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2774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盖板、中隔板和下底板组成,所述上盖板和下底板分别螺栓位于中隔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套接有橡胶主簧,所述上盖板的水平端贯穿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底部螺栓固定有传压板,所述下底板的内表壁设置有密封底膜,所述下底板的外表面包裹有镂空板,所述下底板的底部两侧通过紧固螺栓与底座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悬置减振装置采用了磁流变的方式,能够在发动机发生振动时,将振动力通过传动杆传导在传压板上,从而使得传压板挤压壳体内部的磁流变液,使其相互挤压产生可变的阻尼作用,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幅度。

Magnetorheological mounting vibration absorber for a new energy vehicle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gnetorheological mounting vibration absorber for a new energy automobile engine, comprising a shell, which is composed of an upper cover plate, a middle partition plate and a lower bottom plate. The upper cover plate and a lower bottom plate are bolt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middle partition plate respectively.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pper cover plate is sleeved with a rubber main spring, and the horizontal end of the upper cov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transmission rod, and the transmission rod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bottom bolt of the lower bottom plate is fixed with a pressure transfer plate, and the inner surface wall of the lower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aled bottom film.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lower bottom plate is wrapped with a hollow board. The bottom sides of the lower bottom plat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reads through a fastening bolt.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suspension vibration absorber adopts the magnetorheological mode, which can transmit the vibration force to the pressure transfer plate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rod when the engine vibrates, thus making th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inside the pressure transfer plate extrude the shell, making the mutual extrusion of the pressure transfer plate produce variable damping effect,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of th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在混合动力和天然气汽车当中,仍然需要使用发动机提供驱动力,而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减振保护处理,以降低发动机的振动现象。然而现有的发动机减振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目前的发动机减振装置无法及时有效的匹配到发动机的振动频率上,导致对发动机的减振效果一般,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盖板、中隔板和下底板组成,所述上盖板和下底板分别螺栓位于中隔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套接有橡胶主簧,所述上盖板的水平端贯穿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底部螺栓固定有传压板,所述下底板的内表壁设置有密封底膜,所述下底板的外表面包裹有镂空板,所述下底板的底部两侧通过紧固螺栓与底座螺纹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传动杆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外表壁对称转动连接有侧位辊轮,所述传动杆的内部且位于卡槽的下方开设有导线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线孔的外表壁包裹有绝缘层,所述导线孔的外侧开口端卡接固定有密封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传压板的两侧竖直端内表壁对称焊接有绕线架,且绕线架的表面绕接有电磁线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中隔板由两组对称结构的上极片和下极片组成,且两组上极片和两组下极片之间开设有液体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一组所述上极片的内部开设有上缓冲孔,且上缓冲孔的上方开设有上进液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一组所述下极片的内部开设有下缓冲孔,且下缓冲孔的下方开设有下进液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液体通道的内表壁设置有解耦盘。本技术中,首先,该悬置减振装置采用了磁流变的方式,能够在发动机发生振动时,根据发动机的振动频率,将振动力通过传动杆传导在传压板上,从而使得传压板挤压壳体内部的磁流变液,使其相互挤压产生可变的阻尼作用,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幅度,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其次,通过设置的绝缘层,能够对导线孔内的电源导线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防止电源线电路故障而对电磁线圈产生较大的影响,提高减振装置的安全性,同时配合密封塞,能够对导线孔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导线孔内而影响导线连接处的整洁性,另一方面侧位辊轮的结构,能够降低传动杆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与上盖板之间的相对摩擦阻力,从而便于传动杆的升降移动,提高了减振装置的运行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传动杆和传压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隔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导线孔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壳体、2-传动杆、3-橡胶主簧、4-上盖板、5-传压板、6-中隔板、7-镂空板、8-下底板、9-底座、10-紧固螺栓、11-密封底膜、12-卡槽、13-侧位辊轮、14-绕线架、15-电磁线圈、16-导线孔、17-液体通道、18-解耦盘、19-上缓冲孔、20-上进液通道、21-下进液通道、22-下缓冲孔、23-下极片、24-上极片、25-绝缘层、26-密封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4,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由上盖板4、中隔板6和下底板8组成,上盖板4和下底板8分别螺栓位于中隔板6的上下两侧,上盖板4的上表面套接有橡胶主簧3,上盖板4的水平端贯穿连接有传动杆2,且传动杆2的底部螺栓固定有传压板5,下底板8的内表壁设置有密封底膜11,下底板8的外表面包裹有镂空板7,下底板8的底部两侧通过紧固螺栓10与底座9螺纹连接,传压板5的两侧竖直端内表壁对称焊接有绕线架14,且绕线架14的表面绕接有电磁线圈15。实施例二,参照图1、图2和图4,传动杆2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2,传动杆2的两侧外表壁对称转动连接有侧位辊轮13,当传动杆2受到压力上下升降移动时,侧位辊轮13会与上盖板4直接接触滚动,从而降低传动杆2移动过程受到的摩擦阻力影响,提高了传动杆2的升降灵活性,传动杆2的内部且位于卡槽12的下方开设有导线孔16,导线孔16的外表壁包裹有绝缘层25,导线孔16的外侧开口端卡接固定有密封塞26,一方面对电源导线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导线孔16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灰尘和油渍进入导线孔16内造成污染的现象。实施例三,参照图1和图3,中隔板6由两组对称结构的上极片24和下极片23组成,且两组上极片24和两组下极片23之间开设有液体通道17,一组上极片24的内部开设有上缓冲孔19,且上缓冲孔19的上方开设有上进液通道20,一组下极片23的内部开设有下缓冲孔22,且下缓冲孔22的下方开设有下进液通道21,液体通道17的内表壁设置有解耦盘18,当传压板5受压向下挤压上盖板4内部的磁流变液体时,大部分磁流变液体会通过液体通道17进入到下底板8内部,而少部分的磁流变液体会通过上进液通道20进入上缓冲孔19内,配合解耦盘18进行上下小幅度的减振作用,反之,当传压板5上移时,下底板8内的磁流变液体也会通过液体通道17进入上盖板4内部,剩余部分磁流变液体通过下进液通道21进入下缓冲孔22内,配合解耦盘18进行减振处理。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卡槽12将传动杆2连接到发动机上进行压力的传导,电源导线插入导线孔16内,一端连接到电磁线圈15上,另一端连接到行车电脑控制器上,当发动机发生上下振动时,电源导线接通电源向电磁线圈15通电,使得电磁线圈15产生水平方向的磁场,而传动杆2受压使得传压板5下压,此时传压板5挤压上盖板4内的磁流变液体竖直向下流动,此时磁流变液体流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相互垂直,使得磁流变液体的流动相对困难,部分的磁流变液体通过液体通道17进入下底板8内,而小部分的磁流变液体通过上进液通道20进入上缓冲孔19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电源导线输入到电磁线圈15电流的大小来改变磁场的强弱程度,从而对发动机起到最大化的减振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上盖板(4)、中隔板(6)和下底板(8)组成,所述上盖板(4)和下底板(8)分别螺栓位于中隔板(6)的上下两侧,所述上盖板(4)的上表面套接有橡胶主簧(3),所述上盖板(4)的水平端贯穿连接有传动杆(2),且传动杆(2)的底部螺栓固定有传压板(5),所述下底板(8)的内表壁设置有密封底膜(11),所述下底板(8)的外表面包裹有镂空板(7),所述下底板(8)的底部两侧通过紧固螺栓(10)与底座(9)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上盖板(4)、中隔板(6)和下底板(8)组成,所述上盖板(4)和下底板(8)分别螺栓位于中隔板(6)的上下两侧,所述上盖板(4)的上表面套接有橡胶主簧(3),所述上盖板(4)的水平端贯穿连接有传动杆(2),且传动杆(2)的底部螺栓固定有传压板(5),所述下底板(8)的内表壁设置有密封底膜(11),所述下底板(8)的外表面包裹有镂空板(7),所述下底板(8)的底部两侧通过紧固螺栓(10)与底座(9)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2),所述传动杆(2)的两侧外表壁对称转动连接有侧位辊轮(13),所述传动杆(2)的内部且位于卡槽(12)的下方开设有导线孔(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孔(16)的外表壁包裹有绝缘层(25),所述导线孔(16)的外侧开口端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通
申请(专利权)人:利辛县祥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