac)3和PVP,溶于乙醇溶剂中,磁力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前驱纺丝液;步骤S2,静电纺丝,将混合均匀的前驱纺丝液在静电纺丝装置中纺出均匀的复合纳米纤维,并干燥去除溶剂,得到纳米纤维;步骤S3,低温原位煅烧,将收集的纳米纤维在低温条件下煅烧一定时间,得到所需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为:静电纺丝,将混合均匀的纺丝前驱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注射器,通过注射泵来控制流速,高压直流发生器与喷丝头相连,采用收集器与负极相连作为纳米纤维收集装置,设置收集器与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瑜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