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一手持装置的立架、其手段及包含该立架的保护壳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291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手持装置的立架、其手段及包含此立架的保护壳。立架包含一第一底座、一第二底座、一第一弹性片、一第二弹性片及一限位装置。第一弹性片以及第二弹性片的第一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底座的二侧,限位装置使第一底座的第二端及第二底座的第二端,于一限定范围内各别滑动且不互相重叠。当第一弹性片的第二端及第二弹性片的第二端进行一第一相对位移时,适可连动该第一底座及该第二底座产生一第二相对位移。第二相对位移。第二相对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一手持装置的立架、其手段及包含该立架的保护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装置的立架,尤其涉及一种搭配较大尺寸手机或平板使用的可收合立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手持装置多具有丰富的娱乐性功能,例如:影音播放、电子书阅读及电子游戏等,因此,使用者常会需要持续性地使用手持装置,并时而需要转为横幅使用,以较接近正常屏幕的视觉比例。然而碍于手持装置的扁平形状,完全不符合手握的人体工学,会常因各种原因(例如手酸、摩擦力太小、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不慎将手持装置摔落损坏,另外,在观赏影片或视频等时机时,若不想长时间手持,就必须有物品抵靠着背部,或放在一个额外准备的支架或脚架上,又会产生观看角度不合适等问题,整体来说相当不便。
[0003]因此,就开始有人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将手机背随附加一个简便的可收合立架,此立架可以直接粘贴在裸机背壳上,或者粘贴在保护壳上、或者直接与保护壳制作为一体,供使用者在购买保护壳时直接选购具有立架的产品。这类立架以可折叠的“指环”式最多,但因指环式的整体面积小,贴在手机的位置必须是可以让使用者的惯用手指穿过、并同时握住手机,使手机不掉落的良好位置,而这良好位置通常并不是支撑手机于合适观看角度的最好位置,甚至根本无法撑住手机使其站立,更遑论用在较大尺寸的平板电子装置上,更毫无配合手机或平板于横置或立置的弹性用途上;也就是说,“指环”式立架,因体积过小,在手机防摔落及完美支撑手机间,通常无法两全其美。而且,“指环”通常为金属材质,收合需要靠转轴完成,整体结构的厚度无法精简,形状上不规则也不对称,整体而言并不美观,当收合不用时,除非有其他辅助机制,手机无法如裸机般,平躺于桌面上,整体而言,仍然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设计。
[0004]除了早期的“指环”式设计,后来又有业者转换成其他方式,例如公告号为CN305843674S及CN305381641S专利所示的“推移”式,通过一软性条状物一端固定,另一端设有一钮扣,使钮扣沿着一轨道上滑动,软性条状物即如同毛毛虫身体般拱起,形成一“Ω”形体,借以穿过手指、也一并达到支撑手机功能。不过,这设计只是指环式的另一种变化,除了材质不同,穿过手指较金属环略感舒适外,其他状况一如指环式,进步有限。
[0005]虽然,近期有些业者试图打破指环型态的藩篱,设计出其他可以兼容存放信用卡片的立架,例如韩国SlashGo品牌的一款立架产品,使用皮带交错式设计,以试图弭平过往立架太过突出,不够平整等缺点,但其“开启、收合”的使用上,明显拖泥带水、不够简明俐落、且皮革制品刚性不足、不耐脏污与潮湿等固有缺点,市场上仍然属于小众产品,无法普及。
[0006]有鉴于此,提供一个可以收合的立架,不论附加于手机背面、或是贴设于手机背壳之外外表面后,在使用状态下,能获得良好的支撑及调整手机或尺寸较大的平板置放角度等优异性能外,而于收合状态下,又能保有最小且最均匀的突出尺寸,无碍于原机外型的观瞻,就成为业者亟待追求的研发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立架,用以支撑一手持装置,立架包含一第一底座及一第二底座,通过设于第一底座及一第二底座间的一升降装置,使第一底座相对于第二底座升降,其中升降装置包含一限位装置,于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升降过程,该限位装置得以限制该第一底座相对于该第二底座于升起至一第一死点为止,并于下降至与第二底座最接近的一第二死点为止。
[0008]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提供一种立架,用以支撑一手持装置,其中的限位装置,导引一第一弹性片的一端部区域及第二弹性片的一端部区域,适可于第二底座的一有限范围内沿第二底座的一长度方向上移动,且互不重叠;当该第一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及该第二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互相靠近时,适可连动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互相靠近。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提供一种立架,用以支撑一手持装置,其中的限位装置,导引一第一弹性片的一端部区域及第二弹性片的一端部区域,适可于第二底座的一有限范围内沿第二底座的一长度方向上移动,且互不重叠;当该第一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及该第二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互相靠近时,适可连动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互相远离。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提供一手机壳,装设于一手持装置的背面,手机壳包含上述的立架。
[0011]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弹性片及第二弹性片具有一回复为直线形的弹性回复力,因此,立架在完全打开时,第二端部区域会对第二底板产生一最大的垂直顶推力,使立架倾向停止在该完全打开的状态,而立架在完全收合时,因第一弹性片及第二弹性片已经回复至其原始的直线形,故亦会自然倾向于该关闭状态,形成二个操作段落感(即完全打开及完全收合二个阶段)。当然,通过各个组件间的摩擦力设置,第一底座相对于第二底座的升降,也可以达到随放即停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立架完全升起的立体图。
[0013]图1B为图1A的另一立体图。
[0014]图1C、图1D、图1E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由立架完全升起至完全收合的状态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立架升起途中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立架升起途中的立体图。
[0017]图4A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立架升起途中的立体图。
[0018]图4B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立架升起途中的另一立体图。
[0019]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立架升起途中的立体图。
[0020]图5B为图5A中,跨桥下方有关滑块与极端的相对关系平面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立架升起途中的立体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立架,贴附于手机的使用状态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立架,贴附于手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立架,嵌合于手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
[0025]附图标记如下:
[0026]10立架
[0027]11第一底座
[0028]111第一区域
[0029]112第二区域
[0030]12第二底座
[0031]121外表面
[0032]13升降装置
[0033]131第一弹性片
[0034]132第二弹性片
[0035]1311第一端部区域
[0036]1312第二端部区域
[0037]1321第一端部区域
[0038]1322第二端部区域
[0039]141滑槽
[0040]1411、1412极端
[0041]1415档止部
[0042]142、143滑块
[0043]20立架
[0044]21第一底座
[0045]22第二底座
[0046]23升降装置
[0047]231第一弹性片
[0048]2312第二端部区域
[0049]232第二弹性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架,用于一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底座及相对于该第一底座的一第二底座;一升降装置,设于该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之间;该升降装置包含:一第一弹性片,具有一第一端部区域及一第二端部区域,该第一端部区域设于该第一底座的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弹性片,具有一第一端部区域及一第二端部区域,该第一端部区域设于该第一底座的一第二区域,一限位装置,导引该第一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及该第二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适均可于一有限范围内沿该第二底座的一长度方向上移动,且该第一弹性片及该第二弹性片互不重叠;当该第一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及该第二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进行一第一相对位移时,适可连动该第一底座及该第二底座产生一第二相对位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片及第二弹性片均为一直线形,当该第一相对位移变大时,该第一弹性片及该第二弹性片渐受弹性形变为一弧形,以该第二相对位移变大;当该第一相对位移变小时,该第二相对位移变小,该限位装置渐使该第一弹性片及该第二弹性片回复为该直线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域为该第一底座的一端部的内侧,该第二区域为该第一底座的另一相对端部的内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包含:一滑槽,沿该长度方向形成于该第二底座上,并具有二极端;二滑块,分别设于该第一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及该第二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各该滑块夹持该滑槽的二侧壁,适可于该有限范围内沿该滑槽滑动;其中各该滑块不突出该第二底座的一外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片及该第二弹性片的其中之一,其长度不大于该第一底座长度的二分之一。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片及该第二弹性片的长度相同,均不大于该第一底座长度的二分之一;当该二滑块互相远离而分别受该二极端档止时,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间呈现一最大距离;当该二滑块滑动至最靠近时,该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互相叠合。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包含:一盖板,设于该第二底座的一中央区域,并与该第二底座之间形成一滑动空间,该第一弹性片适可自该盖板的一端部下方,进入该滑动空间,而该该第二弹性片适可自该盖板的另一端部下方,进入该滑动空间;一第一滑槽,沿该长度方向形成于该盖板上,并具有一第一极端;一第一滑块,设于该第一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伸突出该第一滑槽,与该第一弹性片共同夹住该第一滑槽的二侧壁,以该第一弹性片受限于沿该第一滑槽滑动;一第二滑槽,沿该长度方向形成于该盖板上,并具有一第二极端;一第二滑块,设于该第二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伸突出该第二滑槽,与该第二弹性片共同夹住该第二滑槽的二侧壁,以该第二滑块受限于沿该第二滑槽滑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片及该第二弹性片的其中之一,
其长度不大于该第一底座长度的二分之一。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片及该第二弹性片的长度相同,均不大于该第一底座长度的二分之一;当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互相远离而分别受该第一极端及该第二极端档止时,该第一底座与该第二底座间呈现一最大距离;当该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滑动至最靠近时,该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适可互相叠合。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包含:二边壁,设于该第二底座的二相对侧,并与该第二底座之间形成一滑动空间;一第一跨桥,横跨于该第二底座一侧的二边壁上,以该第一弹性片适可自该第一跨桥下进入该滑动空间;一第一滑块,设于该第一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一第二跨桥,横跨于第二底座的另一侧的二边壁上,以该第二弹性片适可自该第二跨桥下进入该滑动空间;一第二滑块,设于该第二弹性片的第二端部区域。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片及该第二弹性片的其中之一,其长度不大于该第一底座长度的二分之一。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片及该第二弹性片的长度相同,均不大于该第一底座长度的二分之一;当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互相远离而分别受该第一跨桥及该第二跨桥档止时,该第一底座与该第二底座间呈现一最大距离;当该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滑动至最靠近时,该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适可互相叠合。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架,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包含:二边壁,设于该第二底座的二相对侧,并与该第二底座之间形成一滑动空间;一第一跨桥,横跨于该第二底座一侧的二边壁上,以该第一弹性片适可自该第一跨桥下进入该滑动空间;一第一滑槽,设于该第一弹性片的一长度方向,并具有一第一极端;一第一滑块,设于该第一跨桥下,穿过该第一滑槽,以该第一弹性片受限于沿该第一滑槽滑动;其中,该第一滑块不伸突出该第二底座的一外表面;一第二跨桥,横跨于第二底座的另一侧的二边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瑞辰
申请(专利权)人:爱进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