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18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电动车,包括车架、连接于车架的前轮和后轮,儿童电动车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前轮轮轴上的前轮杆及固定连接于后轮轮轴上的后轮杆,前轮杆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的前部,后轮杆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的后部,前轮杆上具有对应儿童脚部的供儿童踩的施力位置,施力位置偏离前轮杆和车架的连接处一段距离以允许脚带动前轮杆转动使得前轮转向;儿童电动车还包括使后轮杆随前轮杆转动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连接于前轮杆和后轮杆之间。通过脚踩前轮杆的施力位置推动前轮杆相对车架转动,前轮的方向改变,后轮杆在连接组件的带动下随之转动,后轮的方向改变,实现儿童电动车的转向,可以通过脚控制儿童电动车的方向。

A Kid of Electric Vehicle for Childre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ildren's electric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front wheel and a rear wheel connected to the frame. The children's electric vehicle also includes a front wheel rod fixed to the front wheel axle and a rear wheel rod fixed to the rear wheel axle. The front wheel rod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front of the frame, the rear wheel rod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rear of the frame, and the front wheel rod has corresponding children's feet. For children to tread on the force position, the force position deviates from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ront wheel bar and the frame to allow the foot to drive the front wheel bar to rotate so as to make the front wheel steer; children's electric vehicle also includes a connecting mechanism that makes the rear wheel bar rotate with the front wheel bar, and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ront wheel bar and the rear wheel bar. Through the force position of the front wheel bar, the front wheel bar rotates relative to the frame,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wheel changes, and the rear wheel bar rotates with the drive of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s. The direction of the rear wheel changes to realize the steering of the children's electric vehicle. The direction of the children's electric vehicle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fo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童电动车。
技术介绍
儿童电动车是儿童可驾驶乘坐的一类由电机驱动的玩具车。儿童电动车具有转向功能,目前普遍通过手部操作方便盘来控制儿童电动车的方向。如中国专利CN203032838U公开的一种儿童电动车,包括车体,分别位于车体底前部和底后部的前轮和后轮,电动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儿童电动车运动方向的方向控制装置,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上下设置且绕自身轴心线能够转动地设置的方向杆,与方向杆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的方向盘,用于将方向杆与前轮的轮轴相连接的前轮连接件,转动方向盘,前轮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转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电动车,通过脚控制儿童电动车的方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电动车,包括车架、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前轮和后轮,所述儿童电动车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前轮轮轴上的前轮杆及固定连接于后轮轮轴上的后轮杆,所述前轮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后轮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前轮杆上设有对应儿童脚部的供儿童踩的施力位置,所述施力位置偏离所述前轮杆和所述车架的连接处一段距离以允许脚带动所述前轮杆转动使得所述前轮转向;所述儿童电动车还包括使所述后轮杆随所述前轮杆转动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前轮杆和所述后轮杆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轮杆上,所述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轮杆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轮杆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后轮杆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连杆的前端部通过第三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轮杆,所述连杆的后端部通过第四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轮杆;所述第三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的左侧且所述第四枢轴位于所述第二枢轴的右侧,或所述第三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的右侧且所述第四枢轴位于所述第二枢轴的左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轴、所述第二枢轴、所述第三枢轴及所述第四枢轴的轴心线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轮杆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后轮杆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心线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施力位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施力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前轮杆和所述车架的连接处的左右两侧,所述儿童电动车还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施力位置处的脚踏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儿童电动车包括设于所述车架后部的座椅,所述脚踏件设于所述座椅的前方。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上设有两个扶手,两个所述扶手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部,并分别位于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相对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架交叉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儿童电动车朝某一方向转向时,所述前轮杆和所述后轮杆位于转向那侧的一端相互靠近,另一端相互远离。结合上述,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儿童电动车中,通过脚踩前轮杆的施力位置推动前轮杆相对车架转动,前轮的方向改变,后轮杆在连接组件的带动下随之转动,后轮的方向改变,实现儿童电动车的转向,可以通过脚控制儿童电动车的方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儿童电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儿童电动车直行时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儿童电动车直行时的仰视图;图4为图1所示儿童电动车向左转向时的俯视图;图5为图1所示儿童电动车向左转向时的仰视图;图6为图1所示儿童电动车向右转向时的俯视图;图7为图1所示儿童电动车向右转向时的仰视图。其中,1、车架;2、前轮;3、后轮;4、前轮杆;41、脚踏件;5、后轮杆;6、连杆;7、座椅;8、扶手;9、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中述及的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是根据对儿童电动车的惯常观察角度而定义的,如以乘坐在儿童电动车中的儿童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儿童电动车,为一种电机驱动的供儿童乘坐的玩具车。参照图1-7所示,儿童电动车包括车架1、设于车架1上的座椅7、连接于车架1前部的前轮2和连接于车架1后部的后轮3。该儿童电动车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前轮2轮轴上的前轮杆4及固定连接于后轮3轮轴上的后轮杆5,优选地,前轮杆2和前轮2的轮轴同轴,后轮杆5和后轮3的轮轴同轴;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前轮2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车架1的左右两侧,前轮杆4连接于两个前轮2之间,后轮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车架1的左右两侧,后轮杆5连接于两个后轮3之间。前轮杆4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1的前部,后轮杆5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1的后部。前轮杆4上具有对应儿童脚部的供儿童踩的施力位置,施力位置偏离前轮杆4和车架1的连接处一段距离,儿童脚踩在前轮杆4的施力位置处,当脚施力,前轮杆4会相对车架1转动。该儿童电动车还包括使后轮杆5随前轮杆4转动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连接于前轮杆4和后轮杆5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杆6,连杆6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前轮杆4上,连杆6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后轮杆5上。具体地,参照图3所示,前轮杆4通过第一枢轴a1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1,后轮杆5通过第二枢轴a2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1,连杆6的前端部通过第三枢轴a3可转动地连接于前轮杆4,连杆6的后端部通过第四枢轴a4可转动地连接于后轮杆5。第一枢轴a1、第二枢轴a2、第三枢轴a3及第四枢轴a4的轴心线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其中,第三枢轴a3位于第一枢轴a1的左侧且第四枢轴a4位于第二枢轴a2的右侧,或第三枢轴a3位于第一枢轴a1的右侧且第四枢轴a4位于第二枢轴a2的左侧(参见图3);也就是说,连杆6的两端部分别位于第一枢轴a1和第二枢轴a2的连线的左右两侧,即连杆6相对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架1交叉设置。优选地,施力位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施力位置分别位于前轮杆4和车架1的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对应儿童的左脚和右脚。前轮杆4的两个施力位置处分别固定设置有脚踏件41,脚踏件41设于座椅7的前方,当儿童乘坐在座椅7中后,儿童的双脚分别放置在两个脚踏件41上。车架1上设有两个扶手8,两个扶手8分别固定连接于车架1的左右两侧部,并分别位于座椅7的左右两侧。儿童电动车包括用于驱动前轮2或后轮3转动的电机9。本实施例中,电机9设于后轮杆5上,驱动后轮3转动。图2和图3示出了该儿童电动车在直行时的示意图,在直行时,前轮杆4和后轮杆5相互平行并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图4和图5示出了该儿童电动车在向左转向时的示意图,在向左转向时,儿童的右脚沿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推前轮杆4,前轮杆4绕第一枢轴a1沿顺时针方向(以儿童乘坐方向观察)旋动,连杆6随之转动,带动后轮杆5绕第二枢轴a2沿顺时针方向旋动。图6和图7示出了该儿童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电动车,包括车架、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电动车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前轮轮轴上的前轮杆及固定连接于后轮轮轴的后轮杆,所述前轮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后轮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前轮杆上具有对应儿童脚部的供儿童踩的施力位置,所述施力位置偏离所述前轮杆和所述车架的连接处一段距离以允许脚带动所述前轮杆转动使得所述前轮转向;所述儿童电动车还包括使所述后轮杆随所述前轮杆转动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前轮杆和所述后轮杆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电动车,包括车架、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电动车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前轮轮轴上的前轮杆及固定连接于后轮轮轴的后轮杆,所述前轮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后轮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前轮杆上具有对应儿童脚部的供儿童踩的施力位置,所述施力位置偏离所述前轮杆和所述车架的连接处一段距离以允许脚带动所述前轮杆转动使得所述前轮转向;所述儿童电动车还包括使所述后轮杆随所述前轮杆转动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前轮杆和所述后轮杆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轮杆上,所述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轮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杆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后轮杆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连杆的前端部通过第三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轮杆,所述连杆的后端部通过第四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轮杆;所述第三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的左侧且所述第四枢轴位于所述第二枢轴的右侧,或所述第三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的右侧且所述第四枢轴位于所述第二枢轴的左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辉陈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百瑞康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