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个透水砼单元的雨水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5981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效透水砼工艺结构,涉及一种基于多个透水砼单元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透水砼单元和集成管网,所述透水砼单元呈间隔并排布置,每个透水砼单元由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透水层、碎石层、砂滤层和灰土层构成,每个透水砼单元内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四周均匀设置有渗水管,蓄水池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阀与集成管网连接。本雨水收集系统采用多个透水砼单元,不但收集范围大,而且施工量大大减少,可根据不同重载要求进行布局施工,适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场所。

A 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Permeable Concrete Un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个透水砼单元的雨水收集系统
:本技术属于高效透水砼工艺结构,涉及一种基于多个透水砼单元的雨水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进入了黄金时期,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但随之面临的城市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城市规划中,解决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加强雨水回收利用,符合当前社会绿色环保,资源节约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理念。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雨水收集一般采用道路坡度并设置排水渠或者城市绿化系统进行收集,但传统的道路坡度并设置排水渠收集由于需要进行二次疏水转移和二次处理,时常会出现堵塞、排水不及时而形成积水和收集力不足的问题,当降雨量增大时会导致严重内涝,路面水位过高,影响交通安全,并且导致大量水资源流失,回收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路面收集,路面过滤的基于多个透水砼单元的雨水收集系统。为实现本技术的具体目的,提供一种基于多个透水砼单元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透水砼单元和集成管网,所述透水砼单元呈间隔并排布置,每个透水砼单元由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透水层、碎石层、砂滤层和灰土层构成,每个透水砼单元内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四周均匀设置有渗水管,蓄水池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阀与集成管网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集成管网由雨水灌溉管网和城市雨水管网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每个透水砼单元间隔距离为500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透水层由粘结剂、硅酸盐水泥、碎石子、铝酸盐水泥和植物纤维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雨水收集系统采用多个透水砼单元,不但收集范围大,而且施工量大大减少,可根据不同重载要求进行布局施工,适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场所。本雨水收集系统的透水砼单元采用四层设计,因为透水砼中加入了植物纤维,而且使用了三元体系的高强水泥,使得透水砼具有更高强度,植物纤维的加入有利于增加浆料体与石子的粘结强度,且对骨料形成包裹,数据测得实际抗折强度比普通透水砼配比提高35%-50%,抗压强度提高15%-20%,且克服了传统透水砼易跑石子,骨料易脱落的通病。本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池四周的渗水管与透水砼连通,可将透水砼过滤后的雨水快速收集,并通过池内的水泵将收集的雨水通过二级集成管网分别输送到雨水灌溉管网和城市雨水管网,使雨水的收集利用率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雨水收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透水砼单元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水砼单元,2、蓄水池,3、管阀,4、雨水灌溉管网,5、水泵,6、城市雨水管网,7、透水层,8、碎石层,9、砂滤层,10、灰土层,11、渗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以下提供本技术的实施实例,这些实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阐述,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个透水砼单元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具有收集和过滤功能的透水砼单元1和用于输送收集后雨水的集成管网,多个透水砼单元1呈间隔并排布置,布置距离可依据蓄水池2的使用要求,每个透水砼单元1由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透水层7、碎石层8、砂滤层9和灰土层10构成,每个透水砼单元1内置有蓄水池2,蓄水池2可用混凝土浇筑成形,蓄水池2四周均匀装有渗水管11,蓄水池2底部装有水泵5,水泵5出水端通过管阀3与集成管网连接,集成管网分为雨水灌溉管网4和城市雨水管网6,从而水泵5将回收雨水抽取出来用于浇灌符近绿植,或进行水输送。在雨过后并入城市市政用水管网,用于生活用水。本实施例中透水砼单元1的透水层7由粘结剂、硅酸盐水泥、6mm-8mm碎石子、铝酸盐水泥和植物纤维构成。本实施例中透水砼单元1的碎石层8采用天然石,经冲洗后按级配比进行混合,并摊铺辗压。厚度设计400—500mm。碎石层8的作用一是利于疏水,一是作为基础层,可增加透水吸收率,一是增加抗压强度,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并增加结构核载。本实施例中透水砼单元1的砂滤层9属于基础缓冲层,具有透水功能,同时砂滤层9比碎石层有更高的密度比,压实后可有效防止出现地基沉降和碎石之间的摩擦性移动。本实施例中透水砼单元1的灰土层10经过压实可确保整个透水系统有较好的地基承载作用,不发生不均匀沉降及地基基础变化,以保证整个透水砼结构层的稳定性,且保证整个透水砼层不发生开裂。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装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个透水砼单元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透水砼单元(1)和集成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砼单元(1)呈间隔并排布置,每个透水砼单元(1)由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透水层(7)、碎石层(8)、砂滤层(9)和灰土层(10)构成,每个透水砼单元(1)内置有蓄水池(2),所述蓄水池(2)四周均匀设置有渗水管(11),蓄水池(2)底部设置有水泵(5),所述水泵(5)出水端通过管阀(3)与集成管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个透水砼单元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透水砼单元(1)和集成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砼单元(1)呈间隔并排布置,每个透水砼单元(1)由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透水层(7)、碎石层(8)、砂滤层(9)和灰土层(10)构成,每个透水砼单元(1)内置有蓄水池(2),所述蓄水池(2)四周均匀设置有渗水管(11),蓄水池(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有明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超硕地坪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