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758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包含了以下流程S01标定特征、S02特征造型、S03T0试模、S043D测量、S05模具反变型、S06最终造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说采用的模预留方式加工,操作简单、效率高,能保证模具加工的可操作性,避免后续模具烧焊和重复加工造成加工资源浪费,能够保证产品加工精度和外观要求,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要求。

Reserved Processing Method for Plastic Mould in-die Process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served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mold processing of plastic mold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S01 calibration features, S02 feature modeling, S03T0 test model, S043D measurement, S05 mold inversion, S06 final modeling.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eserving technology for in-mold processing of plastic mould, the method of reserving the mould is simple and efficient, which can ensure the operability of the mould processing, avoid waste of processing resources caused by subsequent die welding and repetitive processing, ensure the processing accuracy and appear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t, and realize the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胶产品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在塑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塑胶收缩率,塑胶收缩率是指塑胶制件在成型温度下尺寸与从模具中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尺寸之差的百分比。它反映的是塑胶制件从模具中取出冷却后尺寸缩减的程度。影响塑胶收缩率的因素有:塑胶品种、成型条件、模具结构等。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的收缩率各不相同。其次塑胶的收缩率还与塑件的形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是否有嵌件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当需要生产一种塑胶产品中包含有另一种材质零件时,产品的尺寸要求高,但是由于产品的收缩率由于收缩时缩水变化和常规计算方式不一样,导至缩水无法计算和预估出来,在对产品进行加工的时候需要重复加工、对模具进行多次设计烧焊,人力、物力资源均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该方法能保证产品加工精度和外观要求,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包含了以下流程:S01:标定特征,根据产品的最终加工形状以及产品的最初加工形状,在产品最终加工形状的部位内移一个部位标定出上下两圈特征部位;S02:特征造型,根据步骤S01中所标定出的特征部位将产品加工出来,在此步骤走需要其周圈修掉模具S量后做造型,测量;S03:T0试模,模具试加工做出S01所标定特征的产品;S04:3D测量,将步骤S03中的TO试模产品周圈数用3次元打点周圈后导入3D用样条曲线构造出来,并得出特征造型产品的特征部位的最大外轮廓值W,T0产品的测量值C。S05:模具反变型,根据S04中所测的3D样条曲线,选择T0产品样条曲线中的极点镜像后使之与特征造型产品的3D样条曲线相切,并将其镜像线外移,镜像线外移的距离公式为J,J=(W-C)/2+S,根据该镜像线数据来对模具进行修改;S06:最终造型,根据镜像线作为最终线做出模具后对产品进行造型生产,做出最终产品。进一步的,重复进行S02到S05的步骤两次后再做S06的产品造型。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说采用的模预留方式加工,操作简单、效率高,能保证模具加工的可操作性,避免后续模具烧焊和重复加工造成加工资源浪费,能够保证产品加工精度和外观要求,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原始产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标定特征部位的造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TO试模后的产品造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确定最终线处理后的产品造型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加工部位;2-特征部位;3-外框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包含了以下流程:S01:标定特征,根据产品的最终加工形状以及产品的最初加工形状,在产品最终加工形状的部位内移一个部位标定出上下两圈特征部位;S02:特征造型,根据步骤S01中所标定出的特征部位将产品加工出来,在此步骤走需要其周圈修掉模具S量后做造型;S03:T0试模,模具试加工做出S01所标定特征的产品;S04:3D测量,将步骤S03中的TO试模产品周圈数用3次元打点周圈后导入3D用样条曲线构造出来,并得出特征造型产品的特征部位的最大外轮廓值W,T0产品的测量值C。S05:模具反变型,根据S04中所测的3D样条曲线,选择T0产品样条曲线中的极点镜像后使之与特征造型产品的3D样条曲线相切,并将其镜像线外移,镜像线外移的距离公式为J,J=(W-C)/2+S,根据该镜像线数据来对模具进行修改;S06:最终造型,根据镜像线作为最终线做出模具后对产品进行造型生产,做出最终产品。在上述方法中,为了增加最终造型的成功率,可以重复进行S02到S05的步骤后再做S06的产品造型,所测得的数据会根据准确,做出来的产品也更加精确。下面再结合实际的产品生产对上述工艺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所要加工的原始产品如图2所示,图2中的方框部分即其加工部位1先不加工,内移内移一部位先追加上下两圈特征部位2,周圈修掉S量后做造型得出如图3所示的特征造型产品,在TO试模生产后得出如图3所示的产品,图4中的产品周圈数用3次元打点周圈后导入3D用样条曲线构造出来,选择极点镜像后和图2的3D相切,并得出镜像线外移数据,同样的镜像线外移的距离公式为J,J=(W-C)/2+S,根据该镜像线数据来对模具进行修改,然后以外移的镜像线为最终线做做周圈产品特征造型,图5中的的外框线3为处理后模具产品的最终线,同样的,为了增加成功率,可以多做一次预留重复动作后再做最终造型。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包含了以下流程:S01:标定特征,根据产品的最终加工形状以及产品的最初加工形状,在产品最终加工形状的部位内移一个部位标定出上下两圈特征部位;S02:特征造型,根据步骤S01中所标定出的特征部位将产品加工出来,在此步骤走需要其周圈修掉模具S量后做造型,测量;S03:T0试模,模具试加工做出S01所标定特征的产品;S04:3D测量,将步骤S03中的TO试模产品周圈数用3次元打点周圈后导入3D用样条曲线构造出来,并得出特征造型产品的特征部位的最大外轮廓值W,T0产品的测量值C。S05:模具反变型,根据S04中所测的3D样条曲线,选择T0产品样条曲线中的极点镜像后使之与特征造型产品的3D样条曲线相切,并将其镜像线外移,镜像线外移的距离公式为J,J=(W‑C)/2+S,根据该镜像线数据来对模具进行修改;S06:最终造型,根据镜像线作为最终线做出模具后对产品进行造型生产,做出最终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具模内加工预留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包含了以下流程:S01:标定特征,根据产品的最终加工形状以及产品的最初加工形状,在产品最终加工形状的部位内移一个部位标定出上下两圈特征部位;S02:特征造型,根据步骤S01中所标定出的特征部位将产品加工出来,在此步骤走需要其周圈修掉模具S量后做造型,测量;S03:T0试模,模具试加工做出S01所标定特征的产品;S04:3D测量,将步骤S03中的TO试模产品周圈数用3次元打点周圈后导入3D用样条曲线构造出来,并得出特征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祥熊军乾
申请(专利权)人:伊构尔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