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319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包括进杯架、送杯槽和进杯组件,所述送杯槽设置在进杯架上方一侧测试杯即平行排列在送杯槽内,所述进杯组件设置在送杯槽旁的进杯架上;所述进杯架包括进杯架面板和进杯架底板,所述送杯槽设置在进杯架面板上方一侧,送杯槽末端的进杯架面板上设有一个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中部设有圆形通孔;进杯架面板上还设有两条均与送杯槽延长线垂直且分别与圆形凹槽相对两侧相切的运杯槽,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用于将送杯槽内的测试杯分离并使其进入对应运杯槽的转盘组件;所述进杯架面板下方还设有送杯机构。该进杯器可同时双杯进杯,测试杯输送稳定性好,输送距离长,实用性更强。

A New Type of Test Cup Fee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cup feeding device for testing cups, which comprises a cup feeding rack, a cup feeding groove and a cup feeding component. The cup feeding groove is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cup feeding groove on one side above the cup feeding rack, and the cup feed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cup feeding rack beside the cup feeding groove. The cup feeding rack comprises a cup feeding rack panel and a bottom plate of the cup feeding rack, and the On one side, a circular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cup-feeding rack panel at the end of the cup-feeding groove, and a circular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ircular groove; on the cup-feeding rack panel, there are two cup-feeding grooves which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cup-feeding groove extension line and tangent to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circular groove, respectively. The circular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turntable assembly for separating the test cup in the cup The cup feeding mechanism is also arranged below the cup feeding frame panel. The cup feeder can feed two cup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veying stability of the test cup is good, the conveying distance is long, and the practicability is stro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试杯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疗检测设备中,会用到测试杯进行检测试验,因此如何方便快捷的取测试杯是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大都采用测试杯自动输送设备,能够将医务人员从繁重的操作中解放出来,现目前自动输送设备的进杯有手动放置、半自动进杯和自动进杯。其中,全自动进杯器因其便利性和可控性,被广泛应用,如图1所示,现有全自动进杯器通常包括进杯组件和送杯组件,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送杯组件无法检测到是否有测试杯进入组件载杯块中,因此存在空载的可能;(2)现有送杯组件的送杯槽长度较短,只能将测试杯传送240mm远,实用性不强;(3)现有进杯组件及送杯组件仅仅能进行单测试杯的输送,输送效率低;(4)输送稳定性差。这些缺陷,极大的限制了进杯器的进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该进杯器可同时双杯进杯,测试杯输送稳定性好,输送距离长,实用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包括进杯架、送杯槽和进杯组件,所述送杯槽设置在进杯架上方一侧,测试杯即平行排列在送杯槽内,所述进杯组件设置在送杯槽旁的进杯架上、用于将送杯槽内的测试杯向前推送;所述进杯架包括进杯架面板和进杯架底板,所述送杯槽设置在进杯架面板上方一侧,送杯槽末端的进杯架面板上设有一个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中部设有圆形通孔;进杯架面板上还设有两条均与送杯槽延长线垂直且分别与圆形凹槽相对两侧相切的运杯槽,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用于将送杯槽内的测试杯分离并使其进入对应运杯槽的转盘组件;所述进杯架面板下方还设有分别与两条运杯槽对应的用于沿运杯槽运送测试杯的送杯机构,该两个送杯机构相互对称。具体的说,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转盘、转盘固定座、转盘轴、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同步带、电机固定板、步进电机和推送结构;所述转盘固定座呈凸字形,转盘固定座下方固定在圆形凹槽下方的进杯架底板上,所述电机固定板固定在转盘固定座侧面下部,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电机固定板上方,步进电机输出端穿过电机固定板后与位于电机固定板下方的第二同步轮相连、以带动第二同步轮转动;所述转盘位于进杯架面板上的圆形凹槽内,所述转盘轴下端与第一同步轮相连,转盘轴上端从下往上贯穿转盘固定座和圆形凹槽内的圆形通孔后与转盘相连;所述第二同步轮与第一同步轮之间即通过同步带相连,以使第二同步轮带动第一同步轮转动、进而带动转盘轴和转盘转动;所述转盘上方相对的两侧设有槽体和让位开口,所述槽体用于将送杯槽内的测试杯传送到远离送杯槽的那条运杯槽内,所述让位开口则不会阻挡送杯槽向与送杯槽相接的运杯槽内传送测试杯;所述推送结构包括设置在进杯架面板上并位于圆形凹槽上方的门形推送架,设置在推送架上并位于送杯槽延长线上的电机架,以及设置在电机架上的用于将槽体内测试杯推入运杯槽的直线电机。具体的说,所述送杯机构包括支撑柱、载杯块组件和载杯电机组件,所述支撑柱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运杯槽两端外侧的进杯架面板和进杯架底板之间;所述载杯电机组件包括载杯电机座、载杯电机、传送带、主动轮和传动轮,所述载杯电机座设置在支撑柱上,所述载杯电机设置在载杯电机座一侧,主动轮设置在载杯电机座另一侧并与载杯电机输出端相连,所述传动轮设置在另一支撑柱上,所述传送带即套设在主动轮与传动轮之间;所述载杯块组件包括载杯块、轴承块、传送带压片和光轴组,所述光轴组与进杯架面板相平行的设置在两个支撑柱之间,所述轴承块与光轴组滑动连接、且轴承块还通过传送带压片与对应的传送带相连,所述载杯块下端与轴承块相连、上端位于运杯槽内。更具体的说,所述载杯电机座通过两根电机轴与支撑柱相连;所述载杯电机座上下部各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电机轴孔,环绕电机轴孔周围的支撑柱上设有压簧;所述电机轴一端旋接有螺钉,另一端穿过螺纹孔后进入电机轴孔内、且电机轴中部外周与压簧活动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块整体呈长方体形,轴承块上下各开设有一个通孔,通孔内设有直线轴承;所述光轴组包括上下两根光轴,且该两根光轴各穿过一个直线轴承后与支撑柱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块朝向传送带一侧的中部设置为凹形缺口,所述传送带压片的一端与凹形缺口的上方及内侧相固定,另一端则将传送带夹持并固定、以使传送带带动轴承块移动。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检测载杯块组件初始位置的遮光片,该遮光片设置在轴承块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固定座下方两侧还各设有一个L形且带螺纹通孔的安装耳,用于将转盘固定座螺纹安装在进杯架底板上,且使转盘固定座与进杯架底板之间留有高度高于第一同步轮厚度的空间、以供第一同步轮安装。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固定板通过至少两根固定轴固定在转盘固定座侧面下部;所述电机座固定板两侧各设有通孔,所述转盘固定座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轴孔,环绕电机轴孔周围的转盘固定座上设有压簧;所述固定轴一端旋接有螺钉,另一端穿过对应通孔后进入固定轴孔内、且固定轴中部外周与压簧活动端相连。优选的,所述转盘轴通过至少两个滚珠轴承与转盘固定座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合理巧妙,整体体积小,占用空间小,能够同时进行有效的双杯进杯,不会出现空杯进杯的情况,输送效率高,并且测试杯输送的距离长,输送稳定性好,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进杯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转盘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转盘结构俯视图。图6为送杯机构示意图。图7载杯块组件示意图。图8为位置1的示意图。图9为位置2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进杯架面板,11-进杯架底板,12-支撑柱,13-运杯槽,2-转盘,21-转盘固定座,22-转盘轴,23-第一同步轮,24-第二同步轮,25-同步带,26-电机固定板,27-步进电机,28-滚珠轴承,3-电机,31-载杯电机,32-传送带,33-主动轮,34-传动轮,4-载杯块,41-轴承块,42-传送带压片,43-光轴组,44-直线轴承,45-凹形缺口,46-遮光片,5-送杯槽,6-推送架,61-电机架,62-直线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进杯效率高、稳定性好且送杯距离长的测试杯进杯器,以使其更适应现在的测试杯输送需求。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测试杯进杯器保留了现有测试杯进杯器的送杯槽5和进杯组件,而对其进杯架和送杯结构做出了改进。具体来说,该测试杯进杯器包括进杯架、送杯槽5和进杯组件这部分现有组件,所述送杯槽设置在进杯架上方一侧,测试杯即平行排列在送杯槽内,所述进杯组件设置在送杯槽旁的进杯架上、用于将送杯槽内的测试杯向前推送,该进杯组件的具体结构、相互的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与现有的送杯器相同,也可直接采用直线电机组来实现,在此不做赘述。主要的是,本实施例的测试杯进杯器在所述进杯架上方设有均与送杯槽延长线相垂直的两条运杯槽13,该两条运杯槽下方的进杯架上各设有一个沿各自对应的运杯槽运送测试杯的送杯机构,即相对于现有进杯器,其多出设置了一组运杯的组件,以实现同时双进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包括进杯架、送杯槽(5)和进杯组件,所述送杯槽设置在进杯架上方一侧,测试杯即平行排列在送杯槽内,所述进杯组件设置在送杯槽旁的进杯架上、用于将送杯槽内的测试杯向前推送;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杯架包括进杯架面板(1)和进杯架底板(11),所述送杯槽(5)设置在进杯架面板(1)上方一侧,送杯槽末端的进杯架面板上设有一个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中部设有圆形通孔;进杯架面板(1)上还设有两条均与送杯槽延长线垂直且分别与圆形凹槽相对两侧相切的运杯槽(13),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用于将送杯槽内的测试杯分离并使其进入对应运杯槽的转盘组件;所述进杯架面板下方还设有分别与两条运杯槽对应的用于沿运杯槽运送测试杯的送杯机构,该两个送杯机构相互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包括进杯架、送杯槽(5)和进杯组件,所述送杯槽设置在进杯架上方一侧,测试杯即平行排列在送杯槽内,所述进杯组件设置在送杯槽旁的进杯架上、用于将送杯槽内的测试杯向前推送;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杯架包括进杯架面板(1)和进杯架底板(11),所述送杯槽(5)设置在进杯架面板(1)上方一侧,送杯槽末端的进杯架面板上设有一个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中部设有圆形通孔;进杯架面板(1)上还设有两条均与送杯槽延长线垂直且分别与圆形凹槽相对两侧相切的运杯槽(13),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用于将送杯槽内的测试杯分离并使其进入对应运杯槽的转盘组件;所述进杯架面板下方还设有分别与两条运杯槽对应的用于沿运杯槽运送测试杯的送杯机构,该两个送杯机构相互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转盘(2)、转盘固定座(21)、转盘轴(22)、第一同步轮(23)、第二同步轮(24)、同步带(25)、电机固定板(26)、步进电机(27)和推送结构;所述转盘固定座(21)呈凸字形,转盘固定座下方固定在圆形凹槽下方的进杯架底板(11)上,所述电机固定板(26)固定在转盘固定座侧面下部,所述步进电机(27)设置在电机固定板上方,步进电机输出端穿过电机固定板后与位于电机固定板下方的第二同步轮(24)相连、以带动第二同步轮转动;所述转盘(2)位于进杯架面板上的圆形凹槽内,所述转盘轴(22)下端与第一同步轮(23)相连,转盘轴上端从下往上贯穿转盘固定座(21)和圆形凹槽内的圆形通孔后与转盘(2)相连;所述第二同步轮(24)与第一同步轮(23)之间即通过同步带(25)相连,以使第二同步轮带动第一同步轮转动、进而带动转盘轴和转盘转动;所述转盘(2)上方相对的两侧设有槽体和让位开口,所述槽体用于将送杯槽(5)内的测试杯传送到远离送杯槽(5)的那条运杯槽内,所述让位开口则不会阻挡送杯槽向与送杯槽相接的运杯槽内传送测试杯;所述推送结构包括设置在进杯架面板上并位于圆形凹槽上方的门形推送架(6),设置在推送架上并位于送杯槽延长线上的电机架(61),以及设置在电机架上的用于将槽体内测试杯推入运杯槽的直线电机(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测试杯进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杯机构包括支撑柱(12)、载杯块组件和载杯电机组件,所述支撑柱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运杯槽两端外侧的进杯架面板(1)和进杯架底板(11)之间;所述载杯电机组件包括载杯电机座(3)、载杯电机(31)、传送带(32)、主动轮(33)和传动轮(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肖体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艾科斯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