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96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8:35
一种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所述衔接单元包含第一凸缘部、第二凸缘部及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及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其中一者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强化所述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主壳体衔接时的密合度与稳定性,使所述可拆式组件不易脱落。

Connecting Unit of Shell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合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手持装置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技术介绍
参阅图1、2、3,现有一种保护壳1的嵌合单元11包括一个自一个背板12的周缘朝外延伸的凸缘部14,及一个形成于一个壳体13的内面且供该凸缘部14嵌设的凹槽15。当该凸缘部14嵌设于该凹槽15时,该背板12与该壳体13能形成三面包覆一个手持装置(图未示)的该保护壳1。然而,该保护壳1的嵌合单元11只能利用该手持装置的背面顶住该背板12,而使该凸缘部14抵靠于该凹槽15的底面上,因此,若位于该保护壳1内的手持装置稍微朝远离该背板12的方向挪动,该凸缘部14就能轻易的滑出该凹槽15,使该背板12非常容易脱离该壳体13而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合度高且接合后稳定性佳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所述衔接单元包含第一凸缘部、第二凸缘部,及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及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其中一者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所述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一面部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第二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侧面的其中一者,所述壳体主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周面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一凸缘部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侧面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可拆式组件的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还包含自所述可拆式组件的第一面部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部,所述第三凸缘部与所述第一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三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还包含自所述第三凸缘部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四凸缘部,所述主壳体的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四凸缘部嵌设的壳体副凹槽。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朝接近所述外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一凸缘部弯折朝接近所述侧面的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所述衔接单元包含第一凸缘部、多个第二凸缘部、多个第三凸缘部、多个壳体主凹槽,及多个壳体副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且互相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部间。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分别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所述壳体副凹槽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分别供所述第三凸缘部嵌设。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所述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一面部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三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第二凸缘部及所述第三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所述壳体副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所述壳体主凹槽及所述壳体副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分别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三凸缘部分别嵌设于所述壳体副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每一个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的长度大于每一个第三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的长度,任一个第三凸缘部与位于所述任一个第三凸缘部的两侧的第二凸缘部配合界定出鸠尾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衔接单元的第二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及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其中一者延伸出,配合所述第一凸缘部的设置位置,能增加所述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主壳体间的接触面积,借此强化所述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主壳体互相衔接时的密合度与稳定性,使所述可拆式组件不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保护壳的嵌合单元的一个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Ⅱ—Ⅱ的一个剖视图;图3是图2的一个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Ⅴ—Ⅴ的一个剖视图;图6是图5的一个局部放大图;图7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化态样;图8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一实施态样;图9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二实施态样;图10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三实施态样;图11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第一实施态样;图12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第二实施态样;图13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第三实施态样;图14是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四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图15是沿图14中的线ⅩⅤ—ⅩⅤ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图16是图15的一个局部放大图;图17是沿图14中的线ⅩⅦ—ⅩⅦ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图18是图17的一个局部放大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五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图20是沿图19中的线ⅩⅩ—ⅩⅩ的一个剖视图;图21是沿图20中的线ⅩⅩⅠ—ⅩⅩⅠ的一个剖视图;图22是图21的一个局部放大图;图23是沿图20中的线ⅩⅩⅢ—ⅩⅩⅢ的一个剖视图;图24是图23的一个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4、5、6,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壳组2的衔接单元21的一个第一实施例,该衔接单元21用来使该保护壳组2的一个可拆式组件22与该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单元包含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及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其中一者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凸缘部,及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的壳体主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单元包含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及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其中一者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凸缘部,及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的壳体主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所述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一面部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第二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侧面的其中一者,所述壳体主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周面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一凸缘部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侧面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组件的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单元还包含自所述可拆式组件的第一面部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部,所述第三凸缘部与所述第一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三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靖夫
申请(专利权)人:爱进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