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包胶治具、光传感器与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10584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包胶治具、光传感器与电子设备,涉及光传感器领域,该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包括入射面、与入射面相对设置的透射面、和介于入射面和透射面之间的散射面,以及覆盖于散射面表面的反光层;其中,反光层的折射率低于导光板主体的折射率。利用该导光板能够解决目前人脸识别系统中导光板透光率低导致的识别系统灵敏度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灵敏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包胶治具、光传感器与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传感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包胶治具、光传感器与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大量普及应用,移动终端能够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终端向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用品。随着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应用场景包括人脸识别锁、人脸识别考勤系统、手机APP的人脸识别登陆等。人脸识别的最大特点是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并且人脸识别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乃至人头欺骗识别系统,无法仿冒。在人脸识别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的部件环境光传感器,它对成像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而在环境光传感器中,起光传输作用的导光板的透射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环境光传感器的灵敏度。由于要保证识别系统的灵敏度,因此,要保证导光板沿光线传输方向有较大的透光率,防止光在导光板内部发生较大的散射、折射等降低光的透光率。目前的导光板是在导光板主体上设置导光点,利用导光点的疏密、大小使导光板均匀发光。该结构的导光板光线散射率高,沿光线传输方向的透光率低,不适合于应用于环境光传感器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以开发一种适合人脸识别系统中用的高灵敏度环境光传感器中的导光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导光板的包胶治具,利用该包胶治具能够提高导光板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利用该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四面包胶的导光板的制备。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传感器,该光传感器能够解决目前环境光传感器灵敏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光传感器,能够提高人脸识别功能的灵敏度。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包括入射面、与所述入射面相对设置的透射面、和介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透射面之间的散射面,以及反光层,覆盖于所述散射面表面;其中,所述反光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导光板主体的折射率,优选所述反光层的折射率比导光板主体的折射率低0.2以上。一种用于制备导光板的包胶治具,包括:两个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以及支撑件,设置于两透明基板之间,用于支撑导光板主体并使导光板主体与两透明基板分离;其中,两透明基板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面均设有防粘镀膜层。一种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上述包胶治具,将N个导光板主体通过支撑件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上,其中,N为≥1的自然数;S2)涂覆反光层胶液,使反光层胶液浸没所述导光板主体;S3)盖合第二透明基板,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反光层胶液接触;S4)使反光层胶液固化,在所述导光板主体表面形成反光层;S5)拆除所述包胶治具,得到所述导光板。一种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本专利技术的包胶治具,将N个导光板主体通过支撑件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上,其中,N为≥1的自然数;然后盖合第二透明基板,并用密封条进行密封形成容纳导光板主体的容纳空间;S2)自所述注胶口向所述容纳空间内注入反光层胶液,使反光层胶液浸没所述导光板主体;S3)使反光层胶液固化,在所述导光板主体表面形成反光层;S4)拆除所述包胶治具,得到所述导光板。一种光传感器,包括上述导光板。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光传感器。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和反光层,其中,导光板主体包括入射面、与入射面相对设置的透射面和介于入射面和透射面之间的散射面,反光层覆盖于散射面表面。光线的预设传输方向是从入射面进入,从透射面射出,当光线从入射面进入导光板主体内部后,由于导光板主体对光线的散射、折射等作用,光线会从入射面和透射面之间的散射面射出。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散射面均设置了反光层,而反光层的折射率低于导光板主体的折射率,在反光层的作用下,光线以一定角度从导光板主体进入反光层时会满足全反射原理,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会再被反射回光密介质,尤其当反光层的折射率比导光板主体的折射率低0.2以上时,反射效果更好,从而减少光的衰减,进而从散射面射出的光线又重新被反射至导光板主体内进行传输。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光板,在结构上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光的损失,使该透光板有较高的透光率。将该导光板应用于环境光传感器中,能显著提高环境光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而提高人像识别系统的灵敏性。利用该包胶治具制备上述导光板时,先将导光板主体通过支撑件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上,然后涂覆反光层胶液,使反光层胶液浸泡导光板主体后盖合第二透明基板进行固化,固化完成后脱模得到导光板;或者,将导光板主体通过支撑件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上后,先将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盖合,然后再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浇灌反光层胶液,待固化后拆模得到导光板。为了实现脱模,在两透明基板朝向支撑件的一面均设有防粘镀膜层,这样在拆除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时,可以防止反光层粘接在两透明基板上。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导光板主体的散射面的整体包覆,高效快捷,导光板各个散光面上包覆的反光层之间属于无缝连接,包覆性好,无漏光问题,能从整体上提高导光板沿光线传输方向的透光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实施例1中导光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包胶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透明盖板和支撑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在玻璃片空隙中点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盖合第二透明玻璃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拆除包胶治具后得到的玻璃条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包胶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0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导光板主体;101-入射面;102-透射面;103-散射面;20-反光层;21-遮光保护层;30-包胶治具;301-第一透明玻璃基板;302-第二透明玻璃基板;3021-侧边;303-UV解粘双面胶带;304-反光层胶液;305-密封件;40-底座;401-回字形框体;402-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主体,包括入射面、与所述入射面相对设置的透射面、和介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透射面之间的散射面,以及反光层,覆盖于所述散射面表面;其中,所述反光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导光板主体的折射率,优选地,所述反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导光板主体的折射率低0.2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主体,包括入射面、与所述入射面相对设置的透射面、和介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透射面之间的散射面,以及反光层,覆盖于所述散射面表面;其中,所述反光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导光板主体的折射率,优选地,所述反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导光板主体的折射率低0.2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主体为玻璃或透明高分子;优选地,所述导光板主体的透光率≥90%;优选地,所述反光层所用原料为UV胶;优选地,所述反光层的厚度为0.1-0.2mm;优选地,所述反光层的表面粗糙度≤50nm;优选地,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反光层表面的遮光保护层;优选地,所述遮光保护层的表面粗糙度为100-300nm。3.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的包胶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以及支撑件,设置于两透明基板之间,用于支撑导光板主体并使导光板主体与两透明基板分离;其中,两透明基板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面均设有防粘镀膜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UV解粘双面胶带或加热解粘双面胶带,优选为UV解粘双面胶带;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均为5-20nm;优选地,所述防粘镀膜层为AS防水防污膜;优选地,所述包胶治具包括用于固定第一透明基板位置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回字形框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回字形框体表面的定位块;优选地,所述定位块呈L形分布在所述回字形框体表面的四角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群飞杨静波
申请(专利权)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