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内饰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15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饰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车用内饰壳,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内饰壳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连接部件,所述第三壳体设有与所述连接部件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连接条。可防止车辆颠簸时内饰壳松散脱落,结构简单,组装牢固。

A Vehicle Inner Decoration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tive accessories,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otive interior decoration shell,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hell, a second shell and a third shell connected in turn. The interior decoration shell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which penetrate through the first shell, the second shell and the third shell. The second shell is provided with connecting parts, and the third shell is matched with the connecting parts. A connecting hole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first housing and the second hous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the interior shell from loosening and falling off when the vehicle bumps,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firm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内饰壳
本技术涉及汽车饰品
,尤其是指一种车用内饰壳。
技术介绍
如今私家车越来越多,因此汽车内饰市场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明朗,收益会越来越高,汽车内饰的种类繁多,而且,随着汽车价格的不断下调,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内饰壳的需求量也会快速增长,这都为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现有的内饰壳通常为多个壳体组装而成,结构不够牢固,在汽车的驾驶过程中,车辆颠簸时容易导致内饰壳松散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内饰壳,结构简单且连接牢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内饰壳,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内饰壳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连接部件,所述第三壳体设有与所述连接部件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连接条。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外表面凸设有多个凸条,多个所述凸条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持第三壳体的卡头,所述连接孔设有与所述凸条相匹配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设有两长弧边和一短弧边,所述连接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弧边与第二壳体的长弧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条包括公连接条和与所述公连接条相配合的母连接条,所述公连接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母连接条设置于第一壳体,所述母连接条设有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母连接条开口,所述母连接条开口的口径小于所述容置腔的孔径,所述公连接条包括条体和凸头,所述条体与所述凸头一体成型,所述条体远离所述凸头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凸头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条体穿设于所述母连接条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短弧边设有磁铁,所述第二壳体的短弧边设有磁性体,所述磁铁用于吸附磁性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壳体设有多个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包括一个固定板和多个固定脚,多个所述固定脚均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脚呈“L”字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车用内饰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连接条,第二壳体设有连接部件,第三壳体设有连接孔,可防止车辆颠簸时内饰壳松散脱落,结构简单,组装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壳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31、连接孔,311、缺口,32、固定扣,321、固定板,322、固定脚,4、通孔,51、公连接条,511、条体,512、凸头,52、母连接条,521、容置腔,522、母连接条开口,61、磁铁,62、磁性体,7、连接部件,71、柱体,72、凸条,73、卡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内饰壳,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所述内饰壳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贯穿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2设有连接部件7,所述第三壳体3设有与所述连接部件7相匹配的连接孔31,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连接条。所述内饰壳安装于汽车内部,所述连接条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接稳固,防止内饰壳松散脱落;所述通孔4用于配合车的内部其它配件;所述连接部件7穿过所述连接孔31,使第三壳体3与第二壳体2连接稳固,防止内饰壳松散脱落;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2可以由防水材料制成,防止外界的液体经由所述内饰壳流入车的内部零件,保护车的内部零件。一种车用内饰壳,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和连接条,第二壳体2设有连接部件7,第三壳体3设有连接孔31,可防止车辆颠簸时内饰壳松散脱落,结构简单,组装牢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件7包括柱体71,所述柱体71的外侧凸设有多个凸条72,多个所述凸条72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持第三壳体的卡头73,所述连接孔31设有与所述凸条72相匹配的缺口311。实际使用中,所述卡头73穿过连接孔31,所述凸条72位于缺口311内,凸条72的形状与所述缺口311的形状相同,所述凸条72和缺口311用于将所述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稳固地连接,防止所述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发生转动,提高稳定性;所述卡头73设有倾斜面,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便于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组装,车辆颠簸时所述第二壳体2容易上下晃动,所述卡头73用于抵挡住所述第三壳体3,防止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脱离,提高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设有两长弧边和一短弧边,所述连接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长弧边与第二壳体2的长弧边之间。所述弧边可以使内饰壳的手感好,所述弧边还可以使内饰壳的线条更加柔美,更加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包括公连接条51和与所述公连接条51相配合的母连接条52,所述公连接条51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母连接条52设置于第一壳体1,所述母连接条52设有容置腔521和与所述容置腔521连通的母连接条开口522,所述母连接条开口522的口径小于所述容置腔521的孔径,所述公连接条51包括条体511和凸头512,所述条体511与所述凸头512一体成型,所述条体511远离所述凸头51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凸头512容置于所述容置腔521内,所述条体511穿设于所述母连接条开口522。具体地,凸头512的外径大于条体511的外径,容置腔521的内径大于母连接条开口522的内径;实际使用时,所述公连接条51对准所述母连接条52的开口端,由母连接条52的开口端滑入容置腔521内,最终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重叠一起,完成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组装,组装操作简单,连接牢固,提高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的短弧边设有磁铁61,所述第二壳体2的短弧边设有磁性体62,所述磁铁61用于吸附磁性体62。具体地,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颠簸,颠簸时所述公连接条51有可能滑出母连接条52,所述磁铁61与磁性体62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稳固地连接,防止公连接条51滑出母连接条52,提高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3设有多个固定扣32,所述固定扣32包括一个固定板321和多个固定脚322,多个所述固定脚322均与所述固定板321连接,所述固定脚322呈“L”字形。所述固定扣32用于配合车的内部其它配件,使所述内饰壳与车的内部其它配件组装稳固,所述固定脚322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板321,使所述固定板321保持稳定地直立于第三壳体3。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内饰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所述内饰壳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贯穿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2)设有连接部件(7),所述第三壳体(3)设有与所述连接部件(7)相匹配的连接孔(31),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连接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内饰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所述内饰壳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贯穿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2)设有连接部件(7),所述第三壳体(3)设有与所述连接部件(7)相匹配的连接孔(31),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连接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7)包括柱体(71),所述柱体(71)的外侧凸设有多个凸条(72),多个所述凸条(72)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持第三壳体(3)的卡头(73),所述连接孔(31)设有与所述凸条(72)相匹配的缺口(3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设有两长弧边和一短弧边,所述连接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长弧边与第二壳体的长弧边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包括公连接条(51)和与所述公连接条(51)相配合的母连接条(52),所述公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吴钏李叔明彭意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